常听人说,体制内好哟,除了旱涝保收,有事还有人罩着,生老病死有国家养着,舒服着呢。说这些话的人一定不在体制内待过,如果体制内这碗饭这么好吃,就没有那么多人辞职不干了。具体到教育行业,领导使用起普通老师来,简直当牲口用。今天开党员大会,校长说,我想什么时候开会就什么时候开会,你都得来,不来你就试试;会我想开多久就开多久,你都得受着,你发牢骚试试!就这态度,就这语气,你还认为校长是普通老师的靠山吗?你还把校长当可信任的人吗?别踩这个雷了,如果校长不踩着点老师的肩膀耍点官威,走到社会上去,他什么都不是,谁鸟他的校长威风啊!
第二种雷就是把同事当帮手。其实同行是冤家,是对手,并且是最直接的利益竞争者。谁在跟你抢功劳?同科组同年级的老师;谁在跟你争优秀?同学校那一批年年争优秀的人;谁在跟你一起评职称?同一个课题组的人。在现行的教育竞争形式下,所谓的专家大吹特吹什么集体备课,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集体备课能备出什么东西来?当一切都靠竞争才能得到的时候,自己的看家本领都会死死地护着。不可能一边装高尚说“资源共享”,一边又斤斤计较说“优秀是算出来的”。踩着同行的肩膀往上爬,占着同行的劳动成果成名师的人不在少数。
说到名师,不得不把它排在第三号雷。名师在学校太吃香了,不光普通老师把名师当榜样,就连校级领导对名师也是必恭必敬(当然大部分名师就是校级领导,这类人更狂妄),千来号老师才能养出一两个名师,物以稀为贵,几乎也有了狂妄的资本。正因为名师是个演员,让以名师为榜样的老师也成了演员,于是讲台上演戏的人越来越多,你唱戏时我敲锣,等到我来唱时你就不能喝倒彩,否则你就会被千夫所指,成为异类被永远踩在众人的脚底下。
还有一种所有老师都不得不抱着的雷,这就是高级职称,尤其是正高级职称。社会普遍认为能评上正高职称的人一定是有水平的人,其实可以笑笑:我们国家有多少教授,就有多少正高职称,所有教授都有水平吗?如果连大学里的教授都不敢说就一定有水平,那相当于大学教授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有水平?职称是人评出来的,主观因素相当重,胡适还说我们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没有一句是通顺的呢。难道胡适这么一说,毛主席就没有水平了吗?为了拿高工资,职称一定要评,但把职称当水平,这样的雷还是不踩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