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误区,舒畅说,倒退三年前预判研发周期。
哈哈哈哈哈。
痛快舒畅居然不知道车子都是五年前就开始预研了,即便是新势力效率高,也要差不多四年。
也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车企品牌矩阵和产品矩阵都是最少三年,甚至五年前就定好的。
第二个误区,经济上行周期和经济下行周期的企业产品策略。
只考虑了宏观,而忽略了微观。
这个微观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企业所处的维度,第二是市场整体所处的维度。
比如千禧年,中国经济巨大的上行周期,需求远大于供给,虽然自主品牌不行,但依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再比如现在,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合资车价格已经跌进谷底,但是却卖不动了。
因为需求从油车转换成新能源了,所以新势力开始跑量了。
痛快舒畅说的也不能全盘否定,但是认知很肤浅,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经济是个极其复杂的学问,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明白,而且很多数据指标也不公开,所以你甚至连经济的美林时钟处在哪儿都不知道。
还有,宏观经济一旦叠加微观部门,很多事情就更说不明白。
靠浅薄的观察和八手数据,就得出不容置疑的结论。
这像什么?
这像是外行替大厨操心,为什么还不下葱姜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