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海军下辖三大舰队中,参加海战最多,最能打的是东海舰队。
东海舰队的前身是华东海军,是三支海军舰队中成立最早的一支部队,比海军司令部成立都早大半年时间。他们面对的敌人都是蒋军。在五六十年代,蒋军多次出动海军,袭扰我东南沿海,作为东海舰队义不容辞,进行反击作战。
身在东海舰队快艇支队下辖舰艇艇长张逸民,在1955年击沉蒋军“洞庭”号后,又在1958年击沉过“台生”号坦克登陆舰,1965年又在崇武以东海战中,击沉“永昌”号炮舰,还击伤一艘。参加六次海战,取得击沉敌舰三条半的好成绩。
从1955年到1965年,职务也快速提拔起来,从艇长晋升为大队参谋长、大队长、支队副参谋长、支队副政委。
很多人或许对快艇艇长是什么级别不清楚,该职务对应陆军连长。中队长对应营长,大队长对应团长,支队长对应师长,基地司令对应军长。
崇武海战后,他就从军事干部转为政工干部,从支队副参谋长改为支队副政委。对他来说,尽管职务晋升,可高兴不起来,因为角色变了。在军队军政分工明确,军事干部负责打仗等军事事项,政工干部就是抓军队思想工作。而在六十年年代四个第一,三八作风等都是由政工思想为主导。
1962年,上级给海军司令部派去李作鹏、张秀川担任副司令、政治部主任等,挡在第一线,落实突出政治工作。因为此前还出现“杨德才事件”、“刘承司事件”等,给海军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此次事故,上级派来人员加强领导工作。
那时候,是以政治思想路线摆第一位的,因此政工干部的位置在军队更加凸显。从这一方面来说,上级将他转为政工干部是有大用处,担当重任的开始。
可他更喜欢在前线指挥军事,自己多次指挥海战,并取得成绩,转入政工也就是与军事方面渐行渐远了。他曾经在回忆录这样描写当时的心情,内心是排斥的,尽管职务升了,高兴不起来。如果有组织或哪位领导提前找自己谈话,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见,自己坚决会留在军事岗位上。
他不愿当政工干部,除了不能打仗外,主要因为自己对这方面不熟悉,需要从头开始;而且政治工作向来没有军睡工作那么单纯,搞不好分寸就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命令下达,没有回旋余地就上任了。
作为副政委更多是做具体工作,在副政委职务上2年,1968年升为支队政委。工作展开没多久,就已经被提拔为基地政委。速度之快,在当时的海军中层干部中也是少有的。
随着职务不断晋升,他有些不安,因为超越了不少过去的老领导的职务,原本人家是他的领导,如今改为他是人家的领导。一开始有顾虑,后来想想自己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善于学习,遇事果断处理;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经验等,这是很多人不具备的,也是他自信的几点。
作为海战英雄,海军标兵这样的头衔,让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直到1971年底离开领导位置,仕途也因此而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