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儿期末模拟成绩公布,211硕士毕业的公务员爸爸,当场崩溃

梦境深处的回声谷 2025-01-07 13:39:02

一个10多年的公务员朋友,自己是211硕士,是学霸,但他无法接受读小学四年级的10岁女儿的成绩,跑来找我。

隔着屏幕,我似乎都看到他眉心已经挤成了疙瘩,抱头抓狂的样子,就只差自己撸起袖子替孩子上考场了。看看,全天下父母,几乎都长这样啊。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你既然这么痛苦,你若想一切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那你就得改变,而不是改变孩子。

放下对孩子成绩的焦虑,学会接纳和松弛。放下对孩子方方面面的控制,学会放手和尊重。

根据孩子的学习段位,给他制定合理的阶梯性的目标,而不是一步到位,直接向最高分看齐。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还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真的不行。

如果他以前只考60分,这次能考到65分,就要奖励他。下次考到70分,再继续鼓励,最好有仪式感,不要停留在口嗨上。目标是小阶段一步步达成的,而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

保持边界,把父母的身份还给自己,把孩子的身份还给孩子。学习,是孩子的事,为他的学习提供一切后盾和支持,才是你的事。你是守护他,而不是直接替代他。

孩子上小高了,已经过了一到三年级那个手把手陪伴,建立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养成学习思维的时候。

这时候,你只需要抽身从他的旁边离开,默默站到他的身后。在他需要你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在他没考好的时候,给予宽慰和力量,在他挫败的时候,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暖心的话语。

孩子要的,其实就是这些,而不是你的歇斯底里,你的说教,你的责备,你的施压,你拿他与其他孩子的比较,以及你所有不切实际的高期待。

做到了那些,孩子就会有学习上的自主感,掌控感,有归属感,成就感,价值感,才会一步步爱上学习,爱上自己。

他爱上的那个自己,其实就是你眼里的他,那个无论考得有多差,作业做得多糟糕,父母都不会让他价值受损的自己。这个自我价值,是发动机,如果孩子的自我价值没了,他的内心就出不来能量。

父母一句“你不是读书的料”,“你可真笨”,“你怎么就这么差劲”,只会让孩子在无形之中被内化,去投射性认同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试想,一个孩子,还没怎么开跑,就在父母负面语言的暗示下,把自己钉死在“无能柱”上,他还有什么力气从那个柱子上挣脱出来?

即便第1次第2次努力去挣脱,如果到第3次还没挣脱成功,他只会陷入习得性无助,最后就干脆放弃自己,破罐子破摔,直接躺平了,这真是我们想要的吗?

一没考好,我们比他更着急,更抓狂,更崩溃,甚至骂孩子,撕本子,这样给不到孩子任何心理能量和正确示范。而只能说,我们在心理年龄上,跟他一样还只是个孩子。如此,又如何引领?

我们可以试着从道德制高点走下来,不再带着审判者的眼光,好好看一看那个虽然没考好,但依然擦干眼泪,继续写作业,在哼哧哼哧努力学习的孩子。认真看一看啊,你能看得见的。

他的手好酸,他的眼好困,时钟指向23点了,他还在拼命完成作业,他真的已经很努力了,他比我们更想考好啊。

想一想,那个在单位明明很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受到表彰,甚至还受了委屈的自己,你就会很理解孩子了。孩子学习上的处境,又何尝不跟我们一样?他明明很努力了,可我们偏偏看不见。

他需要的,不是我们失望的眼神,负面的评判,而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心疼。

表面上看,我们的绝望与崩溃,是因为孩子没考好。但其实背后被隐藏起来的,是我们拼尽全力却改变不了孩子成绩的那种无奈、无力与愤怒。

而这些,不一定是孩子带给我们的,很可能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创伤,我们的父辈对我们同样的期待,让我们心里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在这一刻被唤醒了。

你似乎看见了几十年前那个因为不会做题被父母怒吼责备的自己,那句“你考成这样,以后只能干苦力活”犹在耳畔,它们激起了你的原生创伤和对未来的焦虑。我们的孩子,也成了你治愈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这种伤害,我们还想让它代际传承下去吗?

所以,抱抱那个不容易的自己,也抱抱那个值得被爱的孩子吧。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啊,我们需要不断地去觉察,去学习,去改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