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保姆自述:从业13年,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谁老了都可怜

第壹心理 2025-01-10 11:21:40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老病死是人生循环的大命题,每个人在独立之后应该都有考虑过自己老年的生活会怎样过,

有人认为自己年轻的时候多攒钱,等到退休在家就可以到处出门旅游,生活丰富充实。

也有人认为自己的老年生活,会是跟着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幻想终归都是自己的想象,人到老年,真实的生活早已被这群人看在了眼里——保姆。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见证着他人生活的喜怒哀乐,却也在不经意间洞察到生活背后的残酷真相。我认识的林姨作为照顾老年人的保姆,工作十几年来,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家庭。

林姨是40岁时开始从事保姆工作,13年来,她服务过的雇主家庭,每一户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她跟我说她第一位雇主是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李爷爷。李爷爷早年丧偶,子女都在国外工作,老人独自住在一个宽敞的大房子里,生活看似富足,但内心却十分孤独。林姨每天需要做的就是照顾李爷爷的日常生活起居,做饭、打扫卫生、陪他聊天。刚开始,李爷爷还能自己行动,偶尔会去公园散步、和老朋友下棋。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行动也变得不便。林姨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帮助他服药、进行康复训练,李爷爷虽然有足够的经济保障,但他最渴望的是子女的陪伴。林姨经常能看见李爷爷对着墙上的全家福发呆,和林姨聊天时,也总是念叨着在国外的子女。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交需求是人类重要的需求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因此子女的陪伴和关爱对他们来说变得尤为重要,当这种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除了在情感上需要被关注被陪伴之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在适应新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很多老人对现代科技产品一窍不通,电子支付、刷卡出行、扫码下单等等,这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便。75岁的钟奶奶是林姨的第三位雇主,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网上购物、预约挂号等很多生活服务都需要通过手机APP来完成,钟奶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每次遇到这些事情都感到十分无助。有一次,钟奶奶身体不舒服,想去医院看病,但她不知道如何在网上预约挂号,带着老花镜折腾了半天,还是依靠林姨完成了预约挂号。

虽然已经挂上了号,但钟奶奶还是觉得很失落,她跟林姨讲:“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感觉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每次孙辈回家的时候,钟奶奶看见他们一直玩游戏、刷视频,自己完全无法参与到孩子的娱乐中去,让她觉得非常的难过。这种对社会变迁的不适应,让老年人感到自己与时代脱节,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文化震惊”,即当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时,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应感。老年人在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他们需要时间和努力来适应。

适应环境哪有这么简单,老一辈的人在自己的规律中生活了几十年,工作、结婚、生子,陈旧的模式固化了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因此很多老人在退休后,会经历心理落差和自我认同的危机。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失去了原来的社会角色和价值感,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种心理落差和自我认同的危机,是很多老年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自我认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成就。

当老年人退休后,失去了原来的社会角色,他们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否则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之中。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被看见,惶惶无措的他们每天都在自我煎熬中度过,无论子女是自己照顾还是找保姆照顾,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用爱和关怀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感受生活的美好。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