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脉,像水中的棉絮那样轻柔而浮,浮、细、软

言身的记事本 2024-10-02 20:40:38

“小王,今天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谢老师合上书,微笑着问道。

小王连忙点点头,说道:“老师,我昨天在看脉学的内容,看到了一种叫‘濡脉’的脉象,有点不太明白。书上说它的特点是浮、细、软,但是我有些不理解这具体是什么意思,能请您给我详细讲解一下吗?”

濡脉,像水中的棉絮那样轻柔而浮,浮、细、软

谢老师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很好,小王,能够仔细去琢磨这些细微之处,说明你在认真学习。好,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濡脉吧。”他顿了一顿,沉思片刻后继续说,“濡脉,顾名思义,像水中的棉絮那样轻柔而浮。它的特点是‘浮、细、软’,这几个字要认真体会,才能把握其真正的脉象。”

小王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眼睛没有离开谢老师的脸,生怕漏掉一个字。

谢老师慢慢举起他的右手,示意小王注意他的动作:“所谓‘浮’,是指脉搏的跳动位置比较浅,靠近皮肤表层。当你用指腹轻轻触按病人的手腕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脉动。这是濡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小王点头,目光专注地盯着谢老师的手指,仿佛要将这一动作深深刻在脑海中。

“接着是‘细’。濡脉的形状纤细,就像一条细小的丝线,和其他饱满有力的脉象不同,它比较微弱、不充实。所以‘细’代表了它的脉形不充盈。”谢老师语调缓慢而清晰,仿佛在描述一幅画,让小王在脑海中构建出濡脉的形象。

如果你再用力按下去,脉象会消失,轻取即得重按不显,因此濡脉又被称为‘软脉’

“最后一个特点是‘软’。”谢老师继续说道,“濡脉的软,不是那种绵软无力,而是一种轻轻触摸就能感受到的柔软感。如果你再用力按下去,脉象会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它为‘轻取即得,重按不显’。因此濡脉又被称为‘软脉’。”

小王低头仔细记下了“轻取即得,重按不显”这句话,然后抬起头,有些不确定地问:“老师,那濡脉的出现通常意味着什么呢?”

濡脉通常见于虚证或湿证

谢老师微微笑了笑,轻声说道:“濡脉通常见于虚证或湿证。”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看了小王一眼,似乎在等待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个答案的意义。

小王沉思片刻,皱着眉头说道:“虚证和湿证……老师,能不能具体说说为什么这两种情况会导致濡脉的出现?”

谢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神情:“很好,小王,学医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问‘为什么’。濡脉之所以会出现在虚证,是因为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脉道自然会显得松弛软弱。这种时候,脉象的力度就会不足,显得浮、细、软。‘虚’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气虚或精血虚,脉道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自然也就不充盈。”

‘濡为中湿’,是濡脉常见于湿气困扰脾胃之时

小王一边认真记录,一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湿证呢?”

谢老师笑着继续解释道:“湿邪最容易困住脾胃,脾主运化,而湿邪一旦困住脾胃,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受阻,导致气机不畅。气机不畅,脉道就会被湿邪所压制,形成濡脉。你记住《脉如》里说的那句话:‘濡为中湿’,意思就是濡脉常见于湿气困扰脾胃之时。”

小王抿了抿嘴,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老师,这样说来,濡脉出现的关键在于脉道的不充盈,或者气机受阻,对吗?”

谢老师满意地笑了:“正是如此。脉象的变化反映了人体内部的气血情况,濡脉表现出来的松软无力,正是因为脉道不充盈,或者脉气受阻。理解了这些,你就能更好地判断病人的病因了。”

小王点头如捣蒜,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他迅速地将这些要点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他低声说道:“原来如此,濡脉的软弱是有原因的,是由于气虚、血虚或者湿邪阻遏。这些都要结合病人的其他症状去判断。”

谢老师听了,欣慰地笑道:“不错,脉象的判断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分析。濡脉虽然有其特点,但不能单凭一个脉象就下定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脉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学会结合其他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说到这里,谢老师的神色变得更加严肃:“记住,学医要做到心细如发,不仅要看得清楚,还要想得通透。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你现在虽然刚开始学习,但只要保持这份认真和好奇心,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小王深受鼓舞,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谢谢您,老师,我一定会努力。”

0 阅读:3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