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说贾兰

腾高至心 2024-06-01 09:59:35

高考在即说贾兰

(2024年5月31日)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7天,早上五点不到我就起床,给孩子做饭,六点二十分吃罢,十五分钟之内把她送回学校。昨天晚上九点多,接孩子电话,叫我替她请假,接她回家来洗澡住一夜,缓解一下备考的紧张情绪。我尽了一点作父亲的责任,挺欣慰的,不由地想起荣府那个没爹的孩子——贾兰。

一、生不逢时

贾兰生于末世,又生在贾家转型的特殊时期。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宁府从第一代贾演传到贾蓉已是第五代,荣府从第一代贾源传到贾兰也是第五代。这时候,贾家已经富贵已极,否极泰来,由盛转衰,贾兰赶了末班车。

贾兰不幸的是幼年丧父。第二回书中冷子兴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这说明贾兰不是遗腹子。宝玉他们入住大观园之前,贾政叫他们过去训话,“忽又想起贾珠来”;贾政笞挞宝玉那次,王夫人“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由此不难看出,贾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也说明贾珠比较优秀,事事超前,他的进学、娶妻、生子都比较早,他也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第四回书补充交代:“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说明贾兰出生不久,其父贾珠就死了,除了父亲的基因和一管血脉外,基本没有感受到什么父爱。

贾兰更不幸的是生在一个上上下下都以二叔贾宝玉为中心的家族氛围当中。作为荣府第五代嫡派传人、贾母的曾孙、贾政一支的长房长孙,贾兰完全有资格受到全家的宠爱。可惜他没有,他和贾环一样,从小生活在贾宝玉被独宠的阴影下,只能跟母亲李纨相依为命过活,没有什么存在感。

二、无法绕过

贾兰在家族中的地位摆在那儿,有些场合,叫人不得不重视。书中写了这么三个情节:

一是书中第十八回,元妃省亲赏赐贾府诸人,自然是按等级和亲疏来定。次序是:①贾母,②邢夫人、王夫人,③贾敬、贾赦、贾政等,④宝钗、黛玉诸姊妹等,⑤宝玉,⑥贾兰,⑦尤氏、李纨、凤姐等,⑧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⑨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⑩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还有厨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看着没有,在元妃即他亲姑姑心目中,贾兰仅次于宝玉,而且与贾母、宝玉一样都是单列,甚至比其母李纨、其叔贾环等位次都靠前。

二是书中第二十二回,元妃发起的贾母领衔组织的制灯谜集体娱乐活动,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这哪里是冲着祖父贾政来的,而是对曾祖母史太君表达不满呢,所以贾母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安慰曾孙。

三是书中第七十五回,贾府日常供应也艰难了,可着头做帽子。贾母是优先保证,顶级供应的,自然吃不完,而后就分派给儿孙:第一个分派,“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第二个分派,“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第三个分派,“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这又是贾兰绕不过的地位,比肩宝玉,优于贾环。

三、不是君子

网上有资料介绍:蘭,本义指一种香草,有人认为这是指泽兰,又名兰草、佩兰,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有人认为是指兰花,兰花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花清香,属观赏植物。有时也用“兰”来指一种树,就是木兰。不论是泽兰还是兰花,都是有清香之气的植物,历来被高洁雅正之士所青睐。他们借“兰”来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黑喑社会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屈原在《离骚》中就反复强调“兰”清新超群的气质,借以表明自己的美好追求。所以,“兰”代表君子。可贾兰(假兰)就不是那样的君子,就像贾宝玉本质上是一块弃而不用的顽石一样,宝玉系幻象。

贾兰虽小,但个性很强。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比如在义学中贾兰与贾菌最好,二人同桌而坐。虽然贾菌亦系荣国府近派的重孙,但贾兰看中的则是“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俩人境遇相同,同病相怜,容易走到一块。但是,这俩人的个性又有很大不同,第九回书中说道,这贾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个淘气不怕人的”,颇有豪侠之气。“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桌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便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而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来,照那边抡了去。终是身小力薄,却抡到半道,至宝玉、秦钟桌案上就落了下来。只听“豁啷啷”一声响,砸在桌上,书本、纸片、笔砚等物撒了一桌,又把宝玉的一碗茶也砸得碗碎茶流。贾菌便跳出来,要揪打那一个飞砚的。闹学堂这次,贾菌的表现非常抢眼,反而衬托出贾兰的不够君子。

贾兰自然是受寡母李纨的影响,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者就是贾兰跟宝玉的关系可见一斑,看着二叔宝玉受欺负,他袖手旁观,坐视不管,别人要管他还从中劝阻。这就为以后搭救巧姐时,不肯出力,埋下伏笔。但贾兰和贾菌一直相处得很好,第五十三回书祭宗祠和元宵开夜宴,连贾环、贾琮都出席了,唯独不见贾兰。可是等我看到“女客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菌来了”,便放下心来。这贾兰还上不了席,但一定会跟贾菌玩的。他们俩倒是情同手足,从小玩到大,是发小,是铁哥们。

贾兰除了跟贾菌最好外,便是跟贾环走得近。李纨不像凤姐那样,看不起赵姨娘。宝玉平时跟姊妹们一起玩,从来不带贾环和贾兰玩,所以贾环和贾兰叔侄俩就走得近了。第二十四回书讲贾环、贾兰小叔侄两个是一起来给贾赦请安。邢夫人势利眼,亲宝玉而疏环兰,叫人感到“不自在”。还有第五十五回书讲“家学里支环爷和兰哥儿的一年公费”。第六十二回也讲“贾环、贾兰等来了”给宝玉庆生,俩人如影相随。

四、矢志不移

贾兰是有志气的,跟宝玉是对照。宝玉只是玩,而贾兰平时就刻苦读书,不读书时就演习骑射,总之是不浪费光阴。第二十六回书就讲贾兰实战演习,拿着一张小弓儿往山坡上追着两只小鹿,很像那么回事。倒是宝玉跟孩子似的,还怕“把牙栽了”,不屑于贾兰的演习,说完就去潇湘馆找黛玉玩去了。其实,这是伏笔。隔了五十回,等到第七十五回书讲,贾珍搞了个破闷之法——“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不到半月工夫,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况在武荫之属。“两处遂也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这些人中都是虚应故事,唯有贾兰是有心人,最认真,没人玩时自己还演习,有人陪着玩他更是用心演习了,这为以后他中武举,打下坚实基础。这就叫千里伏线,遥遥相对。

通过演习骑射,贾兰也渐渐长大了。在贾府正式的宴会活动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七十五回书中讲八月十五中秋团圆聚会时,有了贾兰的位置。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这是书中第一次写明贾兰作为家族成员入席,过去只是把他当做李纨膝下小儿对待。不过也不排除人少凑数之嫌。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贾母就感慨道:“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从这时起,贾兰取得了与贾环、贾琮一样可以入席的地位。

五、崭露头角

贾兰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不仅有心计,而且开始参加角逐活动,到东府演习骑射时还不明显,到赏中秋击鼓传花讲笑话作诗时,贾兰可以与宝玉、贾环同台献艺、一争高下了。本来贾政只想试试宝玉这几年的情思,也为让贾母喜悦,故而命宝玉作诗。宝玉作完,贾政看了,点头不语。还比较满意,就命人“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给他。”别人还没什么,可有一个人就坐不住了,“当下贾兰见奖励宝玉,他便出席,也做一首”。贾政看了,喜不自胜。遂并讲与贾母听时,贾母也十分欢喜,也忙令贾政赏他。这是贾兰第一次出手亮相,小试牛刀。比贾环作的要强,贾政看了贾环诗作,亦觉罕异。最后是贾赦给贾环撑腰,才争到一份奖励。

到第七十八回,贾兰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就是宝玉进大观园的年纪,步入他的黄金期。这一次,贾政把宝玉、贾环、贾兰又推到清客相公面前,这是为他乃至整个家族挣面子的大事,贾兰已经取得与宝玉、贾环一样会宾接客的资格。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奉恩旨,送礼部,这事来头可不小,是比较严肃的场合。这次,贾政对宝玉、贾环、贾兰作了一次品评。贾政认为,“贾环贾兰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途,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的。

具体到作诗,贾政命他三人各吊一首,谁先成者赏,佳者额外加赏。“贾环、贾兰二人,近日当着多人皆作过几首了,胆量愈壮,今看了题目,遂自去思索。一时,贾兰先有了。贾环生恐落后,也就有了。二人皆已录出,宝玉尚出神。贾政与众人且看他二人的二首。”贾兰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这是贾兰正式“外交”场合作的第一首诗,众幕宾看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贾政笑道:“稚子口角,也还难为他。”其实,这首诗也是谶语诗,不难看出,贾兰也是主战派,捐躯报君,为国尽忠,将是他选择的命运走向。

六、抄家另过

贾家走向没落,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八十回后马上就是元妃坏了事,贾家被抄,树倒猢狲散。

第一回书中,甄士隐注释《好了歌》,其中“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莽长”,留下两条脂批。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这说明贾兰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后来中了武举发迹。按照清朝的制度规定,犯官子弟是不能参加科举的。那么,贾兰如何参加科举呢?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贾家虽然被抄,但很快又被平反,落实政策,贾兰才去参加科举。另一种认为贾家被抄时,因为李纨守节被格外优待,撇清关系。脱离贾府,李纨贾兰母子或许与娄氏贾菌相互扶持,艰难度日。两家坚持供孩子读书,一直到考中武举。

正因为此,当贾家被抄,贾赦贾珍等被治罪流放,凤姐宝玉被羁押在狱神庙,巧姐被卖,刘姥姥为了救赎巧姐,找到李纨借钱才被婉拒,一则确实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二则或许也是出于“不与我们相干”的心理,比较冷漠,袖手旁观,见死不救,才欠下阴鸷。

七、殒命疆场

李纨、娄氏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寡妇失业的,把孩子供到考中,这让她们终于扬眉吐气一回。李纨的判词讲“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看贾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好不威风。贾兰还奉命出征,屡建战功,为母亲赢得凤冠霞帔,风光无限。只可惜好景不长,“昏惨惨黄泉路近”,这贾兰最终殒命疆场,李纨的心事落空,那么有心计的活着,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想到这里,我就为贾兰感到不值。他是考中了,后来也功成名就。那又怎样?分分钟绝尘而去。活着就是幸福!高考只是人生旅途的一站,到时候停一下,过后继续往前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