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她们的知青时光
1973 年那个热得人心里发慌的 8 月,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一扇通往别样青春的大门。那时候,毛主席喊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口号跟敲得震天响的大鼓似的,把一帮小年轻的心搅得热血沸腾。在咱那小城里,刚从高中校门出来的学生娃,还有城关镇那些满脑子憧憬却又有点迷糊的待业青年,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有激动,也有害怕。好在县政府安排得那叫一个周到,大包大揽地把下乡插队这事儿弄得顺顺当当,大伙就雄赳赳气昂昂地爬上了那辆要改变他们命运的大卡车。
大卡车上的青春启航
你能想象那场面吗?一辆破破烂烂却装满希望的大卡车,稳稳地停在那儿。25 个活力四射但还带着稚气的年轻人,活脱脱像要上战场的小兵,背着简单行李,怀揣着乱糟糟的各种想法,麻溜地爬上了车。13 个男生,笑得那叫一个大声,浑身透着一股豪迈劲儿,他们要去随县环潭镇;12 个女生呢,头发被风轻轻吹着,眼睛里闪着好奇又有点紧张的光,奔着枣阳的“钟家”大队去了。卡车一发动,就开始哐当哐当地颠起来,扬起的尘土跟放烟雾弹似的,把身后熟悉的小城影子都盖住了。可这些年轻人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那股子热乎劲儿,谁都拦不住,因为前头,是全新的日子在招手呢。
扎根“钟家”的成长蜕变
到了“钟家”大队,12 个女生立马被分成两组,每组 6 人,就像六粒小种子,撒到不同生产队的土里,准备扎根长大。咱说的这一组,落在了十生产队。刚来的时候,乡亲们那股子实在劲儿,一下子就把姑娘们离家的不安给赶跑了。干净的屋子、啥都有的生活用品,连日常要用的零碎物件都摆得整整齐齐,跟在家没啥两样,可把这些习惯了城里舒坦日子的女娃们感动坏了,心里头立马就踏实了,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过日子。
一开始,农活对她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就说那个机灵鬼张玲吧,头一回挑塘泥,还以为轻轻松松就能搞定,哪晓得才挑了几担,肩膀就被磨得火烧火燎地疼,腰和背也像要断了一样,实在撑不住,只能装病偷懒,那天干完活一算,才挣了一丁点儿工分,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不过时间过得贼快,就像水哗哗地流,根本不停。在农民大叔手把手耐心教了一阵后,她们慢慢摸着了干活的窍门,春天播种秋天收庄稼,天天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回,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心里却越来越坚强。到后来,不光能稳稳当当地挣工分,等着年底分红,就连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养猪过年,她们也是主力,原先那股子娇弱早就被日子磨没了。
青春情愫在田野间萌动
这知青的日子啊,可不只有干活的苦和累,还偷偷藏了些让人心里痒痒的小情愫。1974 年春节刚过完,鞭炮味还没散干净呢,张玲就碰上件改变她的事儿。大队陈书记瞧着她机灵,就安排她去大队学校代课。谁能想到,这一去,就碰上了陈书记在县城上班的儿子陈军。陈军第一眼看到高高瘦瘦、皮肤白白的张玲,心里就像丢进了小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他老是借着看老爹的由头,围着张玲转,嘴里还时不时暗示能帮她回城。可张玲心里有本自己的账,对这份热情,她要么说要备课,要么装作忙得不行,巧妙地躲过去了,为啥呢?因为在她看来,感情这事儿,可不能将就。
日子像翻书一样快,眼瞅着到了 1975 年 10 月,张玲运气来了,她爸退休,她有了回城顶职的机会,进了环潭镇棉纺厂,人生翻开新一页,还碰上供销社一个腼腆又好心的小伙子,俩人好上了。跟她一起的那五个姑娘,青春里的感情故事也是五颜六色的。有的跟一起在地里干活的男知青天天待一块儿,汗水里就生出了感情,大太阳明晃晃地照着,见证着他俩那纯纯的爱;有的偶然碰到从县城来的青年,俩人就靠写信维持着一段浪漫又有点苦兮兮的异地恋;还有的回城后兜兜转转,才在人山人海里找到相伴一生的人,走进婚姻殿堂。每一段感情,都是那个特殊年月里青春最真实的样子。
岁月沉淀后的深情回望
现在回头看那段知青岁月,苦哈哈是底色,可上头又画出了好多漂亮得不行的颜色。每天那农活重得跟铁链子似的,把皮肤磨得糙糙的,身子累得散了架,可这些姑娘们愣是没认怂,用瘦瘦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回城这件事,在她们心里头有轻有重,有的想家想得厉害,恨不得立马回去;有的憋着一股劲儿,想干出点名堂再风风光光回去。感情上呢,她们也不含糊,喜欢就大胆接受,奔向甜蜜;不喜欢就干脆拒绝,守着自己的本心,每一个选择都是青春最真的态度。
这六个女知青的插队日子,就像一本写得活灵活现的老书,完完整整记下了那个特殊时代年轻人是咋生活、咋谈恋爱的。以前那些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都变成了亮晶晶的珠子,镶在岁月这条大河的边上,后来人随便捡起一颗,就能摸到那段不一般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当年青春有多热血。
如今,时代跟个大风车似的呼呼往前转,当年那些知青早就散落在人生这片大地上,各过各的日子。可那段一起插队的时光,就像藏在心底最软地方的宝贝,又温柔又顽强,看着他们从不懂事变得成熟,也记着无数年轻人在祖国大地上拼命干活、奉献青春的大事儿。知青岁月虽说过去了,但是这里头那种不松劲、往前冲的精神,早就融进咱民族的血里了,鼓舞着一辈又一辈人,不管前面的路有多扎脚,都能壮着胆子,接着写自己的传奇故事,追着光,一路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