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警惕“热中风”

玉平健见 2024-08-10 13:13:26

卒中(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因卒中而残疾,病患家庭将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痛苦。

眼下正是盛夏高温季节。据卫生部门统计,每年的6~8月份都是中风的高发期。这时发生中风的危险较平时高65%,高温期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非高温期的1.5倍,并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特别对于家里的老人而言,发病率更是高于年轻人,很容易遭遇“热中风”。

“热中风”如何预防?小编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与特勤医学科的医生。

问:哪些人容易出现脑中风?

答: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应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当气温上升到32°C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夏季高温应谨防“热中风”。

问:为何老人在夏季容易遭遇脑中风?

答:首先,气温在32°C以上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人体每天大约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其次,盛夏时节,血流量为散热会进行重新分配,使有限的血液纷纷涌向皮肤,势必会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对于因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因脑动脉硬化原来就供血不足的大脑缺血将会进一步加剧,易诱发脑梗塞。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问:如何预防热中风

答:不渴也要常喝水

脱水是发生热中风的重要诱因,脱水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由于老年人的口渴中枢比较迟钝,常因为“不渴”而不主动喝水,使得脱水愈加明显。所以提倡不口渴时也应主动喝水,每天的饮水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为宜。

防止小中风酿成大中风

天气炎热时,老人若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过性的头痛、头晕、昏厥、半身麻木、肢体无力、视力模糊、频频打哈欠等中风预兆(俗称小中风 ),这可能就是中风的信号。若能见微知著,哪怕是及早补足水分,或服用阿司匹林、维脑路通等活血通脉药也有可能减少危险,防止中风。

三餐清淡,不与大脑争血流

盛夏时节与大脑争血的器官很多,为排汗散热,皮下血循环需要成倍增加血流,心脏要加快循环也要增加血流,于是流经大脑的血流就会相对减少。若再进食厚味,势必因消化器官血流增加而减少大脑的血流量,使脑血流量锐减,成为诱发脑梗塞的隐患。夏季的餐饮应遵循清淡为主、少餐为宜的原则,不要让胃肠和大脑争血流。

热适应差易中风

当气温升至33°C、大多数人还不觉得很热时,一些老年人却抱怨天气太热。这提示他们的体温中枢不够灵敏,散热机能或热适应能力差,大脑反应较差。也许这正是脑动脉硬化的一种信息,提示其有发生中风的可能,特别是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病史的喊热者,应特别引起注意。

药物保驾,活血抗凝要赶早

特别对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脏病或有过小中风的老年人,气温升至 33°C以上时便应采取防暑措施,并及早应用抗凝、降脂、扩张血管、降血压等改善血液内环境的药物,这样才能安全度夏,把中风危险减至最小。

来源:西南医院

责编:阳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