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大国兼并,战争不断,小国除了站队,别无生存之道。公元前548年秋天,同为小国的郑国为复仇跟隔壁陈国大战一场,战利品还没捂热,国卿子产就马不停蹄赶往晋国上贡,可晋国负责接洽的士庄伯却一再言语刁难,并不想收。
子产一番机言巧辩,巧借形势,终让晋国不敢怠慢,将送来的东西收下。
按说晋国作为一方霸主,平时也老是逼着附庸国上贡,这郑国主动来送,晋国却不肯收,不符合常理。晋国不肯收,郑国硬要送,似乎也没道理啊。
其实,这一切自有因果。
一、前因:大翅膀扇动惊到了千里外的小蝴蝶两年前,齐庄公把从晋国逃出来的栾盈塞进送亲队伍里送回晋国,引起晋国内乱,然后趁机西向,从卫国,一路渡过黄河打到晋国边境朝歌。彼时的晋国无力还击,吃了闷亏,第二年,便领着诸侯向东直到了齐国边境,齐国害怕,便着急忙慌与南方霸主楚国结盟,要求楚国来救。
突然多一盟友,楚国自然欣喜,于是来了一招“围郑救齐”,和陈国一起打郑国,逼迫晋国回师救郑。缓解了齐国的压力。
齐国扇动的大翅膀还是伤到了郑国这只小蝴蝶。
又过了一年,郑国回了血,想想不服气,他奈何不了强大的楚国,可弹丸的陈国每次都借着楚国来捣乱,上上次,还卑鄙地把他们的水井填了,把树全砍了。郑简公于是领兵把陈国狠狠教训了一遍,缴获战利品离去。
晋国是郑国的盟主,缴获了战利品,自然得送过去。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一幕。
郑国偏要送,晋国不想接。
二、小弟想向大哥求庇护,大哥说别挨我其实,晋国不愿接受郑国的战利品是有原因的。首先,除了天子,诸侯是没有接受战利品的权力的。其次接受了战利品,就等于参与进了郑国和陈国的仇恨当中,帮郑国背锅,这对于晋国来说是一个负担。
天子早已成了摆设,诸侯称霸,对小诸侯收保护费早已司空见惯,所以,这不是问题。帮郑国背锅按理也不是问题,陈国原来随郑依附晋国,如今弃晋就楚,晋国也是恼火的。
但这是两码事。
郑国是晋国的小弟,本来应该听话地跟着晋国指哪打哪,现在郑国自己私自打别人,晋国自然不乐意。
从上面的叙述,就知道,郑国和陈国的这次战争,起因还是因为晋国。那么作为大哥的晋国,理应在后面支持。
所以,晋国作为大哥也不好明着拒绝,自然找茬。
三、士庄伯刁难,子产淡定拆招,招招精妙为了拒绝给郑国背锅,士庄伯问了子产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很刁钻。
1、士庄伯问:你为啥无故打陈国?
原因以知,士庄伯分明是明知故问,有意刁难。毕竟,郑国和陈国的恩怨很大一部分都与晋国和楚国的争霸有关系,士庄伯心里清楚得很。
可是,大哥找小弟,很多时候都只是把小弟当打手,而不是把小弟当兄弟。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你做小弟的就该一切听从大哥安排,该交的保护费不能少,你却不能随意收保护费。大哥可以叫你往东,但你自己不能往西。否则就是不敬大哥。
郑国做过楚国的小弟,也做过陈国的小弟,交出去的保护费不少,可是得到的保护却寥寥无几。郑国受的委屈,晋国自然也不在乎。
从前郑国聪明人少,哑巴亏吃得多。如今有了子产,不一样了。
他一不直接揭晋国的短,二不直接说自己是为了报仇,而是很巧妙地给自己拉了一面大旗,把陈郑的矛盾上升到陈周的矛盾。
他先铺垫周郑于陈的恩情:
周朝建立以后,到处寻找尧、舜、禹、夏、商等的遗民,给他们划定一块封地,让他们祭祀祖先,延续香火。陈的祖先胡满是舜的后人,周天子让他住在陈地,还把大公主嫁给他。于是,陈的后人有了周的血脉。这是周对陈的恩典。
郑国的先祖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所以,郑人是是周人。周恩就是郑恩。
在楚国还没有强大起来的时候,陈国是依附郑国而存在的,陈国和郑国有联姻的习俗,陈国的国君也大多是郑外甥。这是亲恩。
再说陈的忘恩负义之举,站在道德制高点:
陈人所居土地是郑的祖先赐的,陈的祖母也是郑的祖先赐的,陈郑还是常年的姻亲关系,陈的国君还是郑的外甥。关系如此亲近了,陈国却联合别国攻打郑国,当真忘恩负义。
先陈述周对陈的恩情,再表明周郑一体的关系,把诸侯之间的矛盾拉到诸侯和天子的矛盾,这是扯大旗。再历数郑对陈做的诸多好事,强化郑恩。故而显得陈的忘恩负义之举更为可恶。
那么郑向陈兴师便是替周天子讨伐不义的正义之师。
士庄伯反驳不了,于是就说车轱辘话。
2、士庄伯问:你为啥要侵犯小国?
周礼,侵犯小国是为不义。几年前,晋国和诸侯结盟,就约定,大国不能侵犯小国。士庄伯的意思很明显是指责郑国不义。
子产也不慌,继续把周天子这面大旗拉出来。他先是说了周天子以前就有命令,有罪就要惩罚,无所谓大小。
再者郑国侵小国,也无可厚非。
原来当初周天子分封天下,规定,周天子的边疆是方圆千里,诸侯是方圆百里,诸侯下面的就不得超过百里。但是他话锋一转,说道,现在大国边疆已经方圆好几千里了,若不侵犯小国,怎么可能有那么大?意思是你晋国带头吞并小国,还好意思指责我郑国?
士庄伯见这也能被子产反将一军,一时有些目瞪口呆。不过他一看子产的着装,眼前一亮。
3、士庄伯问:你为何穿着戎装?
穿戎装朝觐诸侯,不合礼仪。士庄伯的意思是,你不是口口声声拉周天子做大旗吗?你怎么不尊周礼?
这要是一般人还真的无话可说,但子产不是一般人,士庄伯这次又得打脸。原来当年晋文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名义,发动对楚国的城濮之战,结束以后,晋文公就命令曾得罪他的郑文公身穿着戎装辅佐周天子接受楚国的俘虏,大概是没安好意的,但却恰恰给了子产借口。他如今这着装献俘一点毛病都没有。
士庄伯总不能推翻先王的命令,但实在找不到挑刺的理由了,于是赶忙去报告给赵文子,赵文子听后深深叹了口气,你说不过他,接受吧!
子产献出了战利品,说明晋国愿意兜底,终于是松了口气。
四、结语:和强者较量,要懂得借势在这次和士庄伯的嘴上官司里,子产展现了非比寻常的应变能力和稳重老道的语言风格。面对士庄伯的刁难,他不仅能避其锋芒,还能迅速抓住对方的语言漏洞。他博学多才,引经据典,以理服人。他的逻辑能力十分强悍,看似迂回却又层层递进,看似谦恭,却锋芒外露,让人找不到一丝错处,还能不自觉跟着他的思路走。着实鬼才。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子产懂得借势。
把陈郑矛盾上升到周陈矛盾,便是借的天子势。天子可比晋国要大。
当被责问欺凌弱小时,他不回答原因,而是说大国疆土扩展便是吞并小国。便是借的大国势。
而,当被问及为何穿戎装时,他把晋文公拉出来,便是借的晋文公的势。
并不是因为这些势,能够让自己更显得有道理,而是,这些势能够压住强势的谈判对象。现实就是如此,弱者和强者的较量,得适当借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