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乱(增八)刘兴居是拥立刘恒称帝的大功臣,为何举兵反叛?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2-02 17:51:01

诸吕之乱中,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联合齐王刘襄起兵,诛灭了汉高后吕雉留下的吕氏外戚集团,对汉朝朝廷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定叛乱后,他们拥立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文帝。在这个过程中齐王刘襄与其弟弟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立下了极大的功劳,成为拥立刘恒当皇帝主要刘氏诸侯王。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刘恒当皇帝的第三年,昔日的功臣刘兴居竟然趁着匈奴南下入侵的机会发动了叛乱,意图颠覆刘恒的统治。当时御驾亲征在外的刘恒只得快速停止战争,派大将南下平叛。

刘兴居发动的叛乱对汉朝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他是第一个公开对朝廷叛乱的刘氏诸侯王。从他开始各地的刘氏诸侯王对朝廷的态度不再忠诚,陆陆续续的出现多次叛乱,最严重当属汉景帝刘启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刘兴居的叛乱并没有持续多久,刘恒派出大将柴武率领大军十万讨伐刘兴居,最终刘兴居兵败被俘后自杀。这场叛乱虽然被刘恒火速平定,却也开启了刘氏诸侯王不断反叛朝廷的历史进程,也在史书上留下了诸多的疑问。其中最为关键的事,作为当初拥立刘恒的诸侯王之一,为什么要起兵发起叛乱呢?

分析刘兴居突然改变对刘恒的拥立态度,借着匈奴入侵的机会发起叛乱的原因,可以发现这里面藏着西汉皇室内部的诸多矛盾。刘兴居的出身很不一般,他是齐王刘襄的弟弟,汉高祖刘邦长子刘肥的第三子。在汉高后吕雉执政时期被封为东牟侯,刘恒即位后论功行赏,刘兴居被封为济北王,是当时最为重要的诸侯王之一。拥有自己的封地,并独立建国,对于任何刘氏子弟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耀和利益,但刘兴居却对此非常不满。而他与刘恒反目的原因,还得从吕雉时期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开始说起。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即位。由于刘盈身体虚弱,没当几年皇帝就去世了,所以汉朝大权落入了母亲吕雉手里。吕雉废立皇帝,独霸朝政,大肆扶持吕氏外戚入朝当官,于是朝廷中出现了吕氏外戚集团当政的环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氏宗族遭到了吕雉的打击,很多刘氏诸侯王都被吕雉所迫害。在所有的刘氏诸侯王中,吕雉最恨的是赵王刘如意,而最忌惮的是齐王刘肥。因为刘邦曾一度打算用刘如意取代刘盈,所以刘邦一死吕雉就找机会处死了刘如意母子。而刘肥作为刘邦的长子,地盘最大的诸侯王,却也危在旦夕。

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是刘邦与外妇曹氏所生,被封为齐王,是当时最为显赫的诸侯王。齐地非常富庶,地盘广大,人口数量极大,是当时最大的诸侯王封国。刘肥辖下七十多个城,占据所有封地近乎一半,让吕雉及其外戚集团非常忌惮。吕雉曾找理由把刘肥骗到长安,想要借机将其处死。由于汉惠帝刘盈的保护,加上刘肥主动显出部分封地求饶,吕雉才没有动手。当时刘肥显出的封地主要有三块,分别为琅琊、城阳和济南三郡。后来吕雉去世,吕氏外戚集团发起诸吕之乱,叛乱平定后,这三个郡又回到了齐王的封地。

按照出兵平乱前的约定,除了齐王刘襄要收回父亲刘肥献给吕雉的封地外,刘襄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也要封王。当时约定刘章封赵王,刘兴居封梁王。但刘恒即位后,却对之前的诺言出尔反尔了。一方面是因为在平定诸吕之乱后,刘章和刘兴居想拥立齐王刘襄为皇帝。另一方面是齐王刘襄的地盘已经足够大,如果把赵国和梁国封给他的兄弟,这使得齐王系的势力足以与朝廷对抗。所以刘恒干脆把刘章封为城阳王,将刘兴居封为济北王。最为阴险的是,他把原来刘肥献给吕雉,后来被刘襄出兵收回的城阳和济南的土地封给了他们。

如此一来,刘恒看似封了两个诸侯王,实际上是削弱了齐王刘襄的地盘。这实际上是拿齐王刘肥的封地,封刘肥的两个儿子,不但削弱了刘肥的长子刘襄,而且朝廷一点土地都不损失。刘恒如此操作是非常不地道的,甚至可以说是恩将仇报。齐王刘襄三兄弟在平定叛乱中立下大功,不但没有赏赐,反而被如此对待,所以三兄弟心里都很不服气。但由于刘恒得到了陈平、周勃、灌婴为首的开国元勋集团的支持,齐国的力量难以与朝廷对抗,所以只能忍气吞声。随着刘恒在长安坐稳皇位,齐王系与朝廷的矛盾却越来越大。

齐王刘襄回到封地不久后便去世了,齐王由其独子刘则继承。第二年,城阳王刘章也无故暴毙,这让刘兴居非常不安。三兄弟一起起兵平定诸吕之乱,不但没有得到朝廷善待,反而被猜忌打压。现在两个哥哥无故而亡,当时他们正是盛年,这让刘兴居怀疑是刘恒派人干的。从利益链上来讲,刘襄是刘恒做皇帝最大的竞争者,刘恒登基后斩草除根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刘兴居对刘恒非常仇恨,决定起兵多会属于齐王系的皇位。他之所以这么想,其实原因还是在父亲刘肥身上,因为刘肥才是真正的刘邦的嫡长子。

史书上都说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是刘邦与外妇曹氏所生,所以没有被立为皇太子。从史书的细节上来看,这种说法是有矛盾的。一方面是因为刘邦与吕雉结婚时已经是中年,在之前的几十年间不可能没有女人。另一方面从年纪上看,作为正房的吕雉刘肥大得并不多,这说明刘邦与曹氏生刘肥的时间很早。很多人认为曹氏是寡妇,但从史书的记载分析,曹氏很可能是汉朝开国元勋曹参的族人。曹氏与刘邦生了刘肥,但史书上对其记载极少,甚至少于刘恒的母亲薄姬,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薄姬是楚汉之争时魏王豹的妻子,魏王豹败亡后被刘邦夺为姬妾,后来生了刘恒。曹氏作为跟刘邦最早的女人,居然没有太多的记载,本身就不合理。而史书中对于刘肥这个长子的记载也很少,尤其是在他当齐王之前,几乎没有详实的记录,这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从吕雉和刘恒史料的只言片语看,很可能曹氏是刘邦的前妻,刘邦为了拉拢吕氏迎娶吕雉,选择了与曹氏离婚。当时吕氏与沛县县令关系很好,刘邦为了攀高枝做这种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刘邦迎娶了吕雉后,吕雉的儿子刘盈自然成了嫡长子,刘肥也就从嫡子变成了庶子。

上述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史料佐证的。在吕雉的史料中,有一段提到吕雉设宴款待大臣,由刘章持剑监酒。当时吕雉与刘章的对话中就提到了刘肥,说刘肥在老家只会种地,根本没有治国的才能。其言下之意是刘肥没有能力当太子,不足以继承刘邦的皇位。在刘肥进长安拜见刘盈时,刘盈迎接刘肥为上坐,就像在沛县老家尊敬兄长一般。当时刘盈已经是皇帝,他还如此尊敬刘肥,可见两人在老家的关系。如果刘肥不是从小在刘家享受嫡长子的待遇,他不可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刘盈超规格的待遇。

在诸吕之乱后,开国元勋和诸侯王讨论拥立皇帝,就有人提出了拥立齐王刘襄。在史书中这段很有意思,宗室中有人说刘襄是刘邦的嫡长孙,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如果刘肥是庶长子,那刘襄又怎么可能是嫡长孙呢?从这段记载看,只能说刘肥曾经是嫡长子,后来被吕雉给挤下去了。尽管如此刘邦对刘肥依然很重视,将封地中最大的齐国交给了刘肥。刘邦还让开国元勋曹参给刘肥当相国,这是非常高配的整容。曹参是沛县功臣中排名第二的,地位仅次于萧何,掌握汉朝兵权。联系到刘肥的母亲是曹氏,曹参给他当相国,也就不意外了。

从这些史料来看,曹氏因为刘邦攀龙附凤而被抛弃,刘肥才失去了当太子的机会。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刘肥一系对皇位耿耿于怀,所以从刘襄到刘兴居,都想要夺取皇位。但由于齐王系在开国元勋集团中的支持度不高,所以刘恒捡了便宜,当了汉朝的皇帝。但刘恒上位后也惧怕齐王系卷土重来,所以各种打压齐王系的诸侯王。虽然史书上没有证据证明齐王刘襄和城阳王刘章之死是刘恒造成的,但并不影响这两个兄长的死因对刘兴居的刺激作用。无论是从自保出发,还是家族的利益,他起兵造反也是早晚的事。

当时正好匈奴南下入侵,刘恒御驾亲征驻兵晋阳,丞相灌婴领兵迎战匈奴,长安出现了兵力空虚的情况。当时长安只有卫将军宋昌镇守,对刘兴居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他选择起兵反叛是抓住了战机的。但他却忽略了一点,在他看来齐王系的其他地区和军队会配合作战,但是却被刘恒的一封诏书瓦解了。刘恒赦免了所有人的罪状,只追究刘兴居,这让齐王系其他贵族放弃了抵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因为齐王刘肥儿子多地盘大,但只有三个儿子被封王。其他的十个儿子连列侯都不是,所以内部矛盾极大。

齐王系的宗室不能团结一心,刘襄的儿子刘则又没有号召力,所以刘恒一句话就将齐王系的军队缴械了。没有齐王军队的支持,只靠刘兴居的私兵,是没有办法与朝廷对抗的。所以当大将柴武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平叛时,刘兴居的军队一触即溃,很快便覆灭了。事后刘恒在齐王系内部大肆分封,将刘肥在世的儿子封了十个列侯,后来又封了更多的诸侯王和列侯。如此依赖,庞大的齐王系便彻底被瓦解了不再又汉初第一强藩的势力。通过这样的操作,齐王系再也难以威胁到朝廷的地位,刘恒才完全坐稳了皇位。

从史料上分析,曹寡妇和刘肥的大量史料缺失,很可能是刘恒和吕雉为了洗白自己而干的。因为曹寡妇的存在,直接让刘肥及其子孙后代拥有了合法的继承权。为了确保刘盈的皇位,吕雉清洗这段史料是合理的。同样的道理,为了让自己替代刘襄称帝,让刘兴居叛乱的罪名做实,刘恒删改这段历史也是很正常的。有了这样的删改,齐王刘肥及其子孙失去了合法的皇位继承权,也就失去了在史书上的话语权。但是这对于齐王系来讲是极大的迫害,刘兴居对这种政治迫害强烈愤怒,甚至起兵造反,也就合情合理了。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