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的差距,是学生学习能力最为明显的差距,同样的题目,有些孩子一眼就会,有些孩子也想一段时间,有些孩子要讲了才会,有些是讲了也不会。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种表象的差距并不明显,但隐形的差距却已经产生,并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集中开始体现。
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建立,学生先天的条件是基础,但一定的外力也能形成不小的助力。
三种典型的引导孩子思维能力的模式,培训班,学校和家长。培训班课程更快,更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思维能力并不能快速建立,因此这种效果本身,可能只是一种机械化套用模型,呈现出的强思维能力的假象。
学校的教学模式,虽然强度和节奏一般,但却以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专注课堂永远是核心,一些家长认为一些做题技巧,学校不教培训班教,认为学校教学质量不足或者老师有所保留,并没有清楚认知教学的本质。
但由于没有分层,有些孩子的拓展思维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形成对应的助力,但这些家长需要有相应的特质,否则反而适得其反。
一是本身具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能力,即以前的数理化学习的不错,如果当初学习能力一般,教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也不能引导孩子思维。
二是具有相应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式教学,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孩子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知道怎么做没有意义,只是使得潜在的不足被掩藏。
第三就是有一定的陪伴时间,第四这种陪伴能够长期坚持,第五能够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获得提升。而医师公的家庭,往往更容易具有这样的特征,学生成绩优异的可能性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