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的个人悲剧和历史的垃圾时间无关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8-26 17:38:34

文 / 子玉

光绪皇帝的问题在于其身体素质无法支撑精神,从而没有能力和意志力处理时代扔给他的难题,而他的身体素质之所以奇差又是因为,慈禧残酷的教育方式早就将其练废。读历史的人总是关注光绪的能力、性格问题,但从来没有溯源,其能力和精神问题都是身体问题的外象而已。

如果说咸丰皇帝是苦命天子的话,那么光绪绝对算得上是悲剧天子,因为咸丰毕竟是清朝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且将皇位顺利传给了儿子载淳,而光绪不仅自始至终没有掌握过清朝的皇权,且没有留下子嗣,其人生底色是妥妥的悲剧。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度过了十年的极度压抑与郁闷的“囚徒”生活后,遽然驾崩。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他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解脱,因为此时的他对内身处女主干政的围城中,对外要承受国运的不确定,对于同时对皇权和国运失去希望的皇帝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1875年一月十三日,由于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子嗣,慈禧就选中了醇亲王的儿子载湉为皇帝,以继续维持女主干政的政治模式。

慈禧之所以选中了载湉,是因为载湉同时具备两种身份——慈禧的侄子和外甥(载湉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选其为皇帝,慈禧不仅能在感情上内控皇帝,在法理上也能给宗室一个交代。当然,慈禧真正的想法是:以载湉为傀儡,让醇亲王以外戚的身份作为其在朝中的权力代言人。

只不过,面对现实的醇亲王却是一副被雷击的惊恐之状,嚎啕大哭。醇亲王之所以如此恐惧,当然是不想让满清充满不确定的国运由儿子来承担,自己也不想处于一个尴尬、敏感的位置。

一般来说,皇权是各方势力都在竞争的“稀品”,但醇亲王却对皇权表现出了抗拒,只能说这个人足够理性。但当时的现实又不允许他选择,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当年幼的载湉从醇王府被扔到空旷的紫禁城之后,其悲剧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因为:女主干政注定了他傀儡的身份、下行的国运注定他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得不接受最坏的结果。

而他首先面对的又是成长的困境。

当载湉从熟悉的环境被扔到陌生的紫禁城举目无亲时,其内心肯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无论载湉其人天生有多么大的野性,此时的他只能被环境驯化:适应新身份、适应新环境、适应身边的一切人。

光绪幼年就遭受了生存困境 图源/剧照

除了环境,让载湉最压抑的其实是太后。实事求是地说,慈禧是真心想将光绪培养成才的,因为,她吃了对亲生儿子同治放纵式管理结果彻底失控的亏,她当然不想让光绪复制同治的悲剧。

我们不否认慈禧有长期干政的野望,但其权力毕竟是有周期的,所以她是真心想将光绪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只是,由于同治的悲剧在前,这次她选了最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光绪实施“棍棒式教育”。

通过各种史料记载,我们看到的光绪是一个极其胆小的孩子:听见打雷或者鞭炮声直接吓得就是嚎啕大哭,甚至听到敲锣声他也会吓得大哭。

请注意,这已经极其不正常了。想想,我们小时候对放鞭炮这事可是乐此不疲呀,内心根本就没有个怕字,再说,爱新觉罗家族是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强者,身上自带野性基因,而此时光绪的表现还不如一个女孩子。

中医讲,恐伤肾,对人身体杀伤力最大的永远是情绪,光绪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他的肾肯定会不好。如此也就解释了他为什么没有留下子嗣且身体素质极其脆弱的原因。

千万不要以为肾不好只是单纯地影响身体素质,由于光绪是皇帝,所以其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清朝的国运。

首先,肾藏志,一个人肾不好肯定没有远大的志向,虽然光绪有着挽救清朝这座大厦的豪迈志向,但却并不坚定,一遇到挫折就会怀疑自己,然后自我消沉,根本没有海瑞那种与整个世界硬刚到底的勇气。

其次,肾主恐,一个人肾不好,则肯定没有自信,这就是光绪在幼年的时候总是以拼命读书的方式来讨好、迎合慈禧的原因。这一点还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战事,甲午战争前,光绪豪迈万千,但在前方战事不利时,他却在恐惧心的支配下只想早点结束战争。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肾不好,则脑力肯定不够。光绪面对的是三千年不遇之变局,需要强大的意志和脑力才能勉强应对这种变局,但他脑力都不够,怎么可能应对这种复杂局面呢,同时更无法生出智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智慧就是脑力的变现。

说实话,晚清的乱局即使让康熙、乾隆这样的雄主做操盘手都不一定能应对,何况身体羸弱的光绪呢。

还有,如果一个人肾不好则无法专注,这也就解释了光绪在甲午战争中情绪极其不稳定不能将所有精力聚焦于国事的核心原因。

出于习惯,我们总是会从性格、能力层面来评价一个人,但有没有想过,一个人的性格很可能是身体原因造成的,就像抑郁症患者,我们不能单纯地从情绪问题来解释其症状,真实原因是,所有抑郁症患者,其肺、脾胃等内脏都出了问题。

由于肾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免疫力,小时候的光绪是三天两头感冒、闹肚子,宫中常年弥漫着中草药的味道。

单纯从身体素质来看,我们就可以断定:光绪不足以扛起祖宗的江山。因为,强壮的身体素质是雄主的标配。

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光绪的先天素质就是如此,其身体素质之所以如此差这和慈禧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鉴于亲儿子同治的悲剧,慈禧对光绪的教育是异常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每当光绪表现不佳时慈禧都会对其进行严厉训斥,或者让太监代自己训斥。

慈禧对光绪实施了最严格的教育 图源/剧照

在慈禧的认知中,小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她完全可以通过严格的教育将光绪培养成顺治、康熙那样的雄主。

也就是说,慈禧想要在政治上超越孝庄太后,同时也想像孝庄一样培养出康熙那样的雄主。

不可否认,慈禧的发心确实没有毛病,但错觉错在她对人性、教育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本来光绪从醇王府被扔到冰冷的紫禁城内心就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正是需要爱来弥补内心裂缝的时候,可此时的慈禧却选择了火上浇油,以棍棒式教育让光绪内心的裂伤越来越大。

结果是,光绪一看到慈禧就内心哆嗦、全身冰凉,甚至紧张到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而光绪在慈禧处受了委屈之后又会发泄到身边太监和宫女的身上。中医讲,怒伤肝,光绪长期暴怒,肯定会影响到其肝功能。

在波谲云诡的紫禁城中,小光绪肯定对前途充满了忧虑,而中医又讲了——忧伤肺,光绪长期处于焦虑中,他的肺肯定会不好。

大家都说抽烟会导致肺癌,实际上,肺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焦虑的情绪。肺在五行中对应的是金,按照相生理论,肺金生肾水,一个人肺不好,则肯定会影响到肾功能。

本来长时间的恐惧就已经极大伤害了肾功能,光绪如果肺不好,其肾功能只会更糟。

生活在极大的不确定中,光绪肯定会时常思考命运、想念醇王府的家人,而中医又讲了,思伤脾。一个人脾胃不好,则其肾功能肯定不好。肾功能不好则会直接影响到其身体素质、脑力、心力。

另外,在五行中,脾胃对应土,土生万物,一个人脾胃不好,则整个身体机能都不会太好。

由于光绪是皇帝,所以这种身体素质的无能自然会间接影响到清朝的国运。

只能说,慈禧已经将光绪给练废了。

另外,光绪年少的时候可能也会受太监、宫女的误导早早接触了男女之事,提前透支了身体。这可能也是光绪身体素质不好的原因。

为了讨好慈禧,光绪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读书、练习书法上,希望以学习成绩来得到慈禧的认可,让他那脆弱的心灵能够得到一丝丝慰藉。据说,光绪当时几乎就是手不离书的状态,不仅边走路边背诵文章,每晚入睡前还要背一段《诗经》,相当勤奋。

但是请记住,一个人事业的高度往往不是由其能力决定的,而是强健的体魄,一个人没有好的身体是根本不可能长期高度专注地工作的,更没有强悍的意志力来应对不确定性。

同时,一个人如果将过多的精力用于对知识的汲取而不积极思考现实问题又很容易和实际脱节,这也就导致了光绪在主导变法的时候为什么极不成熟的原因,他对现实太缺乏了解,历史上没有比戊戌变法看着更像儿戏的改革。据史书记载,在戊戌变法的一百零三天中,光绪一共发了二百八十六件谕旨,平均每天三件。甚至发生了在一天之内将礼部尚书和左右侍郎全部罢免的事。

根本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甲午战争也是光绪判断、指挥的失误。

在甲午战争的前后,光绪的性格弱点更是暴露无遗:战争前无比亢奋;战败后极其颓废,甚至是绝望。

说白了就是情绪不稳定,而其情绪不稳定的根源实际上是身体原因。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光绪是想通过积累军功、操盘变法拿回皇权,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光绪更多是想证明自己。而一个人如果太想证明自己又极易出现战略、战术失误。

光绪的问题就是,长期的压抑导致其急于想证明自己。

实事求是地说,清朝当时的局面是需要强人政治的:对内,需要制衡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已经崛起的地方势力;对外,需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光绪,根本不能解决时代问题。就是被外界看好的恭亲王,实际上也不行,曾国藩对恭亲王就是极其的不看好,认为其虽然看着聪明,但极其浮躁,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恭亲王不被曾国藩看好 图源/剧照

所以,清廷此时只能维持太后干政的政治格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慈禧是历史筛选出的政治强人,否则无法解释其能在家法严密的情况下于辛酉政变中冲出突围,执掌大清权力长达四十七年之久。

这不是对慈禧个人的肯定,而是清廷当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维持女主干政的格局。

但不可否认,慈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将大清推向了深渊。

对于皇帝,慈禧则直接选择将其软禁,周期长达十年。

对于光绪来说,其最好的方案就是顺利接班,承认女主干政的政治格局,然后苦练基本功,等到慈禧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然后顺利接班。

可是其性格弱点和急于表现的心理最终葬送了政治前途。

但有些事我们也不能过于责怪光绪,因为清末的局面即使让康熙、乾隆这样的雄主来接手其实都无能为力,更何谈生理和心理都羸弱的光绪。

当然,光绪的问题也和其接受的教育有关,一个长期研究《资治通鉴》《诗》《书》等古书的人怎能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呢。

只能说,光绪的悲剧有自身因素,也有历史原因。

在彻底失去权力之后,光绪的人生只剩下吃饭、发呆、睡觉三件事。可以肯定,一个人长期抑郁身体素质肯定会直线下降,何况光绪这种根基本就薄弱的人呢。

再说,这种生活可是持续了漫长的十年,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光绪始终都生活在情绪的阴霾中。

对于国事,他已经彻底绝望,最多就是机械式地问一下农业收成情况。

当时的光绪是,心死了,身体也垮了。

如此也就解释了光绪为什么会盛年而死了。

当然,也极有可能是慈禧所为,因为,如果光绪亲政,肯定会在政治上对其进行全面否定,慈禧不想这种事情发生,于是就在去世时带走了光绪。

只能说,从走出醇王府之后,光绪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76
评论列表
  • 2024-08-27 20:24

    崇祯,光绪这种半路当皇帝的都没受到过帝王术的培训,和腐儒一起共事全是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