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人曾统帅主力部队,后来都转向幕后工作,分别出于什么原因

追梦的年 2024-10-05 23:41:05

我党的成长,是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基于此背景,大多数干部的职务都是随着队伍壮大而提升的。只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有极少数属于“高开低走”,比如今天要讲的这四位。

他们曾经各个都地位很高,组织也给过他们统帅主力的机会,可惜最终都转向幕后,发展大不如预期。

那么,这四人分别是谁?又各自因为什么原因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被耽误的李聚奎

李聚奎有个全军独一无二的称谓——“将圣”,就是因为从他麾下走出的开国将军太多了。

长征之时,李聚奎担任红1师师长,是全军的开路先锋,他们掩护中央机关转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经历无数苦仗、恶仗。

每到险要关头,李聚奎总是指挥部队强行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保障中央能跳出包围圈。毛主席对此给出极高评价:红一师在大转移中立了功,你们一直走在我前面。

如果能顺着这条线持续下去,李聚奎在后世的知名度肯定要大很多,可惜长征中的懋功会师后,他被编入了红四方面军。

当时一方面军干部多、部队少,四方面军部队多、干部少,两边就互补,四方面军抽调三个团给一方面军,一方面军则抽调大批干部到四方面军,李聚奎因而改任为红31军参谋长。

本来大家齐心为革命,职务调动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四方面军领导老张起了歹心,导致发生草地分兵。原一方面军的干部,在老张麾下处处受排挤。

31军军长余天云是老张的亲信,为人跋扈,曾想以擦枪走火为借口暗害李聚奎。是93师政委叶成焕得知后力劝,才制止住余天云下黑手。

后来李聚奎在四方面军中一直被边缘化,还参加了九死一生的西路军。等他侥幸逃生回到延安,各支部队的主官已经有人了,他就开始长期担任参谋长,后来还转入后勤战线,慢慢就跟不上了。

55年授衔时,李聚奎在负责石油系统、暂时脱离了军队,因此没有参与授衔。不过中央一直记得他的贡献,58年他重返军旅,马上就为他补授上将,成了最后一位被授予的开国上将。

说实话李聚奎真的很可惜,他并不是因犯错而降职,奈何被别人给影响到了。

当初他红一师麾下有三位很出名的团级干部:红1团团长杨得志、红2团政委邓华、红3团团长黄永胜,55年都是上将。

到达陕北后接替成为红一师师长的人是陈赓,55年的大将。如果没有老张没有起异心,那李聚奎的地位大概率还能再升,哎...

二、走错路的何长工

要说何长工早期职务的亮点,那可就太多了。18岁“北漂”结识毛主席;19岁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总理、赵世炎等人成为同志;

24岁回国后奉命前往老家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工作成绩跟毛主席一样排在前列;

27岁被反动军阀通缉,经毛主席建议,由原名“何昆”改为“何长工”,去往武汉避难。几经辗转,他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后又回到湘赣边参加秋收起义。

在起义前夕,他为我党设计出第一面军旗。在起义后,他又奉命去寻找南昌起义余部,成功在韶关犁铺头一带找到朱老总,促成后来的“朱毛会师”;

28岁成为红四军28团党代表;30岁成为红三军团第8军军长;35岁得毛主席点名,成为红九军团政委,这是长征路上的战略骑兵,让他去跟罗炳辉配合,是极大的信任和重视。

然而,这是他军旅生涯的顶点,同年的懋功会师后,他竟走到四方面军领导人老张那边。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老张宣布“另立”的卓木碉会议:

会场气氛紧张沉闷,谁都不想当出头鸟。张便指定一方面军的几位干部发言。这几人先后讲得很激动。四方面军的同志闻所未闻,不禁为之哗然。

徐帅说的“这几人”里就包括了何长工。这种关键时刻,越是亲密的人,说出的话影响越大,何长工这个毛主席的铁杆嫡系乱编排,导致很多人被误导。

毛主席倒没想惩罚他,三大主力会师后还让他放下包袱,准备准备,去军委四局工作。不过何长工知道自己有问题,就说早前在苏区办过军事教育,现在也想去红大工作,中央同意了。

自此,何长工脱离一线,不是搞教育,就是搞军械,建国后还逐步转入重工业部、地质部。没在军队,就没参与授衔。

他起点那么高,奈何自己走错路,不过因为没在实权很大的部门,他基本安然度过历次风波,80年还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成副国级干部。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三、性子急的陈光

最初中央可是准备将陈光当成林总接班人培养的,林总到达陕北后调任红大校长,陈光接任为红一军团代军团长;林总抗战负伤后,陈光又接任为115师代师长。

如果他表现出色,说不定能够独立负责一个区域。然而,他在1939年的陆房突围战中接连失误,导致全军上下都有意见。

后来他又四次跟上级顶牛,在山东跟朱瑞吵,在延安跟毛主席闹意见,在东北跟林总产生矛盾,本来他担任了6纵司令员,但南下作战之际林总让他撤,他非顶着来,战后就被调到后方,失去了获得战功的机会。

一般来说,遇到这样的事,陈光应该自省一番,改一改脾气。但他没有,到了广东又跟叶帅拍桌子。最终,他被隔离审查要求反省。可是陈光没有思考自己的问题,总认为有人要害他、不认可组织的处置,最终用一把火结束了生命。

四、失误多的萧克

萧克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八路军正副六个师长,其余五人都是元帅,就萧克是上将,很多人因此觉得不公。那为何会如此呢?

80年代后,萧克自己说过是由于两次站错队。一是1929年6月的白沙会议,他支持了朱老总,导致毛主席失去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

二是长征中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他被四方面军领导人老张迷惑拉拢,担任了红四方面军31军军长。

但事实上,他这两次都没有遭到打压,否则他哪有能当上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最主要的,还是有两次机会他没把握住。

抗日战争时期,萧克曾被任命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兼政委、冀热察军政委员会主席,全权负责开辟冀热察根据地。

当时的冀热察战略定位跟晋察冀是一样的,如果萧克能发展得好,那他跟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的地位也会相当。但他到达平西后,杀了高志远、气跑宋时轮和邓华,导致麾下兵力不足。

无事可干的萧克,在平西的几年写下20多万字小说,再结合先前已写的,最终整理成《浴血罗霄》,新中国成立后还获了奖。

这的确是一大成就,但,他是来开辟根据地的啊,本末倒置了。最终冀热察归入晋察冀,萧克的权力大大减少。

解放战争初期,萧克还担任过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只要他能打得好,那也是统帅一方的指挥员了。可惜,晋察冀被傅作义接连打败,萧克也转而到后方去搞军事教育。自己没把握住啊。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