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抗“疫”,这些老外“和中国在一起”

乐韵潮风汇 2020-03-06 13:58:20

近日,由35位外籍专家共同撰写的融媒体图书《和你在一起!——25国外籍专家战“疫”实录》(中、英文版)由中国外文局所属新星出版社出版。

《和你在一起!——25国外籍专家战“疫”实录》一书收录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留守在中国或返回中国的35位外籍专家发表在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图片、评论和视频节目内容。这些专家来自25个国家,都是在中国外文局工作的外籍员工。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中国的战“疫”故事。

▲ 中、英文版《和你在一起!——25国外籍专家战“疫”实录》。

该书共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行动”“我们留在中国挺好的”“英国小哥聊新冠肺炎战‘疫’”“面对疫情,身在中国的老外有话说”“患难见真情”“凝心聚力,共同战‘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隔离不隔情,隔疫不隔爱”等八个部分,包含40篇文章和300多幅图片。每一个部分都包含其相关主题的短视频,总计12个,读者扫码即可观看。这些视频节目均已发布在中国外文局所属各多语种新闻平台上,由文中作者用英、法、阿、西、日、韩等语言出镜主持和评论,以外国人的视角生动地呈现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真实画面。由《今日中国》拍摄完成的两集“近观中国”法文短视频也包含其中,视频以“我们留在中国挺好的”为主题,采访了多位疫情期间留在中国甚至武汉的外籍人士,谈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生活以及他们对中国抗“疫”举措的肯定。

▲ 由外籍主持人参与制作的12集不同语种的抗疫相关视频可扫码观看。

本书来自25国的35位作者既是中国外文局的外籍专家,也是关注中国的国际人士。作为媒体人,他们发现部分西方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存在曲解和误读,使恐慌情绪蔓延。这时,他们努力传递出中国当下的真实样貌,“告诉人们中国的实际情况”;作为外国人,他们在这次疫情发生时选择留在中国,有的专家在这样的时刻选择“逆行”回到中国,每个人都是经过理性思考做出的决定,因为“中国可以办大事,可以创造奇迹”;同时,作为热爱中国的国际友人,他们以实际行动宣示,“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弃需要我的朋友,不能在有困难的时候离开”。无论来自哪里,他们都“相信被口罩遮住的笑脸不久之后就会回到这个可爱的国家”。

今日中国杂志社7名外籍员工的抗“疫”评论和抗“疫”故事也被收录书中。

来自巴西的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是《今日中国》葡文版的执行主编,他也是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中巴研究中心主任,是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文中表示,“能够带领14亿人高配合度地应对此次突发疫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有强大的科技能力、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但是高效率、同理心、透明、科学与合作也是对抗这场疫情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中国为世界留下的宝贵经验”。

来自秘鲁的麦高(Michael Zárate)说,疫情让他回忆起了1991年自己的国家秘鲁突然暴发的霍乱疫情。他写道,那时,他和家人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没有饮用水、常常断电、恐怖主义盛行。而在目前的北京,他从没遇到过商品短缺和生活困难。他写到:“很遗憾,我们不是医生或护士,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与冠状病毒面对面地作战;很遗憾,我们不是快递员,他们日夜工作,保障众多像北京这样,哪怕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可以照常网购各种商品;很遗憾,我们不是清洁工人,他们依然默默辛苦,让街道和广场保持无可挑剔的洁净;很遗憾,我们也不是公共汽车司机或地铁工作人员,他们坚守岗位,尽管很少有人使用公共交通。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写文章,把很多媒体没有谈及的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的故事写下来。”麦高说,共同面对疫情激发了人们的团结,这种团结才是对大家最好的保护。

来自法国的朱利安·布菲(Julien Buffet)还担纲法文短视频“近观中国”的主持人,他不仅自己在疫情期间留守北京,还采访了多位留在中国的外籍人士,通过大家的共同讲述,体现中国抗“疫”给世界带来信心。他写到:“为什么不回法国?这是很多中国朋友问我的问题。有朋友说,如果我回法国他们可以理解,还有些朋友甚至默认我已经回国了!实际上,跟许多在华的外国人一样,中国对我非常友好,给我很多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弃需要我的朋友,我的选择是,不能在有困难的时候离开。”

来自智利的华星(Magdalena Rojas)非常喜欢自己的中文名字,她在上海工作生活了一年多,在北京也有差不多的时间。她说,她真的很惊讶于这里的人们在采取防护措施时表现出的认真态度,“大家都很理解配合,知道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也关系到社区邻里甚至世界的福祉”,而且,在她的眼里,“每天总有一些人早早起来为了国家的正常运转而努力”,正是这些人的奉献,使得大家的生活正常运转。

来自伊拉克的安萨姆·沙克尔·哈德尔(Ansam Sh.Khedhr)在《今日中国》阿文版工作,已经在北京生活20余年。2003年SARS疫情肆虐的时候,她就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北京。她写到:“彼时的中国尚未在各个领域取得像现在一样大的发展,但与当前情况相似的是,中国在面对危机时的社会凝聚力无与伦比。”她非常欣赏中国人民的奋斗和奉献精神,她认为,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不断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她文章的结论也非常明确:“如果你了解中国人民,就应该对中国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来自美国的黄浩(Zachary Gordon Lundquist)是一位中国女婿。从2005年到北京留学开始,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5年。他说,自己见证了北京这么多年的变化,而北京也见证了他从一个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但不会说中文的老外,变成了能听懂看懂、能说能写、对中国文化了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今年春节,他和爱人来到位于浙江宁波的岳母家过节。他说,直到2月4日返回北京的那天,在宁波的12天里他们一共只出过4次门,去采购和呼吸新鲜空气。“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生活在中国的每个人都毫无怨言地履行着这些‘非常’之规。”他写到:“每当传染病暴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问‘哪里传来的病毒’或‘谁要对此负责’这样的问题,而今天,当我们面临如此严峻的考验时,也许应该问‘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中国早日控制新冠病毒’?”

哈桑•艾尔沙德•查塔(Hassan Arshad Chattha)来自巴基斯坦。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巴基斯坦的声援和援助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来自“巴铁”的情谊。哈桑在文中写到,中国政府反应迅速,措施得力,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前线传出的照片和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建筑工人和志愿者们奉献的身影,他们每天连续工作多个小时,以忘我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决心。为了援助武汉,很多各地的医护人员离开家乡远赴武汉抗疫一线,他们出发前与家人含泪拥抱的场景让人感动。”

真情无国界。作为对一场特殊经历的特殊记录,《和你在一起!——25国外籍专家战“疫”实录》一书记录了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大爱。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