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新能源正前方”公号,这里有更多新能源行业热门话题深度剖析,记得关注哦~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912篇原创文章
天下乌鸦一般黑,资本市场之间因为监管制度等的不同,生态也会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是利益场,企业的行为总是会呈现出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
A股由于IPO对企业盈利有一定要求,很多公司为了上市往往会调节业绩,上市前拼命做业绩,结果就是上市后马上业绩大变脸;港股市场对于盈利没有要求,企业无需玩变脸游戏,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上市之前多多少少都会收拾得好看一点,上市后就不装了。
2023年锂电亏损王3月26日晚间,瑞浦兰钧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37.49亿,同比减少6.1%;净亏损19.43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净亏损为4.5亿,同比亏损增幅超过300% !这一亏损幅度也创下了2023年国内锂电企业亏损之最,一举超越了净亏损17.7亿元的孚能科技,荣登2023年锂电企业亏损之王。
对于业绩的减少,瑞浦兰钧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主要产品——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收入双双下降所致。具体来看,动力电池产品的收入为43.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储能电池产品的收入更是下滑至6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16.9%。对于双降的原因,瑞浦兰钧解释是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导致了电池产品的售价下降。
不仅收入减少,瑞浦兰钧动力及储能电池的毛利也双双下降。2023年动力电池毛利1.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8%。储能电池产品毛利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6%,毛利率由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的4.7%。
唯一还能看的是产品销量有所增长。2023年瑞浦兰钧共销售19.48GWh锂电池产品,较上一年增长17.3%,但也并没有跑赢整个大盘子。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3 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 705.5GWh,同比增长 38.6%,其中中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 386.1GWh,同比增长 34.9%。即瑞浦兰钧的产品出货量增长幅度甚至连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都比不过,更别提增长速度更快的储能电池了。
2023年对于瑞浦兰钧而言,可以说是全面跑输行业的一年。
就像上面说的,港股市场IPO对盈利并没有硬性要求,瑞浦兰钧的亏损也并不是什么意外?
根据其聆讯后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净0.53亿元、8.04亿元和4.50亿元,3年时间累积亏损约13亿元。
然后2023年成功上市,全年亏损就接近20亿,比过去3年亏得还多得多!
成也彪悍 败也彪悍虽然去年锂电池行业整体都比较难,但也没有像瑞浦兰钧这样能亏,背后是它这几年彪悍的风格,从2019年第一只电池交付到狂揽146亿营收,瑞浦兰钧只用了不到四年,就走过了诸多同行十几二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能如此急速崛起主要就靠产能端和市场端的双管齐下双双发力。
产能端,2020年1月的时候也就2.3GWh,到了2023年6月就飙到了35.2GWh,3年半时间,产能就狂飙了14倍多,更是计划到2025年底前实现150GWh以上的产能。
市场端,则主要通过低价换量,招股书上就明确表示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储能电池产品的亏本出售”。
这一点从公司储能产品的毛利率来看甚至更明显,2020-2022年瑞浦兰钧储能电池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2.7%、-24.5%、8.7%,几乎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2022年储能行业最火爆的时候才有所好转,但相比同期宁德时代的17.01%、亿纬锂能的14.3%、国轩高科的16.66%等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2023年再一次下滑到4.7%,整体毛利率更是只有惨淡的2.1% ,而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毛利率是23.79%,整体毛利率是22.91%。
亏本抢市场是需要真金白银来支撑的,瑞浦兰钧的底气在于其背后的大股东。
瑞浦兰钧这几年虽然在业内异军突起,但在大众层面的感知度是比较低的,甚至很多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者都不怎么了解这家公司。但它背后的公司可不一般。
瑞浦兰钧的实控人为现年66岁的全球镍王青山集团掌门人项光达,持有总股权约62.64%,对于青山集团可能很多人还是觉得有点陌生,只是好像去年听过。
没错,青山集团则是2022年史诗级镍期货逼空事件的主角。
青山集团的“妖镍”往事2022年3月8日,一家名为“青山控股集团”的公司瞬间登上热搜,青山集团开始浮出水面,随着媒体的报道,青山集团镍期货被逼空的情况也逐步为大众所知悉。
青山集团是温州商人项光达创办的公司,此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也是全球镍产业的主要玩家,为了对冲其镍矿采购成本,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建立了20万吨镍期货卖出套保头寸。
企业做套保交易非常正常,但对于流动性比较差的镍市场而言,无论是出于套保的目的还是投机的目的,而且青山集团生产的镍产品是不能用于交割的,还能上这样大规模的头寸,赌性可想而知。
退一万步讲,上这样巨量的头寸,是出于对公司在镍产业里实力的自信或者对于镍价的不看好都行,但在期货市场就应该准备好如何顺利离场的措施,提前准备一些预案,并且密切关注库存变动情况随时补救。
在2月初已经有媒体报道LME仓库中50%-80%的库存已经被一家神秘多头掌控的情况下,青山集团官方理应赶紧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要么开始移仓,要么搜集现货准备交割。
但青山当时不知道是疏忽大意没注意到消息,还是心存侥幸,并没有采取较果断的措施。
然后,2月底,俄乌战争开始,西方制裁一步步加剧,俄镍出口被阻断,镍期货市场价格狂飙,短短几天内,LME金属镍价格就从不足3万美元/吨狂飙到最高超过10万美元/吨。
这个时候,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主要是镍的市场太小了,那个时候多空双方都已经把底牌摊开,完全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再无腾挪余地了。按照媒体报道的青山集团的做空成本,理论上强制平仓的话,青山集团最多得亏120亿美元。
不过神奇的是,青山集团最终竟然从这个逼空事件中脱身了,具体原因不详,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是上面介入了,加上LME属于港交所,所以LME紧急停止了镍交易并宣布当日交易无效。LME接连发布多份公告,公布了包括镍在内的所有主要合约增加递延交割机制、头寸转移机制、涨跌停限制等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措施。
而且青山集团也与由期货银行债权人组成的银团达成一项静默协议。在静默期内,青山集团和银团将积极协商落实备用、有担保的流动性授信,主要用于青山集团的镍持仓保证金及结算需求;各银行同意不对青山的持仓进行平仓,或对已有持仓要求增加保证金。
结果就很明显了,于是等到再次开盘后,镍期货价格大跌,最终青山集团从这一史诗级别的逼空行情中安然脱身,甚至后面还做得更大了。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到青山集团的风格之彪悍。
疯狂烧钱还会是一条出路吗?瑞浦兰钧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快速崛起,其实同样是青山集团风格的延续,或者说是项光达“赌性”的最终体现。
用资本砸技术、砸产能,再用低价抢市场,在行业火热的时候,这种策略特别好用,但一旦行业竞争加剧了,这个策略就没有那么适用了。
所以瑞浦兰钧可以从2019年交付第一只电池,在3年时间里就闯进了储能电池行业TOP3,但进入2023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低价不再是优势,就是比拼内功的时候了。瑞浦兰钧的劣势也慢慢体现出来,海内外市占率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023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在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排行榜的排名从第三名滑落至第四,市场份额从8.8%下滑至5.7%,行业第三的位置被亿纬锂能取而代之;在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排名第十,市场份额则从1.7%跌至1.2%;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排名第十,市占率由2.5%下滑至1.9%。
△数据来源:瑞浦兰钧聆讯后资料集
2023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也下降到了50%,但上市的目的依然是募资并继续扩产,堪称疯狂。
为了扩产,公司此前也大量囤积原材料,存货高达30亿,然后我们都知道了,去年开始上游碳酸锂价格暴跌,公司也就出现了巨额亏损。
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在下游需求快速释放之前,行业的激烈竞争将继续成为常态,不论是此前提前囤货,还是依然在大举扩产的动作,都已经成为了瑞浦兰钧不可承受之重。
但锂电企业逆势扩产,其实也不完全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无可避免地会受到股东、投资人,甚至是地方ZF的裹挟,几乎是没有退路的。
虽然瑞浦兰钧顺利完成了上市募了一笔钱,但在竞争越发激烈的锂电池行业,在行业龙头公司依然大赚特赚、自己却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能走得多远呢?
这是值得担忧的。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的大爆发,让很多人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选择一个赛道,疯狂募资,疯狂烧钱,然后上市套现。有些最终可以烧成一个行业巨头, 有些最终不了了之,但只要有投资人买单,就算完成了。
只是彼一时此一时,大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这个模式还能玩得转吗?烧钱真的就能烧出个未来?
一切都是未知数!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