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地区,尽管一直提倡厚养薄葬,然而现实中丧事排场却依然宏大。一场丧事常常伴随着各种表演,花费也十分高昂。有数据显示,一网友在河南经历的一场丧礼,3天时间花费13万元,其中唢呐和请道士的费用就高达5万元。在农村,很多丧礼上不仅有吹奏着音乐的鼓手,响不停的鞭炮,还有各种表演队,甚至连陪葬品都是真东西。比如有的主家会花费3500元请来表演队,从晚上8点表演到凌晨12点,只为吸引更多人在主家多坐一会,让丧葬现场显得热闹非凡。这种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与提倡的厚养薄葬背道而驰,却似乎成为了一种难以改变的风气。
排场大的原因(一)避免非议求认可
在农村,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之间联系紧密,环境相对保守敏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容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和议论。如果葬礼办得寒酸,可能会被人指责“不孝”。为了避免这种非议,即使那些在老人生前可能没有尽到足够孝顺义务的人,也会在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葬礼,以求得他人的认可。这种现象反映了农村社会中传统观念对人们行为的强大影响力。
(二)经济富足显孝心
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实力富足,当家中老人过世,他们有能力也愿意掏钱为老人办好葬礼。比如有的家庭会花费3万元请戏班子来唱戏,只因过世的老人生前喜爱秦腔戏。这并非是为了炫耀财富,而是出于对老人的一份孝心,想在老人的最后一程满足他们的喜好。这种做法与厚养薄葬并不冲突,因为在老人生前,这些家庭的子孙后代也非常孝敬老人。
(三)攀比心理作祟
农村特定的“小交际圈”很容易形成攀比之风。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因为攀比而购买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物品一样,在葬礼上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一些人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只为在给过世老人的葬礼上能够办得比别家“风光”,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能力。这种攀比表面上得到了体面,背后却可能背上债务,毫无意义但却屡见不鲜。
(四)演戏作秀伪孝顺
在农村,有一些人在父母生前冷血无情甚至不闻不问,但一旦父母过世,却鬼哭狼嚎,大办葬礼。他们在老人生前舍不得给老人花一文钱,老人过世后却舍得花大钱办葬礼,这只是为了在亲朋面前演戏,获得赞许。这种行为是真正的忤逆不孝,虽然可能暂时骗过了一些不知情的人,但左邻右舍心里都有数。他们失去了做人基本的人伦道德,违背了传统美德。
反思与建议农村丧事的宏大排场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文明新风背道而驰。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种现象,提倡厚养薄葬,让丧事回归本质。厚养薄葬,关键在于在老人生前尽孝,可以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据统计,我国空巢老人数量已超过1亿,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老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陪他们聊聊天,带他们去医院检查身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也应该摒弃死后追求排场的观念。一场豪华的葬礼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孝心,反而可能是一种浪费和虚荣。我们可以选择简约、环保的丧葬方式,如树葬、海葬等。这些方式不仅符合环保理念,也能让老人在死后回归自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倡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可以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村民们认识到厚养薄葬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和服务,鼓励村民们选择简约的丧葬方式。
总之,农村丧事应回归本质,提倡厚养薄葬。在老人生前尽孝,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孝心。而不是在死后追求排场,浪费资源,违背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