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工之王——董健吾

第四只番茄鱼 2024-11-21 16:40:42

在我党内,有这么一个怪人。他化名为周继吾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也曾化名为王牧师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及美国医生马海德去陕北苏区。更让张学良出资护送毛岸英、毛岸青去苏联。他就是我党的红色牧师董健吾。

董健吾,上海青浦人。1891年出生在一个基督教世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任上海圣彼得教堂牧师,后在冯玉祥部任秘书兼英文教师。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上海参加中央特科,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和联络工作。1930年更是创办了“大同幼稚园”收养领导人的子女和烈士遗孤。

董健吾(取材网络)

1935年,随着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不少国民党将领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与中共建立了秘密联系。统一抗日的趋势越演越烈。蒋介石为国内外形势所迫,不得不设法与中共展开沟通。就在此时,在宋庆龄的推荐下,一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董健吾牧师。前往陕北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此时,她还不知道董健吾是一名共产党员。

对宋庆龄委以此等重任,董健吾感到非常荣幸,一口答应了下来。他随即动身,坐上了上海到西安的陇海路火车,到了西安后。时值三九严冬,天寒地冻。去陕西的路无法通行。他被滞留在西安40多天。身怀重任之下,他不得不冒险去寻求张学良的帮助。设法见到张学良后。

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兼以布道牧师的全副辩才,镇定而从容地将天下大势从国内讲到国外,从国民政府的抗战义务讲到共产党的统一抗日。一番激情慷慨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正在背负着骂名的张学良。 当即表示:“我张学良爱国之心未泯,只要为了抗日,有求必应。

于是在2月21日这天,张学良派出自己的私人飞机将董健吾送至当时延安。在机场,他托请董健吾带一封信给毛泽东,向中共表达友好的感情和共同抗日的意愿。到达延安,一番商讨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二)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三)容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首先抵御日寇迈进;(四)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五)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和必要的改革。(六)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联合抗日的具体谈判条件,为日后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3月5日,任务完成后的董健吾急速回到了西安。次日,张学良便设家宴为董健吾洗尘。董健吾也向向他转达了中共领导人的问候,又向他深致座机接送的谢意。与张学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后面张学良的帮忙创造了有利条件。

返回上海后,董健吾当天就前往宋庆龄府邸。告诉了共产党合作的意愿。因此,再后来的时间里,国民党提出的各种文件,仍交由董健吾转给中共中央。中共的文件也通过他转给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实现,董健吾是功不可没的。

1936年6月,美国记者斯诺想了解到一个真实的陕北红军。于是专程找到了宋庆龄,想要去苏区采访。宋庆龄又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董健吾。于是,董健吾一路护送之下,成功的将斯诺护送到了苏区。对于董健吾一路上的帮助,斯诺一直感激在心。《西行漫记》中的王牧师,便是董健吾。

在张学良家宴上,张学良问董健吾对他有何要求。董健吾说:“你能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上作出贡献,我愿足矣!”张学良点头称是,但还是希望董健吾能有所要求。董健吾一再推辞,张学良还是执意不允。这时,董健吾突然想起寄养在自己家里的岸英、岸青生活那么苦,又不能上学,长此下去总不好。便说:“我有三个孩子,两个是归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果张将军能送他们出国赴苏联读书,那么将来学成回国也可为国家出力。”张学良略一思索,面露笑容,表示应允。1936年7月,张学良便将三个孩子都送去了苏联,并赠送十万法郎的支票给董健吾。

感谢董健吾前辈为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杰出贡献。向英雄前辈致敬!

创作不易,感谢各位看官的点赞。关注走一走。好运天天有。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