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山东男子携60万积蓄出走,9年不归家,却用爱感动了一座城

山河月明史 2024-11-16 12:31:05

2008年,家住山东的退伍军医史业宽,突然带着家中60万存款离家出走杳无音讯。

这一走就是9年,九年间他从没回过家。

就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直到2017年的一通电话,真相才展现在他的家人面前......

2017年,济南一个女子接到了一个电话,称“你的父亲被确诊癌症了,现在在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赶紧来一趟吧”。

电话这头的女子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自己的父亲已经离家九年了,这不会是个骗子吧。

但是听着电话里的声音,出于担心,他们还是决定去一趟。

此时在遥远的千里之外,史业宽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他已经九年没有回过家了,只会偶尔打电话报平安问一问家里的现状。

他不愿让家人为自己担心,也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于是决定一个人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最终,还是同事给他女儿打了电话,通知了这件事。

当父女俩再次相见时,现场的气氛令人心碎又感人。曾经的隔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变得如此脆弱。

史业宽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女儿泪流满面。多年的误解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只剩下最纯粹的亲情。

然而,没想到的是,当他的弟弟拿着他的卡去缴费的时候,发现只剩284块钱了。

不明真相的他们瞬间崩溃了,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带着60万出门的啊,钱都去哪了?

2008年5月12日,对于史业宽来说,是个注定改变人生轨迹的日子。

那天下午,他正在家中看电视。突然,新闻画面中出现了汶川地震的惨烈景象:废墟、哭喊、断壁残垣。

画面中,被埋在废墟下的生命、等待救援的孩子、哭泣的家属,这些画面如同利刃般刺痛了他的心。

作为一名退伍军医,史业宽的内心剧烈地震动起来。

他清楚地知道,在灾难面前,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生命的存亡。

他迅速在家中收拾了一个简单的医疗包,里面装满了他多年积累的急救物资。

家里的60万元也被他全部带走,妻子和女儿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已经穿好衣服,准备离开。

匆忙中,他没有过多的解释,在他的眼中,此刻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赶到灾区,挽救生命。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别,将是九年的时间。

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退伍军人自发组织起救援队伍。

史业宽凭借多年军医经验,很快加入了一支由退伍军人组成的民间救援团队。

救援工作异常艰苦。队伍深入震中地区,面对的是近乎地狱般的景象。

废墟、断壁、哭喊、呻吟,到处都是生命垂危的迹象。史业宽作为医疗组长,每天都要面对最残酷的救援现场。

他们常常徒手挖掘废墟,寻找被困人员。有时一挖就是几个小时,只为救出一个生命。

史业宽的医疗包格外沉重,里面装满了急救药品和简易医疗器械。

他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随时准备面对最危险的救援任务。

在一次极其危险的救援中,队伍遇到了最艰难的挑战。

一栋已经严重倾斜的教学楼内,还有可能存活的学生被困。队员们冒着随时坍塌的风险进行搜救。

就在救援过程中,两名年轻的战士因为建筑物突然坍塌,为了保护史业宽永远地留在了废墟中。

那一刻,史业宽痛苦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

他们不仅是在救援,更是在与死神赛跑。牺牲的战友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史业宽经常用自己的积蓄购买救援物资,有时甚至将仅有的干粮分给更需要的灾民。

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们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白天,他们在废墟中搜寻生命;夜晚,他们为伤员提供简易医疗。

衣服上满是灰尘和血迹,身体疲惫到极点,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

最令人感动的是,这支民间救援队不仅救助了数百名被困人员,还为许多无家可归的灾民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史业宽渐渐成为这个救援队的灵魂人物。他的医术、勇气和奉献精神感染了每一个队员。即便面对生命的极限,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坚定和希望。

在他的眼中,没有个人得失,只有拯救生命的信念。

在紧急救援阶段结束后,史业宽决定继续留在灾区。

他组建了一个由退伍军人和医疗志愿者组成的小型医疗救助团队。

这个团队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救助,更要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灾区不仅面临严重的身体伤害,更遭受巨大的心理创伤。史业宽意识到,心理重建同样重要。

他们不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还为受灾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他们帮助修建临时学校、医疗点,协助当地政府恢复基本生活秩序。

史业宽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他将自己的60万元积蓄全部用于灾区重建和救助。

而他自己的生活极其简朴,常常是一件衣服穿很长时间,吃最简单的食物。

尽管生活如此艰苦,但史业宽从未抱怨。他的无私奉献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

他的付出并没有被忽视。地方政府多次表彰他的突出贡献,授予他各种荣誉称号。

但这些对史业宽来说并不重要,荣誉对他而言,更多是一种责任的见证。

汶川地震结束后,史业宽没有选择回家,他放心不下这片土地的人们。

于是他在成都找了一份看似平凡的保安工作。

他在成都一家物业公司担任保安,每天的工作是巡逻、值班、维护秩序。

在同事眼中,史业宽是个特别的存在。他不善言辞,但工作极其认真。

每一次巡逻都格外仔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同事们渐渐发现,他似乎总是在默默地关注周围的人,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

尽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对灾区群众的关心从未停止。

他每个月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悄悄资助在成都的汶川灾区移民。这些资助大多是匿名的,没有人知道这些善举来自谁。

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联系在灾区的朋友,了解那些曾经救助过的人的近况。

有时会接到一些求助电话,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供帮助。即便工资微薄,但他从未吝啬于帮助他人。

工作之余,他依然保持着对医疗的关注。

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一些义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援助。这些活动大多是默默进行的,很少有人知道。

他的生活极其简单。租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房间,生活条件简陋。衣服大多是几年前的旧衣服,吃饭也很节俭。

随着消息传开,越来越多当年被他救助的灾区群众赶到医院。

他的家人这才知道,这么多年他竟然是在做这些事情。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被讲述:有的是当年被他救出的孩子,有的是失去亲人后得到他帮助的家庭。

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这位默默无闻的英雄。

当地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短短一周时间,已经有近20万元善款被捐赠,用于支持他的医疗和家庭生活。

医院病房里,曾经救援时的战友们也陆续赶到。他们轮流照顾史业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这位老战友的尊敬。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史业宽依然保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知道社会各界为他筹集的善款超过20万元时,他坚决拒绝接受。

他要求将这些钱全部捐赠给灾区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那些仍然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在病重期间,他提出了自己最后的心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他深知医学研究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他希望即便在生命结束后,自己的身体依然能够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最终,他的遗体将被捐献给医学院校,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

这意味着,即便在生命结束后,他依然可以继续救助更多的人。

对于史业宽来说,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最伟大的奉献。

在签署最后一份文件时,史业宽脸上露出了安详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将以这种最特别的方式继续存在。对他而言,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延续。

生命是短暂的,但精神是永恒的。史业宽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怎样活出生命的价值,怎样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精神的灯塔。

在纪念他的时刻,我们不仅仅是在缅怀一个人,更是在致敬一种精神。那种不计回报、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闪耀,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

参考信源:

抗震英雄史业宽25日去世 遗体捐给成都大学医学院(图)——成都商报捐赠新闻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