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超级大戏啊!说起来,这场仗打得可真是精彩纷呈,堪称是三国时期的巅峰对决。
话说那会儿,曹操这个老狐狸已经统一了北方,这个天下马上就能到手里了,他心里美滋滋的,想着这下子当皇帝指日可待啊。
可是呢,南方还有两个不安分的主儿——刘备和孙权,这俩人就像是曹操脚下的两颗绊脚石,让他怎么看怎么不爽。
曹操琢磨着,得把这两个家伙收拾了,要不然他们早晚得坏事。
于是乎,他就摩拳擦掌,准备南下干一票大的,他集结了号称八十万(其实可能就二十来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方进发。
这边呢,刘备和孙权听说曹操要来了,可把他们吓得不轻,刘备这会儿正在荆州,地盘不大,兵力也不多,哪里是曹操的对手啊。
孙权呢,虽然占据了江东,实力也不弱,但是面对曹操这个庞然大物,也是心里直打鼓。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出场了,这位年轻的军师可不是吃素的,他一看形势不妙,立马就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说:"咱们得联手啊!单打独斗肯定玩完,但要是咱俩联起手来,没准还真能把曹操这个老家伙给收拾了。”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建议,觉得有道理,但心里还是没底,他把自己的谋士们都叫来商量,有主战的,也有主降的。
最后还是周瑜这个年轻有为的都督力主一战,周瑜对孙权说:"主公,咱们要是投降了,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能创造个奇迹呢!"
就这样,刘备和孙权决定联手对抗曹操。他们把兵力集中在赤壁一带,准备在这里和曹操决一死战。
曹操这边倒是信心满满,他觉得自己兵多将广,又有水军助阵,打下南方简直是轻而易举。
可他没想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的北方士兵根本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结果没打仗呢,军中就已经病倒了一大片。
周瑜和诸葛亮可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一看曹操军中情况不妙,立马就想出了一个损招,他们派人假装投降,送给曹操一万张牛皮,说是用来做军鼓的,其实是想让曹操的船只互相连接在一起。
曹操这个老狐狸居然中计了!他真的用牛皮把船只连在了一起,还美滋滋地以为这样能防止士兵晕船。
殊不知,这正中了周瑜和诸葛亮的圈套,这两个人加一块有八百个心眼子,曹操不吃亏才怪了。
就这样战役的关键时刻到了,周瑜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黄盖,假装投降。
黄盖带着几条装满干草和油料的船,慢悠悠地向曹操的大船驶去,曹操一看有人来投降,高兴坏了,赶紧让人把黄盖的船迎进来。
就在这时,黄盖突然点燃了船上的火药,然后跳船逃走,顿时,熊熊大火在曹操的船队中蔓延开来。
由于船只都用牛皮连在一起,火势很快就变得不可收拾,再加上东南风大作,曹操的水军顷刻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曹操军中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有的跳水逃生,有的被烧死在船上,场面是异常惨烈,那些被烧着的人是疼的嗷嗷叫。
曹操这会儿可算是傻了眼,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大军,居然被人家几条火船就给打垮了。
趁着曹操军中大乱,周瑜和诸葛亮立即发动了总攻,联军的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把曹操的大军杀得落花流水。
曹操一看现在是大势已去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带着残兵败将赶紧跑路。
这一仗,可真是把曹操打懵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号称百万雄师,居然会被区区几万人马给打得落花流水。
据说曹操逃跑的时候,还念叨着:"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后来成了形容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赤壁之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美梦,从此以后,中国进入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说起来,赤壁之战的胜利,还真得归功于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位奇才,他们一个是"既痛痒相关,又粮草军械共用"的盟友,一个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竞争对手。
两人你来我往,斗智斗勇,愣是把曹操这个老狐狸给耍得团团转。
周瑜这个人吧,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都督,可以说是年少有为了,他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音律,简直就是文武全才。
在赤壁之战中,他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从一开始力主一战,到后来的火攻计策,再到最后的全面进攻,处处都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呢,虽然年纪比周瑜还小,但智谋却是一点不输,他不仅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还在整个战役中出谋划策,特别是那个"借东风"的桥段,更是让他声名大噪。
虽然历史上可能没有这回事,但这个故事却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智近妖"的形象。
曹操输了这场仗,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太自负了,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兵力优势,就能轻易地吞并江东。
殊不知,在江南水乡作战,光有人多还不够,还得有相应的战术和经验才行,他的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再加上水土不服,战斗力大打折扣。
这就给了周瑜和诸葛亮可乘之机。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魏国占据北方,实力最强;蜀国占据西南,地势险要;吴国占据东南,背靠长江天险。
三国之间互相牵制,谁也奈何不了谁,就这样维持了好几十年的平衡。
现在回过头来看,赤壁之战真可谓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役,它有智谋、有勇气、有联盟、有背叛,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大戏。
难怪后来的文人墨客们总喜欢拿它来做文章,因为这里面实在是蕴含了太多的戏剧性和哲理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