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的历史,搞不好都是错的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5-01-08 11:18:44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鼎)

因为自己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所以作者经常对别人说,历史很重要。

可是您要让我说历史究竟重要在哪里,一句话两句也说不清楚。

学经济,可以炒股,可以帮人投资,学新闻,以后可以做记者,学医学,毕业了做医生,例如物理,化学等工科,毕业之后也都会有很好的就业方向。

然而学历史,似乎毕业之后,学成之后,也只能是研究历史——听起来,好像还是没什么用。

但作者还是会固执的认为,历史的确是很重要的。

因为,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种知识,更是独属于人类的记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记性不好,记忆力有问题,那么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都会受到相当之大的困扰。

比如,在单位上班,老板交代让你今天就完成的事情,你忘记了,今天没做,那是不是就要被罚工资,扣奖金?

再比如,在家里的时候,出门买菜忘记带钥匙,回来的时候就被锁在了门外。

又比如,打开燃气灶烧水,结果忘记这回事儿了,水都烧干了,燃气灶还没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生病了忘记吃药,结婚了忘记纪念日,下班了忘记接孩子,明明吃了头孢却忘记自己吃了,吃饭的时候还喝了不少白酒...

(冠)

您看,记性不好,有时候都不止是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会造成极大的隐患和关乎于生命安全的不良后果。

所以,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同样的道理,历史就是国家的记忆,是民族的回忆,如果一个国家不擅长整理,归纳,反思自己的历史,如果不学习发扬历史上的优良品德,不吸取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就会在同样的事情面前,犯同样的错误,在相同的地方被打击,以至于再次跌倒。

而中国人对历史的重视程度,又往往强于其他国家,别的时期的历史且不说,我们一定都会铭记百年屈辱史,我们都会记住近代时列强对我们的侵略和欺辱,我们都会记住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记住这些历史,学习这些历史,使我们深刻的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今天的中国人无比的奋发图强,都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就是学习历史的意义。

这个道理,不仅仅现代人懂得,我们的古人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明白了,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的那一句: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那么很多人就会说,既然历史这么重要,那我只要看一些历史电视剧,读一些历史小说,研究一些史书,我就可以明得失知兴替了,我就成了一个擅长于历史的人了。

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而且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一定是不简单的。

数学的关键,在于公式,只要掌握了公式,一道题和一万道题的区别只在于解题所需要的时间,文学的关键在于阅读,如果说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还是没有办法创作出让人满意的作品,那么原因只会有一个,那就是书读的还不够多,但历史不一样,学习历史的难点,太多了。

(尊)

尤其是中国人学习中国的历史,要比外国人学习外国的历史要难得多,外国人研究他们国家的历史,其难点在于,他们的历史太短,资料太少,值得被记录和研究的事件也是乏善可陈,寥寥可数,而研究中国历史则恰恰相反,中国的历史太长了,太雄浑了,太深厚了,资料也太繁杂,这一点作者很有发言权,熟悉作者的粉丝朋友们都知道,作者从二四年的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创作一部有关五代十国时期的小说,既然要写五代十国,那就难免要阅读有关这一时期的史料,可是不读不知道,一读那是吓一跳,短短七十年出头的一段历史,有关于它的史料,那简直是恒河沙数般的不可计数,除了像《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这种官修必读书目之外,还要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因为《资治通鉴》中也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五代十国时期,余下还有《十国春秋》,《九国志》这样的史料,另外几乎每一个割据政权都会有它们的史料,再加上当时的稗官野史,民间史料,私人笔记,县志方志等等,读不完,根本就读不完。

所以,就算是再优秀,再厉害的历史学家,他们也只能对中国某一段时期的历史进行具体,而很难说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上下五千年通读,对哪一段时期的历史都信手拈来。

别说是从古到今的历史很少有人全都能研究的明白,就算是一套人人都知道,学历史的人必接触的《二十四史》,也很少有人能从头到尾的都阅读过。

是的,如果有人跟你说,哥们把《二十四史》都读完了,你最好不要相信,如果他强调他真的读完了,那么最大的可能,他读的是少儿拼音版。

要知道,一套《二十四史》,其字数累加,直逼五千字,就算你每天风雨不误的读三千到五千万字,如此持之以恒,一天都不间断,也需要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左右,更何况每天读完三到五千字和每天读完并且读懂三到五千字,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二十四史》是古文,没有文言文基础根本无从阅读,有了基础也不一定能读懂,因为行文中生僻字很多,各种陌生的人名地名,各种难以理解的字词成语,不是极为专业的历史学家,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无障碍的阅读。

(缸)

史料太多,多到穷极一生都无法阅读完,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第一个困境。

第二个困境,则不是数量的困境,而是质量的困境。

读史书读的少,见识当然就越少,可读史书越多,阅读量越大,见识也未必会提高,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历史不是背诵历史,而是要理解历史。

封建帝制时代,史官们的价值观往往非常简单朴素,他们大多是按照正邪善恶的观念来对历史进行书写的,如果我们不去思考,而只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的话,我们就会深陷于误区之中。

比如,古人往往认为,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皇帝昏庸,皇帝听从奸臣而疏远贤臣,一切的失败都是因为大家不遵从孔孟之道,一切成功都是因为皇帝做得好,皇帝学习效仿了三代和文帝,因此历史爱好者的总结就是:古代历史就是正义和邪恶的对抗,古代王朝的兴亡就是因为皇帝不听好人的话,至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缘,社会形态,乃至人心人性,权谋算计,则不在考虑和阅读范围之内。

作者的意思是,如果光有记忆力,而没有思考的能力,读史越多,反而越容易陷入误区,就比如很多常见但却并不为人所知的历史错误,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王莽的制度过于超前,很像是古人穿越回去的”

“古代王朝大多数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官员们的贪污腐败”

“外国和中国一样,当政权不为农民所接受,农民就会起义,推翻他们”

“秦始皇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焚书坑儒,把儒生全都消灭掉了”

“康乾盛世是康熙和乾隆缔造出来的”

“后边的朝代,肯定在各方面,都要比前边的朝代更发达,更先进,更文明”

“科举制度改变了无数读书人的命运,并且在唐朝就已经变得发达且兴盛了起来”

“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衰败和灭亡”

(龙)

而基于先入为主的概念,如果一个历史爱好者在最一开始接受到了这种错误的历史观念,后期就很难矫正和改变了,他的视野,他的思想,他的层次,也会逐步的受到限制,所以,读对史书,读懂史料,正确的理解,正确的思考,也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写到这里,作者也要“图穷匕见”了,作者的很多粉丝是家长朋友,他们经常会问我,想要让自己家里的孩子也学习历史,也想让他们对历史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那有没有一套书籍,既不像传统史料那样晦涩难懂,难以入门,入门了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又可以轻松,有趣,简单,直接的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和理解思考的方式,让孩子不仅有记忆历史的能力,还有分析历史的逻辑力呢?

哎,这套《蔡东藩中国通史》就非常适合青少年来阅读。

当然我们要说,这套书其实不能算是正史,而是通俗的历史演义,但是它取材于正史,和正史非常接近,因此可以作为正式学习历史之前的一个打底儿,书的风格就主打一个浓缩极简,轻松快速的阅读,没有学习障碍,可虽然简单,但是不失完整,相比之世面上更专业更大部头的作品,可以说是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了,那读了这套书,不仅仅可以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成为打开孩子爱上历史的大门的钥匙,更能在这种类似于小说的笔法中,提高孩子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作者推书没有那么高大上,也没有什么空话套话,反正这套书的确是挺好的,我自己也入了一本,打算过年的时候送给亲戚家的孩子们,价格合适,还有心意,所以推荐有需要的粉丝朋友们也来一套。

是啊,作为中国人,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始终是骄傲的。

纵观世界格局,人类历史上存在的那些古代文明,基本上都灭亡了,大多数曾经闪耀于历史舞台的古文明,它们的最终结局,只不过都像古埃及文明一样,剩下一个用于旅游和赚钱的金字塔。

遥想当年,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而我们能治理洪水。

四千年前,古巴比伦的青铜器,也未必有我们的精良。

三千年前,诸子纵横,百家争鸣,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探讨哲学。

两千年前,罗马人征服西方的同时,我们的军队也驰骋在东方大地。

一千年前,我们的富庶,我们的繁荣,也可以和聪明的阿拉伯人一较高下。

而现在,只有我们,也只剩下了我们。

参考资料:

张黎黎,何兢.高等学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学周刊,2025

胡珂.以专业至上打造古籍整理精品——以《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出版为例.出版广角,2024

4 阅读:421
评论列表
  • 2025-01-09 14:47

    西方历史才是假的,胡编乱造,驴唇不对马嘴,前后矛盾,定向考古。

    临事三思 回复: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5-01-08 15:13

    我们所学所经历的都是人!推动的历史。可以通过看清历史从而看人,也可以看清人从而看历史,所以有了两个基本条件。以人为镜,以史为鉴,以各人的经历对应历史,可以正心明道。不然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见不可得就显的虚幻,迷茫。

  • 2025-01-10 09:19

    搞了半天,原来是广告。读史必需有质疑。比如《左传》有一段,写一个刺客奉晋灵公之命去刺杀大臣赵盾,他早晨潜伏在赵盾家门口,看到赵盾起床后,在念念有词,都是准备上朝去进谏晋灵公的话,刺客看到了大受感动,很矛盾,杀了赵盾,完成了国君交给的任务,使国家失去一个忠心耿耿的贤臣,而不杀,有对不起国君,最后没法,自己撞树而死。看着这个描写,这个刺客心里怎么想的,谁能知道呢?只能是作者凭空想象罢了。

  • 2025-01-08 16:38

    在宗教势力不能赋予政权合法性的中国历史叙事就是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所以史学在中国历史中拥有崇高地位也经常成为春秋笔法的对象

  • 2025-01-11 00:00

    推销狗滚[好生气]

  • 2025-01-12 21:03

    你若是不做广告的话,就服你了

  • 2025-01-12 18:22

    五帝三皇神圣事

  • 2025-01-09 17:38

    有人评价,蔡东藩先生有历史考古癖,所以书写的趣味性差一点,这也是两难,稍微有趣点的野史蔡先生必定注明,只有真对历史有兴趣的才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