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淮军将领梅东益罕见留影,他眼神中透着杀气,令人不寒而栗

向日葵爱过去 2024-08-06 14:26:44

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晚清时期,淮军猛将梅东益一张罕见留影,镜头中,这位著名的淮军将领身材魁梧,面庞黝黑,蓄着胡须,头戴暖帽,身着一身貂裘皮衣端坐在长椅之上,虽然说他的表情看似有点心不在焉,但他的两眼中却透着一抹深沉而冰冷的杀意,那双眼眸中散发出的寒光,像是一柄锋利的匕首,迅速刺破空气,让人不寒而栗!

淮军猛将梅东益

梅东益是晚清时期淮军中一位战将,深得淮军主帅李鸿章的赏识和信赖,他出生在安徽怀远县兰桥梅郢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梅东益打小体格健壮,聪明伶俐,亦耕亦读,舞枪弄棒,膂力过人,被老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考取功名,以此来光宗耀祖。

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青年时期的梅东益不知如何染上了赌瘾,他嗜赌如命,赌博输光了所有的家产,这就让家里人对他极其失望和痛心,好在梅东益及时悔悟,在同治元年,离开故乡,选择投军从戎,立下重誓混不出人样绝不会回故乡。

当时,梅东益选择投入到了淮军的马三元营下,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梅东益身材魁梧,一身刀剑棍棒之术,令他在与敌军作战中无往而不利,成为了淮军中人尽皆知的一个人物。

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梅东益得到淮军主帅李鸿章的赏识,将其调到身边,跟随其一同率淮军主力攻打镇江、吴江等太平军营垒,当时,梅东益自告奋勇,从淮军中挑选武艺高强,胆大的淮军兵士组成先遣队、敢死队,对太平军的营垒发起猛烈冲锋,接连攻克平湖、乍浦、海盐等太平军营垒,淮军主帅李鸿章对此大为欣喜,对梅东益大加赞赏。

同年四年,也就是1865年,这一年,已逐步成为淮军主帅李鸿章心腹爱将的梅东益跟随李鸿章转战大江南北,在与太平军、捻军的交战中,梅东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了淮军中的常胜将军。

李鸿章和部下的合影

战后,在淮军主帅李鸿章的举荐之下,屡立战功的梅东益被清廷封赏为总兵,并衔赏著勇巴图鲁名号。

太平天国覆灭后,当时已经升任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从下属口中获悉天津河间处匪患严重,便决定彻底治理这里的匪患,为此,他当即下令命自己麾下的爱将梅东益率部进驻河北沧州一带,剿灭这里的土匪。

梅东益率部进驻河北沧州后,便开始四处派出探子,打探当地土匪的情况,在获悉当地土匪的情况后,梅东益便集结麾下淮军人马,开始逐步拔掉占山为寇的土匪势力,就这样,在梅东益悉力的围剿之下,天津河间处的匪患逐步被平息。

梅东益剿灭了天津河间处的土匪势力后,又从下属的口中获悉,毗邻河北的山东省海丰县也是匪盗猖獗,为祸一方,为此,梅东益便积极麾下精锐,趁着大年初一的雪夜,突袭了匪巢,将这一窝土匪全部予以剿灭。

梅东益在率部驻防沧州时,不仅率军剿灭了为祸多年的土匪,还在这里多了不少善事,梅东益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便出资,出人在沧州设立义塾,普及教育,除此之外,梅东益还在这里设立粥场,救治那些贫苦的贫民以及流浪人员。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890年,鉴于梅东益率部剿匪有功,再加上他在沧州为官期间,做了不少好事善事,清廷将其晋升为贵州提督。

梅东益

1900年6月,八国联军集结重兵,在火炮的掩护之下,对天津城发起了攻势,当时,淮军将领聂士成率部奋起抵抗,抗击八国联军的进攻。

虽然说当时,聂士成心气很足,不惧生死,带着所部淮军兵士坚守死战,但无奈武器装备落后,战事很快便陷入到了被动的局面之中,而这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梅东益闻讯率部赶来,使得天津守军士气大振,对入侵的八国联军给予了沉重打击,取得了局部性胜利。

梅东益虽是一员武将,但他却并不是一个莽夫,他在处理外交事宜上严谨细致,处理的事恰到好处。

当时,沧州的一带义和团欲要对沧州的天主教堂进行焚毁,梅东益在获悉这个事情后,深知义和团如果这样做,将会产生大问题,便亲自带兵对洋人(传教士)和天主教堂进行保护,使得这个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而梅东益则因为妥善处理这个事情,使得他的声望越来越高,颇受清廷的推崇。

光绪二十九年冬季,当时率军驻扎在潍县的梅东益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疾,病逝在潍县军营里,时年65岁。

梅东益病逝后,他麾下的将领和兵士痛心不已,而与他私交甚密的直隶总督袁世凯早获悉他病逝的消息后,也是十分痛心,当即上奏朝廷要在沧州为其修建专祠,以来来表彰其生前戡定祸乱,造福民众的功绩。

除此之外,梅东益的老上司,曾经的淮军主帅李鸿章在闻讯爱将病逝的消息后,也是悲伤不已,他当即奏请光绪皇帝,对已故的梅东益大加称赞,称赞其“朴实精勤,调度有方,遇事能知大体,才可独当一面”。

与此同时,梅东益病逝后,他的亲属和下属在其沧州的家中为其举办了丧事,待丧事结束后,梅东益的灵柩被护送回安徽怀远县兰桥梅郢老家进行安葬,使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