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遍历中外,“门当户对”成为了男女双方嫁娶的一个标准。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打破这种惯例,但这并不能说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种“门当户对”的思想是落后的代名词。反而,门当户对的双方结婚以后,比“高攀”接亲的双方还更幸福。
我这么说,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空穴来风。不过,这还要从门当户对最原始的含义来讲起。我知道很多人都知道“门当户对”所代表的含义,但大多数的人活了几十年都不明白“门当户对”最初代表的意思。
“门当”和“户对”都是社会进化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这时候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起来,有额外的钱财来装饰门庭和镇宅的作用。看着空落落的大门,生活富足的人突发奇想地在大门的左右侧放置了两个对称的物品来进行装饰。这一来二去,“门当”逐渐地成熟了起来。
皇家一般用的门当是龙形或者是麒麟形的抱石鼓,这代表着皇家的威严;而官府的衙门前,用的则是狮子形的抱石鼓,这代表着官方的肃穆;而武官家的门当雕刻有兽头的大石鼓,这是行军作战中要用到的东西;而文官的则用刻有松竹梅兰菊等纹饰的书箱形门当;而商人在古代地位较低,用的虽然也是石鼓门当,但不能进行雕刻和装饰;至于最底层的老百姓,只能用得起木制的门当,又或者是简单的方形石块罢了。
因而,门当变成了身份和等级的象征,人们只要一看到房子前的门当就知道这户人家到底有怎么样的家室。如果低于自己门当的人家,断然是不可能和对方结成亲家的。“户对”其实也同样如此。
“户对”是装饰在门楣上,也就是大门上方那块枕石上的圆柱形物体,有的是用石头雕刻而成,有的则是用木头雕刻而成。它的作用起初是起源于古代对于生殖崇拜,放置“户对”就是为了祈求后嗣香火旺盛。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有“门当”的房子,必须要有“户对”。而户对的数量也和房子主人的等级有关。
一般情况下,七品到五品的官员只能用2对户对;四品和三品官员用4对户对;二品大员用的则是6对户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官用的则是8对户对;亲王以上的则不限制数量,但不得超过皇帝老儿。至于最普通的人家,打死就只能用两个户对。
就这样,门当和户对就逐渐演变成了男女结婚最先要考虑的事情。门当和户对数量和规模大致一样的两户人家,人们就很乐意去联姻,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说是强强联合。而门当和户对不对等的家庭,基本上是不会结成亲家。谁愿意去带一个出身低于自己家族的拖油瓶呢?
所以,自古流传下来的“门当户对”其实并不是不无道理。如果一方出身比较低微,而一方出身优越。那么低微的一方就会沦为别人情绪价值的提供者。时时刻刻都得小心翼翼去讨好对方。并且,出身不同的人价值观和想法有着天差地壤的区别,双方根本就没有共同的话题可言。
也许现今有人打破了“门当户对”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但真正幸福的人真的很少,这当然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不过,门不当户不对而导致的悲剧却俯首可拾。比如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缩影的典型的悲剧;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代表的西方阶级矛盾婚姻观;近代的则有舒淇和黎明为代表……总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最终都是走向分离的结局。
当然,也有门不当户不对也能过得幸福的例子,但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