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0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宣布了新的航天计划,其中提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名字——“航天飞机”。
这一消息在全球航天界引发了热议,毕竟航天飞机在2011年被美国淘汰,距今已有13年。
面对美国弃用的技术,我国为何决定重启航天飞机的研发?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在航天技术路线上的新探索?
美国航天飞机的历史与遗憾美国的航天飞机项目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目标非常宏大。
NASA希望通过航天飞机实现太空的高频次、低成本进入,以支持其在低地轨道上的诸多科研任务。
1977年,航天飞机的首架试验机“企业号”问世,随后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功进入太空,开启了航天飞机的辉煌时代。
然而,辉煌之下却埋藏着种种隐忧。
由于当时材料技术的限制,航天飞机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严重的维护成本和安全性问题。
1986年,“挑战者”号在升空后因密封圈失效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殒命;
2003年,“哥伦比亚”号在重返大气层时因隔热瓦破损再次发生事故。
到2011年,美国彻底淘汰了航天飞机,并转而研发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宇宙飞船。
我国为何要复活航天飞机?对于我国来说,选择在2024年重启航天飞机项目并非“跟风”,而是基于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创新。
我国的“昊龙一号”航天飞机定位为货运航天器,目标是支持空间站的低成本、高频次货物运输。
美国当年因为技术和材料所限未能成功实现航天飞机的高效复用,而我国则希望通过技术进步,解决当年美国未能克服的难题。
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让诸如复合材料、3D打印、自动化检测等新工艺成为可能。
通过这些新技术,我国有望大幅降低航天飞机的维护和重复使用成本。
此外,航天飞机在任务载荷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特别是可以运送大体积、不可拆解的设备,对于空间站的长期运维和深空探测任务尤为重要。
“昊龙一号”与美国航天飞机的技术对比“昊龙一号”是我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研究所设计的一款无人货运航天飞机。
这款航天器采用翼展设计,可在大气层内像飞机一样滑翔降落,极大降低了燃料消耗。
而在发射过程中,“昊龙一号”可借助运载火箭的助推进入轨道,随后与空间站对接并完成货物交付任务。
相比美国的航天飞机,“昊龙一号”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运营成本。
首先,我国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可重复使用问题,通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加持,将维护成本大幅压缩。
其次,与当年美国的冷战思维不同,我国开发“昊龙一号”并非炫技,而是为了满足空间站实际需求。
在未来,我国甚至计划在积累足够经验后,逐步拓展到载人航天飞机,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支持。
航天飞机的“复活”对我国航天的意义航天飞机的重新开发,标志着我国在低轨道运输体系上的多样化。
当前,我国已有“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在空间站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昊龙一号”的加入,将为我国空间站的货物运输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通过运用航天飞机的载荷优势和可重复使用性,我国可以更灵活、高效地支援空间站的长期运营。
与此同时,航天飞机的复活也为未来的空天飞机铺平了道路。
空天飞机是目前全球航天界的热门研究方向,SpaceX的“星舰”也属于这一类型。
通过“昊龙一号”这样的试验性机型,我国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为未来更高效、低成本的天地往返工具打下基础。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