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喊着给孩子减负,真的需要减负吗?听听这位爸爸的心声

亲子的时光 2019-02-28 23:49:01

最近这十来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快乐教育”、“快乐童年”的理念广为传播,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的学业压力重,主要是学校教育造成的,导致孩子整天忙于学习、作业,应该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让孩子多多的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主管部门和舆论也不断的呼吁要给孩子们减负,只是,貌似负担越减越重,越来越多的课外辅导机构蓬勃发展,成了减负的最大讽刺。

那么,我们一直强调的减负,除了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重,作为家长,难道没有思考过更深层次的问题吗?

对于减负这件事,作为一个正在经历小升初冲刺的学生家长,我的视角完全不同,非但不会给孩子减负,我更愿意孩子能够负重前行,锻炼出更强的能力。

我自己的经历、体会,给自己加压,才是对自己好

我是70后,90年代中期参加了高校扩招前的最后一年的高考,高考竞争最激烈的湖南考生,玩了命的冲过了独木桥,考上了中南大学(当年还叫中南工业大学,第一批211、985和双一流高校)。

我们小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补习班和课外辅导,家长也帮不上什么忙,全靠自己自觉,尤其上了初中之后,从小学的两门功课一下子变成7-9门功课,这种学习强度的骤变,让很多同学都不适应,学习成绩一下子拉开了。最初我也是那个学习成绩很普通、甚至会拖班级平均分后腿的那个不显眼的男孩。

可能是突然开窍了,初二开始,突然变的疯狂热爱学习,因为从小数学功底不错,而且性情比较一根筋,经常会熬夜几个小时,就为了攻克一道难题,晚上搞学习到1、2点是常有的事,慢慢的学习成绩上来了,能够排到班级前几名了,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增强了,这样的鸡血状态一直陪伴我度过整个中学阶段,包括高二、高三的时候分别拿了物理奥赛的省二等奖和数学奥赛的市二等奖,高考前的两三个月时间里,除了准备迎考,甚至不知深浅的开始学习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的知识。

在这期间,父母从没给我买过辅导书,也没有任何补习班可以上,全都是自己去书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辅导书,自己看自己做。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来给我们减压,相反,我清楚的知道,只有继续努力、更加努力,才有机会胜出,赢得高考和大学的入场券。

回首这么多年,有这么一些感悟。

1、如果当年没有那么玩命的逼自己,现在的结局,不是跟一帮同学上个技校,去父母的工厂里面平平淡淡的混着一生,更惨的则是工作也找不上,只能出去打散工、开黑车(一个开黑车的同学遇到悲剧事故,早早的没了)。

2、因为有当年的玩命,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巨大的阻力和困难的时候,我总会告诉自己,当年那么苦你都挺过来了,这点困难和挫折算什么?

3、在跟老同学聚会的时候,当工人的同学,总是关注的企业效益好不好、今年年终是不是能够多发500还是1000块的效益奖、谁谁谁又待岗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而那些考上大学、尤其是职业发展顺利的同学,关注的更多的是,准备去哪里旅行、正在看什么书、行业发展动态和个人观点这样的话题。说的不好听点,层次决定了关注的焦点和心态。

4、能力弱的人,总是关注会不会失业、将来如何养家糊口的问题,能力强的人,从来不担心自己失业和未来人生发展的问题。有些亲人朋友在知道我放弃不错的收入和职位选择做全职爸爸之后,感觉非常诧异,因为在他们看来,放下自己的这份工作,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这种迷茫和不自信,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强化而来的。

而所有的这些差异和变化,全都源于年少的时候,努力的程度,以及是否足够的坚持。

社会环境和竞争的残酷性,会允许你对自己放松一点?给你更多的机会?

这个道理和当下的现实,貌似不用多说了,大学生就业、高房价、医疗、教育,没有哪个是你能轻轻松松应对的。

如果你降低期望和要求,给孩子减压、放松,让孩子体验“快乐”、“轻松”的童年,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竞争力会降低,从小就没有体验过激烈的竞争,没有体验过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挫败的感觉,你能指望孩子在成年之后有多大的作为?

现代社会越来越规范化,投机取巧的成本代价越来越高,每个人都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充分的认可,你现在给孩子减压了,难道等着孩子成年后,因为孩子没本事、没勇气,为了孩子的就业、成家的事,你去走关系,拿钱打点就能搞定?

拿我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来举例,有几个远房表弟、堂弟,从小惯着、宠着,不去培养学习的习惯和上进心,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连个正经的大专都考不上,家里花了很多钱送去民办院校混了3年出来,最后的结果,一个干了很多年的快递员,另外一个去了水果市场给批发商当搬运工去了,父母还要掏钱给他们买婚房,年纪一大把了还要外出打工挣钱,就为了这些不争气的儿子。

一个表妹、一个堂妹,家里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投入,家教很严,现在一个985研究生毕业在央企就职,另外一个在德国读经济领域的博士,两个妹妹的父母现在退休了,整天优哉游哉到处旅游,心情舒畅的不要不要的。

你,希望成为哪样的父母?

阶层固化难以逆转,你希望孩子在哪个阶层奋斗?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优秀的人往往更加努力,而这份努力总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高的职位和薪酬收入,更好的居住、医疗、交通、教育环境,更从容的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和心态,这些优势的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逾越。

前一段时间的5岁复二代儿童简历的事实,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越是条件优越的阶层,越重视教育的投入,不在乎压力是否太大,在乎的是孩子是否接受了足够的训练、磨难和激励,能否在未来的人生中,坚守和突破已有的阶层,巩固阶层的优势。

太多的人,在羡慕别人的优越的同时,却迫于生存的压力,忙于生活的琐碎,没有去思考自己为什么沦落到更低的阶层,过的越来越艰难,只知道抱怨,这样的思维定式,无助于阶层的突破,也无助于帮助自己的孩子成就未来。

要减压你们减,我们不约,刚好给我们更多胜出的机会

作为高考、经济开放的受益者,我深深的懂得知识、竞争力的重要性,更懂得这种竞争力优势,不是从天而降的,只能依靠不懈的努力、刻苦和坚持。

如果一个人在负担最小的时候(青少年时期),都不能将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提升自我能力上面,你能指望着他在成年之后,面对生存的压力和日复一日的工作,还能有足够的心思、精力去学习和提升自己?

别再被那些大学保安逆袭考上本科、研究生的故事所迷惑了,能够逆袭的人,太少了!

所以,从我的家庭而言,我一直跟孩子强调一点,“你现在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你将来拥有选择更多生活方式的能力”,“可以不用为了一日三餐而担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从容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不是能挣钱的工作”。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不会减压,在孩子有能力和心有余力的前提下,我宁可超前学习,强化孩子的竞争优势。

女儿以前的数学成绩只能算排在前三分之一左右,从四年级开始去上奥数班,从此以后,数学考试经常拿回来108-110的分数,参加竞赛也有实力去竞逐一定的奖项了,真正令我欣慰的,不是孩子拿回来的成绩,而是孩子脸上洋溢的笑容,内心中逐渐充盈的自信,在努力攻克数学难题时的那份自豪感,这,才是我希望孩子拥有的。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