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行看发展丨斯拉河畔产业兴

觅节节节 2024-11-28 21:00:39

乌江南源自威宁香炉山一路蜿蜒,行至织金县上坪寨乡时,当地群众给她起了个“洋气”的名字——斯拉河。斯拉河河水舒缓平展,两岸悬崖绝壁,将安顺市的平坝区、西秀区、普定县与毕节市织金县上坪寨乡分割开来,成了两市四县区的界河。 桥,静静地横卧;水,缓缓地东流。站在斯拉河桥上,于动静之间,自然之美扑面而来。 “斯拉河大桥是织金县的一个重要出口,从这里出发到贵阳,只需要1小时20分钟。”上坪寨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林文超说,“厦蓉高速未通车时,斯拉河大桥的车流昼夜不息。现在高速通了,这里交通地位有所下降,但每逢节假日,还是有不少来自贵阳、安顺等地的游客到这里旅游打卡。” 近年来,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斯拉河沿线坝区的资源禀赋,上坪寨乡各类“短、平、快”农业产业风生水起,香葱、辣椒、糯玉米等农特产品销售火热,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产业引擎。中式面点制作也是“短、平、快”中的一项。 “捏褶时要双手联动,不紧不慢,形成均匀的褶子,包子才会更好看……”今年8月,在2024年织金县职业技能中式面点师培训班上,顾怀斌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面点制作,一揉一捏间,一个包子就成形了。 顾怀斌家住在上坪寨乡中山村,这里建设了一个2000亩的农业坝区,该坝区覆盖中山、坡脚、上水3个村。“农忙时,每天在坝区上务工的群众不少。学会了做包子就回去开个包子铺,再把家里经营的米酒产业做大,日子不会差。”顾怀斌底气十足地说。 来到顾怀斌所说的坝区,只见水泥路面的机耕道贯通田野,灌溉沟渠直通田间,整个坝区被规整地划分为不同产业地块,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着秋冬种工作。 “我们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3家经营主体承包经营,组织农户参与种植。通过集约化育苗、基地化生产、订单化销售的方式发展蔬菜产业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带动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持续增收。”林文超介绍,上坪寨乡围绕“土地不闲,产业轮作”思路,持续深耕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注入动力。 “辣椒品质、口感都非常好,今年有许多商家来联系采购,产品供不应求。”辣椒基地负责人杜海说,辣椒生长周期短、亩产量高、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周边群众到基地务工积极性高,采收期一天有100多个工人前来务工。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百姓生活如糖如蜜。 今年,中山村村民谭小勇种植了800亩糯玉米。“早熟蔬菜老板直接来基地抢购,根本不够卖。”谭小勇说,除了糯玉米,他还种了大豆、红菜薹,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基地都是接茬种植,忙的时候一个月要干20多天,靠栽蔬菜、除草、采收等增加不少收入,关键还学到实用种植技术。”中山村村民余远亮和妻子罗正芬已在基地务工六七年,一年下来加上几千元的土地流转费,收入还可以,日子一年更比一年美。 下一步,上坪寨乡将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通过产业轮作,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引进企业发展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指派农业技术人员做好包保服务,逐步走出一条党建搭台、村企协作、群众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艳群 高大涛 杨小旗 龙 媛

编辑:邹佳芮 责 编:罗红叶编审:王方雁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