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卡尔大公谈骑兵战例

薛梓萱说生活 2024-12-06 17:37:07

奥地利最杰出的统帅卡尔大公生前曾写过一篇名为《论骑兵》(Von der Cavallerie)的短文,可惜这篇文章对本国骑兵批判太过深刻,居然直到奥地利再度在意大利战场上惨败于拿破仑帝国之后,才于1860年公之于世。

卡尔文中对奥军骑兵的评判的确颇为严苛:

法兰西骑兵除了勇气什么都缺,但它能够拿出辉煌的、决定性的战绩,相比之下,奥地利骑兵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就少得多。法军骑兵虽然缺乏好的兵源,却有恰当的指挥和运用加以弥补,奥军骑兵则因为错误的指挥陷入瘫痪。

不过,卡尔也指名道姓地列出了奥军骑兵少有的两个优秀战例:

奥地利骑兵仅仅在两个场合起到了决胜作用,也就是1794年4月26日的卡托之战和1796年9月3日的维尔茨堡之战。

卡尔这里提到的“卡托之战”现在一般叫“勒卡托战斗”,是后来的反法联军统帅施瓦岑贝格侯爵的代表作,按照时任联军统帅科堡1794年初的评价:

在一群尸位素餐的将领和校官当中,两位来自骑兵的校官表现鹤立鸡群:这两人是[奥地利]中校施瓦岑贝格侯爵和普鲁士骠骑兵上校布吕歇尔。

勒卡托康布雷西(Le Cateau-Cambrésis,有时也简称为勒卡托乃至卡托)战斗当中,施瓦岑贝格指挥6个奥军骑兵中队和12个英军骑兵中队,巧妙地运用地形隐蔽行踪,加上法军步兵、骑兵彼时战斗素质颇为低下,联军骑兵便连续击溃了法军骑兵、炮兵和步兵。

于是,此战最终以联军骑兵宣称毙伤法军4000人、俘虏法军500人、缴获火炮32门、弹药车44辆告终,联军步兵则几乎没有投入战斗。

当然,联军骑兵也付出了死伤399名官兵和297匹战马的代价,仿佛是当年七年战争中罗斯巴赫会战的微缩版重演。

至于奥军骑兵,他们宣称击毙2000人,俘获火炮22门、弹药车29辆、官兵278人。自身则付出了4名军官、84名士兵、110匹战马阵亡,5名军官、153名士兵、98匹战马负伤的代价。

的确称得上是漂亮仗。

不过,勒卡托更像是个欺负革命战争初期法军素质低劣的“屠幼局”,就战争艺术而言,跟卡尔随后提到的维尔茨堡相比,多少有些相形见绌了。

在1796年德意志战局第一阶段,卡尔大公率领奥军连续后撤,茹尔当与莫罗则率领法军深入腹地。随着力量对比逐渐有利于奥军,卡尔先是在8月24日的安贝格之战中给了茹尔当当头一棒,迫使其退却。

而后于9月初率领麾下大约4.4万奥军与茹尔当将军麾下大约3万法军在维尔茨堡展开对决。

这场维尔茨堡会战也是整场1796年德意志战局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决定性会战,可以说是决定了1796年德意志战区的命运,让卡尔成为时人眼中堪与波拿巴一较高下的青年才俊(当然实际上还是差一截)。

奥军此战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相对平坦的地形更是给4.4万奥军中多达1.3万的骑兵创造了绝佳的发挥舞台。

于是,双方尽管以革命战争时常见的添油形式展开拉锯,但等到法军骑兵预备队悉数投入后,卡尔大公手头却依然握有强大的预备队。

卡尔在《战略原则》中如此点评这个关键时刻:

此时,所有法军骑兵都投入了近战,因而陷入了混乱,而奥军仍然拥有由12个胸甲骑兵中队组成的预备队,他们以快步(Trab)前进。奥军预备队冲向敌军,击溃了敌军骑兵,迫使敌军骑兵乱七八糟地撤退到步兵后方。[法军的]博诺(Bonneau,实为Bonnaud)将军等高级将领竭尽全力想要让溃兵停顿下来,但都无济于事。……

就这样,奥军取得了胜利,法军战线被击穿,侧翼暴露……茹尔当下令全面撤退。

维尔茨堡会战是18世纪最后一场战争(革命战争)中少数几场由骑兵决定胜负的会战之一。

维尔茨堡会战最终以法军死伤2000人、被俘1000人、丢失火炮7门、军旗1面、气球1只告终。战后,维尔茨堡城堡里的两千余名法军也向奥军投降。

奥军的死、伤、失踪、被俘总数则是1469人。

当然了,热衷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卡尔大公接下来不光犀利点评茹尔当战前分兵太过严重,以至于仅有一半部队投入战斗,也对自己的部署做了深刻反省:

不仅是茹尔当分兵严重,就连大公(他在行文中始终以第三人称称呼自己)也是如此。在9月2日乃至3日,斯塔劳伊(Sztáray/Sztarray)都完全有可能在大公赶来支援他之前就被打垮。大公9月2日在上施瓦察赫休整了一天,这就意味着他距离斯塔劳伊太过遥远,因而将麾下的一半军队暴露在敌人面前。

此外,他还认为自己的战后追击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或许,[奥军]原本可以在追击中给敌军造成更大的损失。

难怪在这本《战略原则》匿名出版之后,不少人觉得这其实是卡尔大公某位深谙内情又心怀不满的旧部在攻讦他!

风言风语之下,当年跟着卡尔出生入死的贝勒加德元帅和梅耶中将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若不是卡尔亲自出来澄清,这两人的黑锅恐怕得背到下葬之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