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区别?长大后4点差距明显

安阳看育儿 2024-10-30 09:02:47

大家好,我是小雪妈妈

孩子的成长又慢又快,慢到从翻身到爬再到走要一年多的时间,但快却是一眨眼的时间,所以当父母的都会用心记录孩子每一刻成长的画面。

不过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先学会爬再学会走的,也有的孩子直接跳过爬就学会了走,那么两种孩子今后成长有什么差别呢?

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区别?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细节和轨迹,都会是有所区别,就像小孩子学习爬行个走路一样,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样的。

第一,“脑部发育的不同”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大部分孩子确实遵循着先学爬再学走这一普遍规律。在学习爬行的这一重要阶段,孩子的大脑发挥着关键的指挥作用,支配着身体进行左右肢体的协同运动。

比如,孩子会努力地用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推动身体向前移动,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无形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大脑的思考能力。众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这一过程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孩子学习爬行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实现了大脑对肢体运动的精准控制,还加强了前庭和感觉的统一。这就好比是在为孩子未来的身体协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练习,孩子在后续的站立、行走等动作中,肢体的协调性明显更好。例如,他们能够更轻松地保持身体平衡,做出更为流畅和准确的动作。

同时,孩子在专注于爬行的过程中,其专注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感知周围的环境,避开障碍物,朝着目标前进。这种专注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至关重要。从社会角度来看,具备良好专注力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取得更为出色的成绩。

第二,“探索欲的不同”

就拿孩子学习爬行来说,这同样是他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在地面上缓慢爬行时,他们的小手可能会触摸到柔软的地毯纤维,感受到其独特的纹理;小脚或许会碰到微凉而坚硬的地板,体会到不同的质感。这些看似细微的触感体验,对于孩子而言却充满了新奇。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之前未曾感知过的事物,这无疑会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孩子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强大动力。

例如,一个对爬行中所接触到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可能会对科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勇于去探究未知的领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也更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选择退缩和逃避。

因此讲,孩子学习爬行时所激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之门。

第三,“亲子关系的加强”

当孩子处于学习爬行的阶段时,父母通常会在语言和举止方面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他们会用充满温柔与爱意的话语,如“宝贝,加油,你做得很棒!”,或者用鼓掌、微笑等亲切的举止来激励孩子不断尝试。此时的孩子尽管尚小,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父母所传递的信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感知能力的形成与孩子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清晰地察觉到父母的支持与关爱,从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与父母之间更为紧密的情感连接。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愈发紧密,亲子关系也得以更进一步地深化。比如,孩子会在父母的鼓励下更加勇敢地探索爬行的世界,也加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信任。

所以说孩子在学习爬行时父母的鼓励,对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深厚情感、依恋和信任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肢体协调性和平衡性”

孩子在练习爬行的时候,身体会呈现出两侧肢体交叉行动,头部和颈部上扬,腰部肢体用力,可以说孩子学习爬行整个身体都要运动,增强了孩习全身的力气,而且也让孩子学会了平衡性。

有了个爬行的经验,孩子再去学习走路能更好的找到感觉和经验,对平衡性的掌握也更到位,摔倒的次数也会更少。

当然了,需要明确的是,并非那些没有经历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会行走的孩子会存在什么本质性的缺陷。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具有独特性,他们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节奏和方式。

孩子在其自身的学习进程中,同样会逐步去习得和掌握这些必要的技能。然而,相较于先爬后走的孩子,他们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也可能会经历更多次的失败。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最终掌握行走的技能,只是过程可能相对曲折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多次的失败而感到沮丧,但这也正是他们锻炼毅力和坚韧精神的机会。

总之,不爬就走的孩子也许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挫折,但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他们依然能够成功地掌握行走以及其他相关的技能。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