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抗日民众纷结社城乡到处气蓬勃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20 20:21:10

为了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1938年8月县委召开了扩大会议,胶东特委书记王文同志在会上作了关于广泛开展民运工作的讲话,他要求县委要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大胆提拔干部,加强和充实各级民动会的领导,各个群众组织都要有专人负责,把各村的抗日自卫团及工、青、妇、儿等抗日救国团体普遍组织起来,使全县各界人民都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来。

会后特委派来一批干部充实到县、区民动会和各级抗日群众团体的领导机构,同时对县委进行了调整,派李研吾任书记兼民运部长,黄平任组织部长,侯岳西任宣传部长,于娘任政府工作部长(县长),刘岐云任军事部长,张公庭任职工部长,夏戎任青年部长,方菊珍任妇女部长,冯锡九任秘书,县委对外仍称“民动会”。

为了普遍、深入地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各抗日群众团体,首先开办“国防教育训练班”。县政府成立国防教育委员会,在省立掖中、常平仓小学和城隍庙等处分期分批地培训全县的小学教师,并吸收一些失业失学的知识青年参加学习。从8月到年底共办了4期,每期学员百人左右,学习一个月,共训练了400多人,占全县教师的三分之一。

训练班主任由县政府教育科长王国瑞兼任,教导主任盛旭东,政治指导员赵沂川。学习课程有国防教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时事、民运工作、妇女问题、军训、抗战歌曲等。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同志柳运光、李辰之、丁光、刘汉、仲曦东、张加洛、于娘、林国端、于清波、刘等同志都曾在训练班里讲课、作报告。根据当时的形势,训练班要求他们既要当好小学教师,又要当好民众教师;既当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参加抗日团体。

为此,每期训练班最后都以一周的时间进行实习,参加实际的群众发动和组织工作,然后再回来汇报、总结。结业后回到村里立即开办民众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协助村长组织农、青、妇、儿等各抗日团体。同时还从轮训班中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的积极分子到县、区领导机关,专职搞群众工作。

青年是抗日的先锋,1938年春掖县城关在曲振东、杨树森、姜志昌等同志的倡导下成立“青年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曲振东任会长,会员二三百人,他们曾组织宣传队到各地进行抗日宣传,成立青年自卫团。是年秋,掖县青救会成立,他们就合并过来,当时负责领导青年工作的是赵冲霄,以后是夏戎、王一夫。在他们领导下青救会积极开展拥军、扩军、募捐支前和学习、宣传活动,从中发展一批积极分子加入“民先”组织(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后改为“青抗先”(“青年抗日救国先锋队”),成为青运中的骨千力量。

这年秋,在掖城北关的华美中学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城的学潮。该校是美国基督教浸信会于1936年创办的,校长是美国传教士许爱理,副校长王子奎。“七七”事变后,由于省立掖中流亡临沂,师范讲习所停办,一部分学生转入该校读书,学生曾一度发展到100多人。掖城解放后学生在我党我军的宣传影响下,纷纷参加了青救会,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活动,反对在课堂上讲圣经、唱赞美诗、做礼拜,遭到学校当局的反对。

10月的一天,教会与学校当局秘密开会,准备放秋假后,开除一部分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的学生。此事由两位思想进步的老师透露给住校学生,学生们听到后非常气愤,便与校方进行斗争。当学生们找学监曲文(女)讲理时,她躲在楼上不敢下来,校长把住楼梯口不准学生上楼。学生便派代表去县政府控告,县政府派民政科长徐志浩到校了解情况,当场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批评了学校当局的错误行为,博得学生的一致拥护。事后有许多学生愤然离校,参加抗日工作。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妇女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从工作。精神到身体都受到极大的压迫和摧残。1938年秋各区、村纷纷成立妇救会组织,11月7日在掖城正式成立全县妇救会,选方菊珍为主任(1940年后是范金堂、梅洪运),领导广大妇女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妇救会发动妇女动员参军、组织支前、拥军优属、制做军鞋、慰问伤病员和参加生产劳动,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同时组织妇女识字班,学习文化,参加普选,争得了与男子同等的待遇。

从1938年到1941年,全县妇女发起6次捐献金银首饰,折款40多万元,发挥了特殊作用。广大妇女依靠妇救会组织开展反对封建买卖包办婚姻、反对虐待童养媳、反对早婚、反对虐媳打妻,特别是提倡放足,得到广大妇女的热烈拥护。经过三、四年反复的宣传教育与检查督导,四十五岁以下的妇女差不多全部放足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同时各地妇救会还发动妇女剪发、摘耳环,曾盛极一时。

但是1941年以后,由于鬼子在各处安据点进行反复的“清乡”“扫荡”,经常检查妇女的头发,发现有剪短发的,就按女八路处置,这样妇女剪发就停止了,逐渐将头发蓄起来。可是剪发的好处在广大妇女群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旦形势好转就很快流行起来。

1938年秋,县职工抗日救国会也自下而上成立起来,由张公庭负责,以后田砚、刘智、冯欣德等也参加这一工作。他们首先在沿海港口组织码头工人和渔、盐民,以后又组织农村雇工、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全县的职工共约4500多人,大多数都入了工会。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又很分散,但是组织起来之后,便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他们除了在发动募捐、支前、参军、增加生产和对致斗争做出很大成绩外,同时在反对地主、富农、渔霸的苛刻剥、保护工人利益、增加工资、改善职工生活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抗日自卫,是年秋县政府向各区乡、村下达指示,凡年龄在18岁到45岁身体健康的男子,都要加“抗日自卫团”。为加强对自卫团的领导,县、区两级成立了指挥部。县自卫团指挥开始是孙阳三,以后由刘岐云、倪立国分任正副指挥。各区都於秋收以后开办乡村指挥和政治指导员训练班,每期10天左右,开办了两三期,训练结束后,各村自卫团普遍做到了早晨出操训练,白天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夜间巡逻打更。

是年11月,招远土顽焦盛卿派队伍到掖县七区东部村庄强行征收田赋,在七区自卫团指挥部的指挥下,各村自卫团纷纷出动与焦顽进行战斗。皂户村自卫团与焦部进行了交手战,邵云南、邵云辉兄弟二人壮烈牺牲,当即在驿道村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各村到会者5000多人,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我军向焦盛卿讨还血债。后来焦顽派了两个副官来谈判,我方代表迟自修、赵一同志当面揭露其阴谋与罪行,令其部队立即撤走,还扣留了一个做人质,放另一人回去传话。焦顽理屈辞穷,只好夹着尾巴撤去,各村自卫团莫不拍手称快,欢庆斗争的胜利。

在青救会的领导和小学教师的积极协助下,全县各村小学普遍成立了“少先队”(高小学生)和“儿童团”(初小学生)。他们每天都唱抗战歌曲,假日在老师的指导下到附近各村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进行募捐、劳军,在村中参加站岗放哨,送“鸡毛信”,帮助抗属挑水、扫院子、抬土垫栏,每年的“四四”儿童节进行歌咏比赛、讲演比赛、表演文娱节目等,非常活跃。

解放区的各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了,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抗日救国大军,从城镇到乡村,各种抗日工作方兴未艾,犹如春花竞开。这是我党领导人民群众坚持长期抗战的深厚基础。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