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警行刑开枪时,被犯人回头质问,后被迫休假一个月来进行心理调整

田田爱思考 2024-09-23 10:01:43

对绝大多数民众而言,“执行死刑”这个词汇,不过是电视屏幕上经常翻来覆去的几个字,关于死刑究竟如何执行的细节,鲜少有人真正了解。因此,很自然的,人们对执行死刑这个过程就会有一些好奇心。

有这样一个老法警,他的经历丰富至极,那些即将正法的罪犯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的种种神态,他早已习以为常,不再觉得新奇。

然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仍旧有那么一位罪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被行刑的那一刻,那位罪犯回首质疑,一声枪响,竟让他饱受心理折磨,以至于不得不回家休养了整整一个月,方才恢复过来。

那么,事情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呢?

01枪决和注射执行的区别

在探讨枪决与注射死刑的不同之处之前,需要明确的是,死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本质上是为了对严重犯罪行为进行惩戒,以此震慑潜在的犯罪活动,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权理念的深入人心,死刑的执行方式也由之前的公开执行,转变为更为私密和人道的处理方式。在我国,死刑的执行主要分为枪决与注射死刑两种形式。

上个世纪,枪决是死刑执行的通用方式。根据法律的规定,枪决由法警执行,若法院条件不允许,则可交由武警部队执行。通常情况下,枪决需要两名执行人员:一名负责开第一枪,另一名则在必要时补射。

在执行前的一天,死刑犯将会享受到所谓的“最后的晚餐”,尽可能满足其最后的愿望,展现出必要的人文关怀。同时,为防止犯人自杀或自残,会有专人陪同看守。

到了执行当天,犯人将被捆绑并押送至刑场。值得一提的是,直至押送上车时,法警通常不知道刑场的确切位置。到达刑场后,首先会进行身份确认,随后便正式执行死刑。

相较而言,注射死刑自1997年起在我国逐渐被采用,这种方式被认为更为人道,无论对于罪犯还是执行人员,都能大幅度减轻心理压力。注射执行通常包括三步:先是注射麻醉剂,然后是肌肉松弛剂,最后是注射致命的毒药。

在整个过程中,犯人处于昏迷状态,减少了痛苦。注射死刑不仅保持了罪犯身体的完整,减轻了执行时的痛苦,还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执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只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之一。然而,对于那些即将面临死亡的罪犯来说,心中自有千千万万种思绪,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可能会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02罪犯行刑前的反应

临近死亡,人的心灵会无以伦比的脆弱。大部分面临死刑的囚犯,在知晓他们将要被执行时,他们的内心会被恐惧和绝望所充斥。

这股令人窒息的情绪从确定执行日期的那一刻起,便如同寒风般刺骨。表面上,某些人或许能保持平静,但是,内心的惊涛骇浪却是难以遮掩的。

依据一位名叫老张(化名)的退休法警回忆,他曾目睹一名在上个世纪残害过20余生命的连环杀手,在被逮捕之前自信到几乎狂妄,以至于在审问时还能冷笑称,“杀戮仅仅是为了追求快感”。但是,当这位杀手得知自己被判死刑时,那假装的镇定立刻崩塌了。

此后,他常常凝视着牢房的铁窗,有时则会捂头痛哭。在行刑的前一夜,他泪流满面,悔恨不已地自语,“如果能重来,我一定会选择正路。”

还有一桩案件让老张记忆犹新。在90年代,有一位被称为“东北第一黑老大”的乔四,在哈尔滨的陈家岗刑场被执行了枪决。

这名昔日横行霸道、桀骜不驯的犯罪头目,面对死亡时展现出来的却是深深的恐惧。

据法警回忆,当递给乔四最后一支烟时,他手颤得厉害,脸上虽没有表情,但眼中却满是恐惧。

虽然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是,乔四在临刑时大声疾呼,“值了,这一生活得有声有色”,但实际上,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那样的呆滞和畏惧。

很多死囚在将要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展现出渴望生存的本性,有些人甚至试图通过种种手段争取时间。

就包括那些在即将行刑时大喊“我有重要线索要上报”,希望靠着提供情报来换取宽恕。不过,大多数时间,这些所谓的“揭露”不过是他们心中一线希望的投机之举。

由上可见,哪怕是那些作恶多端的囚犯,面对生命的终结时,也不免心生畏惧。

对于老张这样经历丰富的法警来说,虽然见惯了生死,但深处心中,仍旧有那么一点点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畏缩。

老张曾经提到,有一次执行死刑的经历,令他感到十分阴森,事后请了长达一个月的假期以调整自身的心态,究其原因,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03法警老张的经历

在法治的重压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执行官也难免会面临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法警老张在其职业生涯中,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有一段经历尤为深刻。

某个阴霾的早晨,带着雨丝轻飘的天空显得格外沉重,几位罪犯被带往刑场。在这群人中,有一位年轻的犯人,他的态度与众不同,整个过程中显得异常冷静,甚至在被押送的路上与执行官们交谈甚欢,似乎对自己即将面临的死亡毫不在意。

当一切准备就绪,罪犯们跪在地上,等待身份的最后确认。正是在这时,那位年轻的罪犯猛地转过身来,用一种充满敌意的语气向老张发问:“你怎么还不开枪?”这个突如其来的行为让老张当场呆立,无法做出反应。

随着执行命令下达,当这名年轻人再次转过头,他的眼神中似乎充满了挑衅。老张的手在这一刻不受控制地颤抖了起来,导致子弹并未直接命中,而是擦过该犯人的头颅侧面,从脸颊处穿出,场面相当血腥。

此后,罪犯痛苦地扭曲着身体、抽搐不止,老张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双腿一软,最终只能由其他同事补射执行。这次经历对老张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他休假一月,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表面上虽然恢复了常态,但每当夜深人静时,那句话“你怎么还不开枪?”和那双充满挑衅的眼睛总是在老张脑海挥之不去,成为了无法磨灭的阴影。

的确,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有其罪行,但那些执行法警却并无罪过,他们不应该承担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

正是因此,我国于1996年开始引入注射死刑,至1997年,这种方法被全国广泛采纳,显著减轻了执行人员的心理压力。

执行死刑虽然是对犯人的极限考验,但对于执行官们而言,同样是一场心灵上的巨大挑战。尽管他们有专业的技能和坚定的意志,面对生命的终结,内心的震撼和挣扎是难以避免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