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方不少人在疑惑,为何欧美日韩都甘愿把俄罗斯这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是他们不想赚钱了吗?
关于俄罗斯市场,增长最明显的产品就是汽车。
早在20年前,中国汽车就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市场,但直到2021年之前,国产车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仅有9%左右。
但来到2022年,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一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迅速飙升到19.5%。
再到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比突破60%以上!
这份数据出来后,自然是让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汽车企业有苦难言。
因为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大街上看到的汽车品牌,除了俄罗斯本土的汽车品牌拉达、爱国者以外,更多的就是日系的丰田、本土,韩系的起亚、现代,法国的雷诺,德国的奔驰、宝马、奥迪等等。
但如此,俄罗斯街头更多的是长城、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国产车。
因为这两年中国车企不再是沉醉于“小型轿车”研制,反而是开始加大力度投入中高端SUV车型的生产以及研发,比如长城的坦克,比亚迪的方程豹、仰望,还有那些新势力品牌都纷纷推出了自家的SUV车型。
以至于在2022年,奇瑞更是一度成为了俄罗斯市场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占据了当地市场销售量的44%。
其实除了俄罗斯市场以外,中国汽车品牌在东南亚市场也是百花齐放。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已经在东南亚设有生产基地。
此外,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如今还进入了瑞典、挪威、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50多个国家,在境外拥有近300家直营店和销售门店。
如此看来,似乎中国汽车品牌在一夜之间爆火全球。
事实上,国产车崛起的背后,是我国努力多年的耕耘,才得到的成果。
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工业并不完善,更别说是汽车产业了。
直到1956年,长春一汽造出来的解放牌载货车都是仿制苏联的吉斯150型货车。
但尽管如此,这款解放牌大货车却为中国后来的三十年建设发挥出巨大作用,不管是拉粮食、拉人还是拉货,都是杠杠有力,甚至雷锋同志当年开的也是这辆车。
1958年,长安汽车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吉普车,就是后来的北京吉普的前身。尽管那时候的条件艰苦,但我国的汽车工人们依旧靠着锤子一锤一锤敲出来的车壳。
1958年中旬,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方牌轿车成功亮相,这辆车也是靠着汽车工人纯手工敲出来的。
为什么用手敲?
因为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诸多技术被美西方封锁,当时新中国为了造出一辆国产车,想尽了各种办法。
据了解,那时候有一位铁匠师傅,花了整整大半个月,纯手工敲了一台嘎斯69吉普车。
还有车企为了仿造解放卡车,生产出一台除了喇叭能正常运作以外,其他都不能用的车,最终名为“永向前”……
尽管那时候我们能力不足,但依旧阻挡不了我们想要发展汽车工业的决心。
汽车工业不仅仅是核心技术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市场、规模以及材料科学、电气技术、软件技术等技术水平。
再加上汽车是一个精密细分极多的产业链,后期还需要市场为主导的,就算是埋头苦干出来了,面对欧美日韩汽车的“挤压”,国产车依旧是寸步难行。
没有办法之下,我们只能开始踏出第一步,跟西方车企搞“合资车”,利用市场换取技术。
1983年,国产第一辆桑塔纳浮出水面。
当然,表面上是国产的。
实质上别人根本不愿意给我们技术,汽车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国外供应过来的,只是在中国工厂组装而已。因为那时候德国人认为中国根本不具备汽车工业化生产的能力。
事实也是如此。
第一辆桑塔纳的组装,并不是像今天这样机械自动组装,而是靠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拿着两条长板凳,几个葫芦吊以及一堆进口零部件,身边站着好几个德国工程师在指挥。
就这样花了足足一个星期,才把第一天“国产”桑塔纳下线。
那时候的上海大众虽然能够引进桑塔纳了,但往后的两年时间里,国产汇率依旧仅有可怜的2.7%,因为除了轮胎、喇叭、天线以外,其他都需要依赖进口。
直到1987年,上面下了命令,必须要把国产化率达到40%以上,要不然上海大众就关门歇业。而上汽大众的也开始自理军令状,纷纷喊出了“三年国产化突破60%”的口号。
1990年,桑塔纳国产化率达到了60%。
1993年,国产化率达到了82.2%。
2000年达到了92.9%。
2007年已经达到了98.7%。
上汽桑塔纳国产化的成功,也带动了其他国产车企,因为有先例之后,其他车企也能这样走。
所以合资车的出现,虽然没有带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却给中国汽车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零部件企业。
当然,让中国汽车工业迎来真正的变局,是基于“国产自主品牌”口号的出现。这背后有3家企业,一家是李书福的吉利,一家是王传福的比亚迪,还有一家是尹同跃。
吉利在1986年开始生产汽车配件。
直到1997年才正式生产汽车,并且创立自主的汽车品牌吉利牌轿车。
1998年,吉利豪情汽车下线。
2000年吉利汽车成功研发出自己的发动机。
2005年,吉利帝豪成功问世,也一举成为了当时国内最畅销的国产车。
比亚迪在1995年成立,那时候只生产电池。
直到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后才开始进军造车市场。
2005年,比亚迪成功造出了第一辆自主品牌轿车比亚迪F3,在之后的多年时间都拿下了国产品牌车型的销冠。
2008年,比亚迪F3DM上市,这也是国内第一代DM混动力系统的汽车。
奇瑞成立于1997年,一开始尹同跃组建的汽车企业交安汽公司,后来才改名的奇瑞。
1999年,奇瑞造出了第一台发动机并且成功点火,同年也把这发电机安装在自主品牌“奇瑞风云”上。后来奇瑞更是推出了著名的“奇瑞QQ”,凭借着性价比在2005年的时候,单月销量就突破1万台。
不管是吉利、比亚迪还是奇瑞,他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落后到追赶,这一路上都避免不了西方车企的打压。
当时由国外著名的汽车媒体针对中国汽车给出评价:有恃无恐的抄袭,同排量的发动机比欧洲车慢10小,变速箱更是由一个卖菜的老师傅设计的。甚至还有德国专家嘲讽中国汽车就是“来自中国的废铁”……
尽管如此,国内的技术人才依旧没有放弃汽车工业发展。
1992年,钱学森给领导写了一份信,大概内容是钱老提出了在汽车行业,汽油、采油的弊端,再加上西方长期垄断了内燃机领域的核心技术,所以钱老建议我们直接跳过燃油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1993年,钱老更是明确指出了民用新能源汽车的可行性,但前提是要电气化,采用蓄电池。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已经突破了“氰化物”,可以造出镍电极电池。
2001年,我国开始把电动车纳入了“863计划”。
这个计划涵盖了电动车重大专项布局,从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同时还有多能源动力总成,驱动电机以及动力电池。
再到2015年,我国再一次把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发展列入了国际计划。
既然我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都无法突破日系车、德系车的“三大件”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垄断,那我们就直接“换赛道”!
为什么我们敢“换赛道”?
因为这么多年来的沉淀,我们已经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尽管我们是靠着模仿,靠着抄袭起家的,但我们却做出了全世界唯一一个具备完善工业体系的国家。
如今的中国是近20年来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来源国,全球有80%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来自于中国。光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企业,就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产量的一半有多。
那回过头来再看看今天的中国,不仅超越了日本、德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新能源赛道上更是遥遥领先,不管是生产还是销量都是全球第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天国产车成功的象征,并不是我们的销量或者产量高,而是我们终于拥有了“价格主动权”!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我们这几年的电动车要打“价格战”?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昔日在中国市场嚣张跋扈的那些日系车、德系车吞噬的市场份额全部吐出来!
今天我们国产车敢卖二三十万,四五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这背后正是国产车崛起的证明。据了解,国内卖20万的车,在欧洲基本上去到40万以上。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桑塔纳在我国要卖20万,那个年代能拿的出20万买桑塔纳,相当于今天可以买保时捷帕拉梅拉。还有丰田的佳美卖30万,三菱的轿跑卖50万……
那时候的日系车、德系就已经开始吹捧“真皮方向盘、真皮沙发以及后排坐骑可放倒”。
但今天呢,那些国外汽车品牌仍然在吹捧这些优势,真皮、沙发、大冰箱。
反观中国汽车,低头默默追赶了20年,甚至中途还出现了“换赛道”,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可以说是对国外品牌汽车进行降维打击。
看看十几万的新能源车与同价位的国外车相比较,我们拥有智能辅助驾驶,主动刹车,无钥匙进入,360,座椅通风加热……而且这些都是标配,不需要加价。
再看看中高端行列的比亚迪仰望U8,光是一招水下行驶就已经让那些国外越野品牌黯然失色。
如今还有华为的智驾技术加入,更是把中国的汽车工业提升了一个高度。
还有很多人会说中国的汽车崛起,不就是靠补贴吗?
事实上,如果补贴可以让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能造车。
国产车的崛起之路绝对不是某些人所说的那么简单,更不是说依靠补贴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
而是一场持久战后的“水滴石穿”,更是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
产业链这个东西是需要积累的,是需要投入大批量的人才,前仆后继去研发,去试错,一步一个脚印去占有产业链,然后占有市场。
很多人都说中国电动车没有“门槛”谁都能造车,但有没有想过这背后并不是电动车的门槛低,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熟与产业链的强大?
也就是说,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崛起,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缩影。
国产电动车的出现, 不仅仅是告诉了西方人,中国人也能造出,更是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不再是当年那个“大而不精”的世界工厂。
当年西方人嘲笑我们用锤子敲出来的汽车是“来自中国的废铁”,那今天我们反过来也可以嘲笑日本、德国他们竞争不过我们,开始贩卖“工匠精神”,开始贩卖“纯手工”。
还是那句话,国产崛起之路并不容易,这过程除了要跟国外品牌竞争以外,还需要得到全部国人的认可。
那我想说的是,有时候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认为进口的就是好的,国产的就是差的。
特别是今天这个时代,国产货完全不比国外品牌要差。
千万别认为用国外品牌就是有面子,用国货就会“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