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喝粥?

读书文史 2025-01-05 14:35:44

文 | 读书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首童谣,这句话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更道出了腊八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腊八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在这一天又为什么要喝腊八粥?人们又为什么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起来看看吧!

一、何为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这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的前身源于古代的腊日,在古代,人们将冬祀称为“腊日”。《礼记·郊特牲》中就有记载:

“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这里的“蜡”即为腊祭,是一种年终祭祀活动。

最早的时候,腊祭没有固定时间。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也就是说,东汉时,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腊日的具体时间曾几经变更。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将其固定下来,定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一如《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不过,腊日虽然日期在腊八,然而腊八粥和腊八之间,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腊日的食物是干肉,也就是古人腊祭时,用的祭品是腊制的干肉,而不是腊八粥。

在古代,腊”字没有“月”旁的,念为“xī”,表示“干肉”的意思。汉朝的刘熙在《释名·释饮食》里有记载:“腊,干腊也。”

可以想象一下,人们大概会把一时吃不完的兽肉或禽肉,拿到太阳底下晒干或者用火烘干,做成腊肉存起来,这样肉就能保存得更久了。

在古代祭祀中,干肉是一种重要的祭品。人们常将狩猎所得的食物,精心风干成腊肉,以此作为祭祀之用。而腊肉的制备过程,往往选在农历十二月进行。因为此时正值天寒地冻,为肉类的长久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 “腊月”,因为这个月与 “腊祭” 和腊肉制作是紧密联系的。

值得一提的是,腊的繁体字为“臘”(là),从肉,巤声。在古代,“臘”与“腊”(xī)是两个写法,不同意思。如今,我们将十二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就称为‘腊肉”。

二、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腊祭明明和腊肉有关,为什么腊八节喝的是腊八粥呢?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从哪来呢?

这我们就要从另一个故事开始讲了。

腊八节之所以盛行,其实和佛教传入我国有关。我们都知道,腊八节喝腊八粥是民间的传统,然而实际上它最早只在寺院里流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就有记载:

“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翻译过来,就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寺院都会煮上一种五味粥,大家管它叫腊八粥。

为什么呢?原来传说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相传释迦牟尼在修行过程中,由于体力不支昏倒,一位牧女用杂粮和野果熬成粥喂他,释迦牟尼喝了这碗粥后,精神焕发,最终成功修成正果,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悟道成佛。

后来,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腊八粥供奉佛,同时也分给穷人食用,以示慈善和感恩。因此,腊八粥也被称为“佛粥”。

在古代,腊八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每逢腊八这天,上至朝廷官府,下到普通老百姓家,还有大大小小的寺院,都会忙活起来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热闹和盛行。

如今,民间不仅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传统,还有吃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众多有趣的习俗。不知道你的家乡又有哪些习俗和吃法呢?

过了腊八就是年了,一如童谣里唱的: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腊八就像是春节的“前奏”,腊八节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了起来,祭祀祖先,购置年货,打扫房屋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做准备。

对此,你又准备好了吗?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