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后,我最想放下的,是头脑。

怜易瑾还 2024-12-10 17:42:43

一般人觉得,开悟以后,会放下红尘,放下牵挂,放下名利,放下恩怨……

我跟别人不一样,最想放下的是头脑。

因为,一切有为法,皆因思想而起。

无思,则无虑;无虑,则无忧。

儒家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怎么个解法?矛盾呀。

这就涉及学术兼容。

我认为,科学,基础学科,儒释道,任何宗教哲学,都属于学术。

学术兼容,意味着,每一个面向,都是存在的,在细分领域使用,在统一场兼容。

比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用在职场,生活,入世,你做事应该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案,这就是远虑。

我有20年的远大目标,每当遇到困难时,因为看得远,有了远虑,就没有近忧,有耐心和信心解决眼下的问题,或者灵活变通。

另外,无思,无忧,无虑。

指的是心境,做事的时候,就专心做事,想方案,想决策。不做事的时候,就不想,放空自己。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不想,是为了更好的休息。

所以,任何矛盾的东西,到我身上,都不矛盾,都可以协调,能统一运用。

以前,有读者指责我的观点,前后不一样。那得看具体的事件和语言环境。同样一句话,放在这个事中,是对的,可能放在另一个事中,就不适用了。

灵活变通,易变无穷,是最根本的心法。

其它有为法,都是具体运用,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法;不同的处境,用不同的法。

像“棒喝法”,用的时机对,可以敲醒一个人,幡然醒悟;用的时机不对,那就是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切有为法,皆有可用之时,亦有不可用之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划分。

如果,你能领悟到这点,你的思想,就不会有冲突,事情也就不会有矛盾,人生也和谐顺畅。根源,皆在心中怎么想。

开悟后,我最想放下的,是头脑。

是因为,头脑的认知,是后天形成的,从一颗受精卵开始,意识就开始吸收周围的能量,开始发育,出生以后接触的父母,家庭,环境,教育,经历,所有的一切,形成大脑的认知,塑造了一个人的意识,俗称:我。

我会问自己:“我是谁?”

答案就是,我过去经历的一切,包括读过的书,形成的理念,造就了“我”。

所以,这个“我”,是很局限的,如果,想突破维度,突破命运,就必须打破“我执”,摈弃“我见”。

庄子说,无我,忘我,是一样的道理。

通俗地说,就是放下自己的头脑,没有我见,没有我执,无我,即现真。

修行,道家说修真,真人。佛家说,如如不动,不住声色相,其实,都是指同一个东西。

因为,每一种法门,我都有去研究,也觉得它们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有局限性。

所以,我不入任何一个宗门,不遵从任何一种法,皆可拿来用,皆可摒弃,自然而然,就成了野生修道人。

野生,即是原生,最朴质的状态,顺应生命之流动,而呈现的自然修行。

无门,无派,无祖师,无进贡,那多逍遥。

做人已经很辛苦了,就没必要创造那么多的派别,那么多的体系,让自己迷惑,把自己困住。

所有的东西,都是学术。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看。

我大学本科毕业,自身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学过儒家,佛法,易经,道家,我都学过,因为感兴趣,想去了解,一旦学通,悟到了本质,就会放下了,没什么好学的。

开悟了,就不执着了,一切法,都是阶梯,助你晋升的,当你蜕变以后,就不需要阶梯了,也就不再讨论那些东西。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些喜欢论道的人,基本没开悟,他们只是向往开悟,或者,以为自己开悟了。

真正悟的人,不谈了,回归生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现在的阶段,是回归世俗,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又回到从前。

但是,内核换了,我是用一颗开悟的心,去重新生活,工作创造。

今生走最简单的路线:出生,成长,读书,工作,出世修行,觉悟,入世修行,开悟,回归世俗,工作,生活,死亡。

4 阅读:132
评论列表
  • 2024-12-11 14:18

    我写了一首顶针回文诗,跟你的思想理念很契合,如下: 《咏荷》 魏远荣 芳映晨曦朝景瑞,瑞莲摇扇似波光。 光华秀润添幽雅,雅韵心随净影芳。 顶针回文: 《咏荷》 魏远荣 芳影净随心韵雅,雅幽添润秀华光。 光波似扇摇莲瑞,瑞景朝曦晨映芳。

  • 2024-12-10 22:08

    能把嘴封起来,那就离成佛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