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篡唐全家死绝,大哥在家务农却奇迹般地后代绵长|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11-24 12:46:38

篡唐之前,得知丁会叛变的消息,朱温是极度震惊的,昭义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一旦落到李克用手里,自己在河北就将腹背受敌,急忙下令烧掉营垒,撤军返回大梁。

一路上经过反复思考,朱温认为,还是应该尽快决断。谋朝篡位搞了这么多年,那些支持唐朝廷的基本被清洗了,自己这边该叛变的也叛变了,如果再不给剩下的人一点甜头,基本盘的士气恐怕都要受影响。

天祐三年(907年)二月,朱温指示手下们,赶快筹备大事。这一下就过去了两个月。

四月十八日,不久前刚刚落成的大梁皇宫内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在小皇帝李柷的禅让下,朱温即将接过唐朝的帝位。

这一天,朱温身着龙袍,头戴金冠,意气风发,在众人的簇拥下,驾临皇宫的金祥殿。

仪式开始之前,忽然背后一声质问落到了朱温耳朵里:

“朱三,你能做得了这个吗?”

朱温大吃一惊,转头一看,只见自己的亲大哥——朱全昱,正站在走廊的尽头,一脸嫌弃地看着自己。

这些年来,大哥一直在老家砀山务农,种田劳作,奉养母亲,直到自己发达后才搬来大梁,这天也受邀参加自己的登基大典。大哥仍保持着一个农民质朴的习惯,哪怕在公共场合,也毫无顾忌地称呼他的小名——朱三。

朱温手足无措,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愣了一刻,便匆匆向前,走到大殿,接受百官的朝拜。

这一天,他宣布定国号为“梁”,年号“开平”,自己的名字也改为“朱晃”,下令所有的文书去掉唐朝年号......直到将近一天的仪式结束,才精疲力尽地完成了这件大事。

享国两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灭亡了。此后它的一切便随风而逝,永远的成为了历史,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当中。

不久,小皇帝李柷被废为济阴王,迁到曹州居住,由朱温全程派兵软禁,次年,李柷被秘密毒死,追谥哀皇帝,时年十六岁。

当时,不用大梁年号,尊奉大唐正朔的只有李克用、李茂贞、王建和杨渥(杨行密的儿子)等几个人。

朱温登基次年,李克用在无尽的遗憾和懊恨中去世,没有灭掉朱温,晚年反为所困,被他视为终生的遗憾,但李克用的遗志被子孙们继承下来,若干年后,终结后梁的选手将从他的儿子中诞生。李茂贞也不复昔日的骄横跋扈,这时竟改了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尊奉大唐为正统,表示与朱温势不两立,后来,他向后唐称臣,不久去世。在此前后,王建建立了前蜀,杨渥被杀之后,弟弟杨溥建立了南吴。

此外,梁朝之外的独立王国,还有幽州刘仁恭、吴越钱镠、湖南马殷、荆南高季昌、福建王审知、岭南刘隐等等。

他们或合纵连横,或互相混战,朝秦暮楚,远交近攻,一个崭新的,却比晚唐还要混乱动荡的时代来临了,这个新的时代,叫做五代十国。

当天,朱温在宫中宴请同族的亲人,大家都喝的喜气洋洋,无比畅快,直到夜晚,还在打牌博戏,玩的不亦乐乎。

以后大家都是皇亲国戚了,在座所有人的一生中,这一天都应该且必须是最快乐的节日。

席间,朱温眼角的余光忽然发现,大哥朱全昱正在对面冷冷地盯着自己,朱温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就在两人视线相对的时候,朱全昱忽然脸色大变,把骰子砸到了盆中,摔得粉碎。

朱温被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只见朱全昱站起身来,斜着眼睛看着他说:

“朱三,你是砀山一个小老百姓,跟随黄巢做贼,天子叫你当四镇节度使,富贵之极,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你灭他李家三百年社稷,自称帝王,不怕将来会灭族吗?”

殿里的空气凝固了。

在座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面面相觑,朱温也被说的懊恼异常,这几天的兴奋劲就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但他又怎能奈何得了自己的大哥。朱温站起身来,一甩衣袖,头也不回离开了大殿。留下的众人自知无趣,也相继离开。凄冷的夜晚,只剩下光影中摇曳的烛火,晚风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回旋。

朱全昱,是砀山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比朱温大不少岁,是看着这个弟弟从小长大的。

他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也没读过什么书,平生的追求就是十亩来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所以当年老二、老三投军做贼的时候,他并没有跟着一起去,而是留在老家,奉养老母,就和很多平民百姓一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的,混到人堆里都找不到的人。

但朱全昱内心有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个观念是不可改变的,如此虔诚的——那就是对善恶的判断。

人不能忘恩负义,要积德行善。

朱三在老家被人嫌弃的时候,他没有放弃这个弟弟,他希望朱三能够改过自新,自食其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朱三混好了,出人头地了,登基当皇帝了,朱全昱也跟着沾了光,封了一堆官职,过上了很好的生活,但他不稀罕。

在朱全昱眼里,这个不省心的弟弟没什么值得自己骄傲的,从小就蛮横无赖,惹是生非,长大了残暴杀人,忘恩负义,现在又谋朝篡位,登基称帝,那些当天子的怎么会是这样的人?

不是的。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的。

他觉得朱三与其这样当英雄豪杰,当乱臣贼子,还不如回家跟着自己种田,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人各有志,他决定不了朱三的想法。

朱全昱在城里住不惯,一段时间后,他不顾朱温的再三挽留,执意回了砀山老家。

这一待就是很多年,这些年中,朱温南征北战,干了很多事情,可让人惊讶的是,或许是对他谋朝篡位的报复,他的疆土和实力,再也没有超过谋朝篡位之前,反而有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之感。

在四方群雄的反对下,在李克用儿子们的反击下,他的形势越来越窘迫,变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而他的儿子却个个不成器,跟李克用的儿子相比,就是一群猪狗(至如吾儿,豚犬耳),眼看将来,就要沦为人家的俘虏。

与此同时,晚年的朱温,由于张夫人去世,变得纵情声色,荒淫无度,朝政也日益紊乱。

七年之后,朱温在汴梁病重,朱全昱听说后,从砀山老家赶去看他,世界上仅存的两兄弟,拉着手,彼此泪流。

或许,大哥当年说的才是对的。可是,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当年六月,朱温遭到了人世间最残酷的惩罚,他在汴梁被儿子朱友珪弑杀,含恨而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诡异地复制了昭宗临死的命运,当将士冯廷谔提刀追来的时候,朱温也在绕着廊柱躲避,冯廷谔三次挥刀都砍到了柱子上,最后朱温力竭,倒在床榻上,冯廷谔向他的腹部猛刺一刀,刀刃从后背穿透过去,肠胃流了满地。

四年后,朱全昱也在砀山老家离开了人世。

又七年后,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打进汴梁,灭亡后梁,所有朱家的后代被全部诛杀,只有朱全昱的子孙,躲过了一劫。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直到北宋至道年间,单州一个百姓与寺院打官司,还自称是朱全昱的后代。

史书对此的评价是,岂以一言之善,独存其嗣耶!因为那一句话,朱全昱延续了朱家的血脉,保全了自己的后代。

这些年来,写了那么多帝王将相,那么多兴衰起伏,他们的故事看起来是很过瘾,很让我感慨,但笔者知道,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读者们大多也都是普通人。我们这一生,就是一个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的过程。

那个时代,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到底是怎样的,到底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情感,朱全昱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缩影。

当我在史书上看到这个人的时候,我立刻被打动了,他的形象是那么清晰、那么生动,不用渲染加工,不用描写刻画,就那么活生生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数笔,却力透纸背、字字千钧。

大唐王朝,始于贵族,终于平民。篡夺大唐的梁朝,始于乱世,终于田园。

人世间最高的境界,不是什么问鼎天下,神机妙算,下笔成章,文采风流,天下无双......而是善。哪怕只有一言,一念,一行,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是我们因此在黑暗中还依然热爱这个世界的理由。史书上留下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我这篇小文来说,我认为用这个故事作为结尾,是完美的。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