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稿:王艺涵
编 辑:唐执简
日前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格外强调“稳”。
稳增长,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今年5.5%的增长目标,相当于5年前增长7%、10年前增长10.5%。
强调“稳”,其实是系统性风险的综合考量,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谋划。
从区域视角来讲,陕西稳要看西安,西安稳则主要看高新区。
2021年,西安高新区生产总值2681亿,规模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势必面临发展特征的变化,顺应这种变化,又会带来新的红利,比如科创维度下的“规模效应”等。
问题来了,综合其现阶段发展特征及动作部署来看,还有哪些潜在爆发点,或者说“稳中快进”的动力问题?
01
先说第一个方面。
数据显示,西安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387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07家,过去一年里,两项增长均超过30%;陕西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7家从高新区成长起来。
换句话说,科技型企业在该区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因为长期以来,研发、金融、制造、贸易等,技术型企业所需的各种市场要素,在西安高新区日积月累,已经形成了较为可观的生态闭环与规模土壤。
再举个例子,春节前夕那场疫情,西安遭受巨大冲击,全城实行封闭式管理。高新区顶着巨大压力,为区内企业诸如三星、比亚迪、中兴终端、法士特等,正常生产运行提供保障。
数据显示,该区2022年前两个月,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4.9%,达479.8亿元——稳住基本盘,保持快增长,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
对此,陕西省某职能部门主官感慨,大意是说,如果都能像西安高新区这样为企业做好支撑,那么疫情冲击下的陕西经济,无疑会有更具韧性的表现。
诸此种种,技术型企业从发展成本、效率与服务保障来看,西安高新区是相对理想的选择。
而站在高新区角度,坐拥基数庞大且仍在高速增长的技术型企业体量,必然要考虑,如何加速释放市场主体能量的问题。
经济学中讲“规模效应”,譬如当企业产量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了1+1>2的效应,平均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对于高新区、西安乃至陕西而言,“规模效应”的加速器,很大程度上就是秦创原。
基于自身科创实力与快速部署,一段时期以来,高新区在秦创原格局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譬如,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从政策、平台、技术、机制等环节着手,先后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发布《“科创高新”建设方案》和推动秦创原建设“1+3”实施方案。
再如,启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建设,以及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秦创原·太周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
频频动作推动“科创高新”建设向纵深开展,由此亦可窥高新区争创秦创原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加速做大科创“规模效应”之意志。
同时也不难理解,其为何提出,“到2023年,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聚集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120家、国家级创业服务机构115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
试想,随着科创维度的后续爆发,会给该区乃至西安带来怎样的裂变?
02
第二个方面在于产城融合。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话题,因为随着高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求的产业人才、财富人士不断涌入,而这些人群对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以及人居、消费等环境的品质要求,无疑更高。
譬如,前文提到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仅此一项,完全建成投用后,预计年营收为320亿元,带动就业约3万人。
也即是说,民生保障、公共配套、消费环境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进制造、战略新兴等高端产业的发挥——相互助长、平衡发展关系。
同时,产业人群所产生的消费,也会成为区域经济的强大动能所在。
因为“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权重如今越来越大,2021年中国8.1%的增长中,消费贡献了5.3%。升级消费环境,将人群消费更多留在本地,无疑也是区域爆发点所在。
由此可见,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对于西安高新区的意义。
同时,代表该区战略发展重心的“四个高新”中,“品质高新”“幸福高新”占据两席(其它两个为“实力高新”“科创高新”),也不难理解了。
从具体项目部署来看,“知行合一”的色彩浓厚。
据官方披露,2022年,高新区谋划“四个高新”项目537个。
其中,包括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绿化、水利等“品质高新”项目,达到265个;“幸福高新”项目90个,涵盖人才房、安置房、养老服务、学校改造、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
再如,前不久开展的2022年重点项目观摩测评活动中,由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齐海兵两位主政官亲自率队,各单位通过观摩评比,找差距、比不足、促建设。
此番观摩评测150多个重点项目,诸如诺瓦光电显示控制系统产业化研发基地项目、和利时西北总部项目、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西安启迪儿童医院、陕西省图书馆扩建等,涉及诸多民生保障、公共配套类项目。
03
第三个方面,着眼发展动能的可持续、长远考虑。
对于区域经济而言,“招大引强”固然重要,但因为要面临全国层面乃至与一线城市同台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
由此,积极培育扶持本土创业企业的意义,也格外凸显。
大企业大项目更多是“立竿见影”,而数量大、品类多的中小微创业企业,往往蕴含潜在风口与战略契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长远动能是否澎湃。
实际上,这也是西安高新区长久以来,比较重视的领域,否则,何以陕西9家科创板公司,7家从高新区成长起来?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该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606户,同比增长41.5%。
其中一些在业内已经崭露头角——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1家、独角兽培育企业21家、小巨人企业146家、瞪羚企业69家,数量在全市相应段位企业中均占据较大比重。
这也意味着,在长远动能、可持续发展方面,高新区依旧是西安的强力支持。
另一项数据,该区2021年优惠政策兑现金额达到10亿元规模,超过4000家企业从中获益,“真金白银”可见营商扶持力度。
2022年是“四个高新”建设提速年,也是高新区靶向精准施策的一年。从现阶段动作部署来看,该区对于培育长远动能,该区加力加码的思路比较清晰。
譬如,高新区先后出台《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政策》、《西安高新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若干政策》、《西安高新区“千人帮千企”活动实施方案》等,为创业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撑。
“稳增长”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主基调,核心逻辑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政经观察人士指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立足的西安高新区,进一步通过科创释放“规模效益”,通过产城融合释放消费红利,同时着眼长远动能的培育,或是该区“稳中有进、稳中快进”的三大关键点所在。
(图片来源于西安高新区官网)
跪着看 太猛了赶超伦敦
先有先有企业后有区,只要多有企业,在哪都能实现产值。
房价再涨点还能更猛[笑着哭]
排名在全国高新区一年比一年退后
西安高新区,呵呵一笑而过
高新扩建都拆迁了好几个村划进去了好几个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