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汉爵士在人事调整中,将大部分幕僚资源分配给了杰利科,当时的舰队编制具体如下:
旗舰配置:“铁公爵”号作为舰队旗舰,辅以防护巡洋舰“萨福”号和驱逐舰“橡树”号。第一战列舰分舰队:由8艘无畏舰和1艘轻巡洋舰组成,由海军中将贝利爵士与海军少将伊文·托马斯分别担任正副司令官。
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同样包含8艘无畏舰和1艘轻巡洋舰,指挥体系由海军中将瓦伦德和海军少将阿巴思诺特构成。第三战列舰分舰队:装备8艘准无畏舰和1艘轻巡洋舰,由海军中将布拉德福与海军少将布朗宁领导。第四战列舰分舰队:包括5艘无畏舰和1艘轻巡洋舰,司令官为海军中将甘布尔爵士。战列巡洋舰编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辖4艘战列巡洋舰和1艘轻巡洋舰,由海军代理中将贝蒂爵士指挥。巡洋舰分队:第二巡洋舰分舰队和第三巡洋舰分舰队各装备4艘装甲巡洋舰,分别由海军少将高夫·卡尔索普阁下和海军少将帕肯汉统领。轻巡洋舰分队:第一轻巡洋舰分舰队下辖4艘轻巡洋舰,司令官为海军准将古迪纳夫。此外,还有第二和第四驱逐舰队,共40艘驱逐舰作为辅助力量。除了部署于斯卡帕湾的主力舰队,另一部分轻型舰艇被配置在海峡附近的哈里奇,形成哈里奇舰队,其中包括以两艘轻巡洋舰为旗舰的驱逐舰队。第二舰队则以第五和第八战列舰分舰队为核心,这两支分舰队均由无畏舰构成,属于第二线舰艇,总计拥有18艘无畏舰和4艘轻巡洋舰。与此同时,德国公海舰队在威廉港和易北河口集结,由英格诺尔海军上将统率。德国舰队编制如下:旗舰配置:“腓特烈大帝”号作为舰队旗舰,伴随4艘驱逐舰和其他4艘附属舰艇。第一至第三分舰队:分别装备8艘、8艘和5艘无畏舰,司令官依次为海军中将冯·兰斯、海军中将舍尔和海军少将丰克。以上即为双方舰队的主要编制情况,展现出当时海上力量的分布与配置。德英海军力量部署与战略对比分析德国海军在战争前夕进行了周密的兵力部署。第一侦察集群由5艘战列巡洋舰和1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由海军少将希佩尔指挥;第二侦察集群则包含7艘轻巡洋舰,由海军少将马斯领导。此外,德国还配备了8个雷击大队和2个潜艇大队。除了一线舰队,德国迅速组建了第四、第五、第六分舰队,主要由老式战列舰和岸防战列舰构成,共计14艘无畏舰和7艘岸防战列舰。同时,新成立了第三侦察集群,含5艘轻巡洋舰,以及作为预备力量的第四、第五侦察集群,分别由4艘装甲巡洋舰和4艘防护巡洋舰构成。对比之下,英国海军在兵力上占据显著优势,兵力对比约为3:2。然而,英国海军同样面临挑战:8艘战列巡洋舰中有3艘部署在地中海,1艘在澳大利亚,另有1艘“无敌”号正在维修,预计8月内可恢复。此外,英国还接收了3艘外国订购的无畏舰,但德国海军在本土外的“戈本”号因无法返回而转向土耳其,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兵力劣势。
鉴于这种不利局面,德国公海舰队首要任务是保全舰队,同时利用潜艇和水雷削弱英国舰队实力,以期在兵力均衡时挑战英国大舰队。英国大舰队则具备随时击败出现之敌的实力,因此采取了深远封锁北海的战略。双方均采取了保全舰队的方针,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英国海军对此尤为敏感,正如提尔皮茨的“风险理论”所述,英国舰队一旦主要舰只受损,将面临失去海上优势的危机,直接影响英国的国家安全。丘吉尔所言“我们的海军力量关乎英国的生存”,进一步强调了海军的重要性。英国大舰队总司令的角色更是关键,他几乎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正如“双方能在一个下午输掉战争的唯一人物”所言,凸显了海军战略的关键性。丘吉尔曾断言,德国舰队在本质上更多被视为一种奢侈配置。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若德国持续遵循俾斯麦的政策,避免在海上树立强敌,从而维持英国(拥有全球最庞大船队)的中立立场,那么作为欧洲大陆强国的德国,将能够自由地联合其他力量对抗任何强国,而无海上运输线被切断之忧。在此情境下,一个没有强大海军的德国,其战略地位反而可能比拥有海军的德国更为稳固。然而,一旦德国卷入海权争夺,将不可避免地加剧与英国的敌对关系。威廉二世与提尔皮茨虽构建起一支强大的海军,但这一举措也让德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从军备层面而言,海军的扩张导致了大量人员和资金从陆军中抽调,足以组建两支集团军。此外,这支海军的战略目的及作用亦显模糊。
一旦英国成为德国的敌对国,德国不仅要面对潜在的敌人登陆威胁,至少也要承受海岸线被封锁的风险。若建立海军的初衷是为了阻止敌人登陆或打破封锁,这无疑陷入了一种逻辑悖论。面对海上封锁,德国海军深知其严重后果,正如《1900年德国海军法》序言中所承认的:一场持续一年的海军封锁战,将严重破坏德国的贸易,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