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桃源岭

读经典看 2024-09-06 11:52:43

杭州西湖的桃源岭,我只在导航地图上见过它的名字,却没有见过真实的山岭,大概它已被淹没在丛林之中,从外面路上不能识得其庐山真面目了。

桃源岭的地理位置没得说:就在杭州植物园附近,其南面是灵隐寺,西北面是玉泉山。

桃源岭六号,摄于2021年4月2号

桃源岭最初的名字叫“驼苑岭”。

“驼”字的由来,源于山岭起起伏伏,就像驼峰一样;“苑”,在古代是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一般指帝王的花园。可见,这个“驼苑岭”自古就是个好地方。

在清朝咸丰年间,杭州遭遇到了罕见的旱灾,这在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

当时,禾苗枯竭而死,庄稼颗粒无收。

驼苑岭下有一户姓张的农户,全家老少六口人,遇上这种荒年,日子过得也和其他人家一样,格外凄惶。

起先,一家老小靠挖野菜、捡蘑菇、掏鸟蛋勉强度日;渐渐地,连野菜野果也没得捡了。

临近过年,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这年关可怎么过啊!

年幼的儿子拉住他的衣襟连声喊饿,懂事的

大女儿赶紧牵着弟弟的手说:“我们出去玩吧,玩起来就不记得肚子饿了。”

男人看了看女人,仰天长叹一口气,然后提起一把柴刀就出门了。

“哪儿去呀?”妻子慌忙问道。

“砍柴!”男人憋着一口气说,头也不回就出去了。

“老天啊,我怎么变成这样?”男人心里沮丧地想着,心神不宁。

“就这一次,就一次!”男人心里恐慌地想着。

男人来到驼苑岭上,背靠一棵大树,瞪大一双眼睛,努力做出凶神恶煞的样子来。

他在守株待兔。

等了半天,终于走过来一个人。

他定睛一看,见这人背着一个背篼,里面零零散散地放着几根野菜。

背背篼的走得十分吃力,——原来是个老妪。

唉!树下的男人叹了口气,赶紧过去接过老妪的背篼。

等翻过了山岭,他把背篼交给了她。

“好心的年轻人,必有好报啊!”老妪颤巍巍地说道。

男人望着老妪远去的背影,很想回家,可又无法面对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

他咬了咬牙,在路旁继续等待。

又有一个人走过来了,他是个老者。

这老者穿着不俗,看样子应该是个有钱人。

那老者走到男人身边时,下意识地把搭在右肩上的东西拉下来,换到左肩上,——那是一个钱褡子!

看到这个钱褡子,男人立马横下心来,举起手中的柴刀一挥:“站住!留下一枚铜板让我过个年关!”

那老者却并不害怕,脸上笑眯眯地,麻利地取出一串铜钱递给男子。

男人瞪大眼珠子看着,心想:“还有这事?这哪里是抢啊,分明是送嘛!看这串铜钱,大概二十多枚吧!”

男人瞠目结舌,结结巴巴地说:“不不不,我只要——只要一枚,买米买菜,够过一个年就行——”

男人说着,不由得哽咽起来。

老者笑得更厉害了。

“且先收下,余下的算我借你的,你可以用来做个小本生意。”

老者边说边走,只留下一个背影。

男人愣了半晌,才想起来什么,冲着那个背影喊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家住何方,日后定来还钱!”

那老者并不回头,只是在风中传过来一个声音

——“在下姓陶。”

男人跟着在后面追,可那老者走得很快,像一阵风。

男人只好回家,一步一回头。

男人把铜板悉数交给老婆,足足二十八枚。

凭着这些钱,一家人不仅顺利度过了荒年,还做起了买卖。

男人从别的地方买来粮食,起先只是救济村里的穷人,收个本钱甚至不收钱。

后来,男人口碑人缘甚好,做生意讲求德行,

生意就越做越大了。

这些年来,男人一直在寻找恩人陶公。他把生意交给儿子,成日里在驼苑岭附近转悠,见到穷困潦倒之人,就接济他们些铜板。

遗憾的是,他自始至终没有找到那个老者;而且,问遍了附近的人,人家都说附近根本没有姓陶的人家。

男子整日在岭上走,总觉得这驼苑岭太过荒芜,就和妻子商量,买了很多桃树种在岭上。

“既然我们的恩人姓桃,就栽桃树吧。”夫妻俩都这样说。

小桃树在山岭上,汲取着阳光雨露,长得快极了!

没过几年,驼苑岭上竟植满了桃树。

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繁华灼灼,蜂蝶飞舞,吸引了无数城里人来踏青、赏花。

附近的人家,不仅知道有个张姓的人家,还知道有个陶公。

有人说:陶渊明写过个《桃花源记》,我们的恩人也姓陶,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不如把我们这地方也叫做“桃源岭”吧。

自此,“驼苑岭”就改叫“桃源岭”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