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清官,杀太平军三位“天王”,死后民众自发送行阻塞街市

钧儒说古代 2024-11-16 05:00:20

骆秉章出生于广东花县,虽家道中落但志向高远,历经多次科举失利后终在不惑之年考中进士,开启仕途生涯。

骆秉章自幼便展现出聪慧过人的特质,然而其家庭却在岁月的变迁中逐渐走向中落。但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求仕途的决心,相反,困境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

在科举的道路上,骆秉章可谓历经坎坷。道光二年(1822 年),他第一次赴京会试,无功而返。道光九年(1829 年),再次赴京会试,依然名落孙山。当时,骆秉章的先人源出浙江义乌,而他原名骆俊,三国时吴国的丞相也叫骆俊,因忘了避讳,重了祖宗的名,导致屡考不中。于是在 1829 年,上京赶考再度失利的骆俊,赴礼部呈请改名 “骆秉章”。

道光十一年(1831 年),他第三次上京会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读了三十多年书的骆秉章考中壬辰科第六十名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十七名,朝考入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此时,他已年届不惑,可谓大器晚成。

为官清正,仕途波折

道光二十年(1840 年),骆秉章受命稽查户部银库。在此之前,银库存在诸多非法敛财的 “门路”,库官在清点入库银两时,每一百两多收四两作为 “辛苦钱”,其中二两归库丁,二两归库官和查库御史,查库御史每年能得两万余两的额外收入,面对这样的 “惯例”,骆秉章断然拒绝。

他清查陋规,严格把关,要求库丁们必须严格称量入库银两,若税银数量不足,须补满为止。对于徇私舞弊之徒,绝不手软。

军机大臣潘世恩是骆秉章会试时的恩师,一日,潘家家丁和银号伙计前来交税,称银时却缺了二十五两。库官看在潘世恩的面子上想视若不见,却被骆秉章严厉制止,坚持让潘家必须补足税金。

民国时期瞿兑之所著的《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记载,骆秉章在银库任职期间,诸事皆清廉慎严:

每月仅收饭食银三十八两,每年还分一百两犒赏车夫跟班。

各银号为了收买骆秉章,曾委托其同乡向骆秉章许诺,到任即送上礼金七千两,每年三节(端午、中秋、岁首)再分别孝敬七千两,都被他严词拒绝。他不仅洁身自好,还禁止随从在履行公职时索取分文。

然而,积弊已久的国库亏空问题,并不会因骆秉章一人的正直廉洁而得到彻底改变。道光二十三年(1843),户部银库东窗事发,亏短白银达九百多万两,骆秉章也因 “失察” 而被革职。

直到朝廷彻查后,道光皇帝才发现骆秉章持正无私,于是特颁旨意,重新任命他为五品右庶子,嘱托他将来好好为国效力。

道光三十年(1850 年),骆秉章被任命为湖南巡抚,此时,湖南境内社会治安动荡,全省财政经费捉襟见肘。骆秉章通过调查,发现原因之一出在 “漕粮陋规” 上。

征收 “漕粮” 本是南方官员收入及办公开支的一个重要来源,出自农户纳粮时缴纳各种 “浮收”(即附加费),但大部分 “浮收” 都被各级官吏差役层层盘剥。“浮收” 还因地而异不断浮动,百姓苦不堪言。

骆秉章意识到,要解决税款积欠问题,必须重建漕运新制。他下令限定 “浮收” 的准确细数,还派出廉洁士绅协助稽查,各州县官员若有阻扰一律撤职。据史料记载改制之后:

岁增银二十余万,民乃得减赋数百万。

骆秉章另一个改革税制的重要举措,便是严格整肃地方厘金征收。“厘金” 意为 “一税一厘”,即严格有度地征税,防止地方奸吏巧立名目征收重税,借机中饱私囊。

此外,他还从士绅中聘任专员,通过官绅相互监督的方式,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进一步保障了征税过程的公平、公正。

战功卓著,名震四方

骆秉章在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1852 年,骆秉章在湖南巡抚任上,得知太平军即将进入湖南,便迅速调集兵力。他命令江忠源率领 800 名 “楚勇” 前往湘桂边界堵截,又派刘长佑率 1200 兵勇协助。

这 2000 人马在全州蓑衣渡设下埋伏,成功击毙了南王冯云山。冯云山作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死对太平天国是沉重打击,也动摇了太平天国的军事指挥体系。

同年 8 月,西王萧朝贵率 2000 精锐奔袭长沙。骆秉章亲自组织防御,指挥部队在城南与太平军展开激战。他利用长沙城墙的优势,布置严密防御工事,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在城外与太平军周旋。

在一次关键交锋中,骆秉章亲自指挥炮兵向敌军阵地开火,一发精准的炮弹击中萧朝贵所在的位置,当场将其炸死。萧朝贵的阵亡对太平军士气造成巨大打击,也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实力。

1863 年,担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再次展现军事才能。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军进入四川,意图建立新根据地。骆秉章迅速调集兵力,采取围追堵截战术,将石达开的部队困在大渡河畔。他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在大渡河沿岸设置多道防线,切断石达开的退路,还派出精锐部队不断骚扰太平军,消耗其兵力和补给。

最终,石达开陷入绝境,为保全军将领士兵的生命,不得已向骆秉章请降,但骆秉章并未手软,将石达开凌迟处死。

骆秉章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积极促成曾国藩练成湘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时,在湖南官场屡屡碰壁,甚至遭到湖南提督鲍起豹的武力威胁。

危急时刻,时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力排众议,出面调解,化解了曾国藩的 “永顺之围”。此后,骆秉章对曾国藩领导的湘军给予大力支持,不仅在军事部署、粮饷筹备、兵械补充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更是在曾国藩遭遇挫折时,坚定地站在他身后,为他说话,为他撑腰。

咸丰四年,曾国藩在靖港之战中惨败,湖南官场要求将其撤职查办的呼声高涨,又是骆秉章力排众议,保住了曾国藩的官位和兵权,这才有了后来湘军攻城掠地、平定太平天国的赫赫战功。

可以说,没有骆秉章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曾国藩的崛起,更没有湘军的赫赫威名。骆秉章以其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识人用人的眼光,成就了曾国藩,也为最终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身后殊荣,百姓爱戴

骆秉章一生为官清廉,整顿吏治,惠济百姓,在他病逝后,百姓们用最真挚的行动表达了对他的爱戴与敬仰。

同治六年,74 岁的骆秉章因病,病逝于任上。当时,骆秉章的侄子在为其治丧时,才发现叔叔的所用的家当仅仅只有银子八百两,根本不够善理后事的费用。

清廷战将完颜崇实在获悉这个情况后,被骆秉章的清廉大为感动,便向清廷反映了这个情况。清廷获悉后,下发给完颜崇实五千两治丧,让他帮助骆家来料理骆秉章的丧事。

骆秉章出殡的当天,成都的民众自发罢市缟素,夹道罗拜,送别这位晚清第一清官。当时由于悼念场面太过盛大,官吏们怕出了乱子,便开始加以限制,差一点却激怒了送行的民众们,闹出了乱子来。骆秉章的身后殊荣,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官场上的成就,更是因为他那颗始终为民的心。

骆秉章为官期间,大力整顿吏治,惩贪官锄恶人,使得四川的吏治清明。他还大力举贤,任用年轻的青年才俊和贤士来治理川蜀之地,在这些青年才俊的发挥之下,四川增加了财政收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他的这些举措,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公正与温暖。

他获誉 “晚清第一清官”,实至名归,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骆秉章以自己的清正廉洁,为百姓们撑起了一片天空。

后续,清廷为表彰他生前的功绩,追赠骆秉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按照骆秉章生前的遗愿,骆秉章的家里人,在清廷官员的陪同之下,将骆秉章的棺椁一路护送回了他的广东老家,安葬于佛山南海罗村镇,让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骆秉章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只有真心为百姓谋福祉,才能赢得百姓的爱戴与敬仰。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