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札记】易经到底是怎么来的03?

叶还生说文化 2024-05-12 01:51:54

我们接着说连山易的初步构架,并且先称作古古连山易。

这个古古连山易就是女娲观天发现的【一分为二,又能转三】的“大”道。

也叫中道。

我们昨天说过,这个中是“一三五”的“三”,因为三在一和五的中间。

是天数一二三四五的中心。

当然了,你认真研究女娲的名字,很巧的是可以认为【女娲】这两个字,也是【中】的意思,而且是三个【中】,

女娲,就是【中中中】的转【中】。

为什么呢?

因为【女】字,本身就是【中】的意思?看图:

看第一个甲骨文的字,【娲】字的部首就是【中】字,这就很明显了。

又有人问了,那下边的【中】字为什么有向右边飘的带子,而上边的【女】字却是向左边行礼的。

这个问题很好玩?

我猜测,在老古老古的时代,女人行礼是向着右边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太阳东升西落,向右转,思考天道的女娲也必须跟着向右思考才行。

你看看古代女子行礼时微微下蹲时,双手放在哪一边就知道了。

又有人问了,那就没有左边行礼的。

我肯定地回答你,有。

但你要知道,千万不要那么干,那是给死人行的礼。

所以,最早的易经在女娲时代叫中经。

这个中经,以【一三五】为主,主要是讲了个转中。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抟土造人,就是抟土造三,把三转起来,象个风车车一样,就是“人”,翻译成直白的大实话,就是用土制作一个圭,用来测量和观察太阳的位置,确定节气和四季。

我们来回忆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这个要看山海经原文哦!

《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上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我们来翻译一下。

说,有神十人,是女娲的肠子,化出来的。

这是女娲的心肠,是思考后,呕心沥血化出来的神通。

肠就是月,十神就是十个月,就是定了历法,一年十个月。

女娲之肠,肠是阴阳一体,说的就是女娲知阴阳,创神为历,一年有十个月的神通。

这个一年十个朋的规律,是天地之间,轮回不断,无所不包的法术。

她的横为纬,道为经,阴阳交叉而得一年四季。

又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这是郭璞注的,说是女娲是古代的女神,还是最高的统治者。人面蛇身,人就是她的形态,龙就是它的身体,因为她是女的,所以龙就变成了蛇,蛇不断升腾轮回,就是【三】在不停地转。

所以,这个抟土造人,造的就是“人”字,【人】字转起来就是“大”字,“大”字转一圈就是一个圆,你看看,象不象三星堆那个车轮子。

还有《风俗通》上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举以为人。

女娲在远古洪荒时代,观天观地,知天知地,发现没有人能说明白天地之道和季节轮回,于是是创造了“人”。

怎么创造的呢?用黄土捏了一个三星堆一样的车轮子,最初象在“大奔”的标志,后来改成五行,就是车轮中的五个辐条,就是三星堆车轮的样子。

五个辐条就是定了一个一年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这个五季是在燥与湿的分别上定出来的,就是说一开始只有春、秋两季。

所以,孔子改写的史书叫春秋,而不是叫春夏秋冬,因为最早的历法只有春秋两季,来回南北之间来回迁徙。

后来春秋两季不够用了,女娲才转了三才,转出了四本和五行,就是五季。

无非就是把阴与阳细分了一下子。在阴与阳的中间加入了少阴、少阳。就是一年四季。

但是当时没有少阴少阴的概念,只是发现夏天很长,分了夏和长夏,一个叫开花,一个叫结果。

其实是夏天以猎捕为主,采摘为辅。长夏以采摘为主,以猎捕为辅。

我们再推测一下,当女娲转出了一年十个的历法,那是古人就是定居的生活了,不再迁徙了。

这就是中,不集中,证明生产力不行,认知不行,只有集中,人们能活下来的,才有机会思考天地。

饿着肚子人是没有思想的。

又走偏了,拉回来 ,说抟土造【人】。

造【人】为什么用黄土呢?

黄为中,是大地的姿色,这叫知中,制中,以中,用中,制作了“知中”的“人”。

因为要用历法的道,告诉人们“人”的道理和五季的划分和用法。

说也说不明白,又太麻烦了,于是就用绳子代替了泥土,这叫结绳纪事。

就是用结绳纪事,来记录一年五季的变化情况和发生的大事件。

一结绳就有意思了,因为得结不同的结。

于是就在结绳的过程中形成的最早的先天八卦。

最早的先天八卦表现在器物上就是结在绳子上,不同形态的疙瘩。

这个下面再讲。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先讲道,再讲器。

“人”就是观察天地变化的方法,“大”就是天地变化的名字。

人和大合起来叫道,知【道】的人全是【大人】;用【道】的人叫【人大】。嘿嘿,这两个字好巧。

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所以,道即上又下,上为道,下为器,名为大,性为“人”(这个人是三,会转),即大又转的物和器统一起来,叫中,叫易。

比如,关羽有多长,和云一样长,关羽关云长。

也就是事上万物皆有阴阳二性,合为一体,即隐又显,既有又无,玄之又玄,妙不可言。

即可见又不可见,即可知又无处不知。

所以,小而能大,大而能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越大的东西越虚无,越小的东西越知几。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女娲发现了三生万物,所以女娲的“娲”字上边那口是个字就是π。

女娃不知这个π=3.14,她只会补天,就在这个天大的圆锅里,不断地补五。

你看上图中的那个娲字的右边,呙,就是锅口向下,里边有三个数,一个字竖1,一个是横五,一个是π=3。

有意思不,女娲原来还是一个会算术的女娃娃。

哈哈。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女+呙:女为中,就是道;一为点,就是终,五为叉就是点,π为转就是始。

娲字就是一个由终知始明白【中】的人。

为什么是由终到始呢?

这是易经的理念,也是女娲娘娘观察太阳和月亮的时间。

因为只有在太阳落下的时刻,日月和交叉,才是阳之终,阴之始,太阳落山,月头上山。

好玩不?

而这个好玩的现象,就是个【易】字。

不信你就观察一下,今天晚上8点多的时候,东方苍龙在东南方向45度角的上方,角、亢、氐、房、心全在地面上,而箕和尾还在地面下。

不过,这是伏羲干的事。

女娲娘娘只会看太阳落下和月亮升起的样子。所以连山易就是艮卦来头,日要落,月要出,这就是艮,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所以,你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字。

那就是【婚】。

结婚的婚字,最早的本义应该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女人去找男人,氏是男人。

也就是用太阳落山,月亮出山的交汇时间来观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历法与节奏。

这时的【一】是交汇点,【二】是太阳和月亮,【三】是每天的变化。

这时只有日圭,没有测星术,不会观星。

什么时太阳最高,什么是太阳落下,立个棍子,每天一画点,连接起来,就是下边的图。

简单吧!

古古连山易的来源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三】。

三就是人,三就是转,三就阴阳在转,三就是日落月升,三就是季节的轮回,三就是历法。

天地有节律,可以生万物。

【三】人们看不见。太阳月亮一转就是【人】道,可以看得见。

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是可的,这个“可”是阴中生阳,就是二而一。

道是非的,这个“非”就是阳能生阴,就是一而二。

道是恒的,就心里要有个一一二二,会转个二二一一,这就是“三”,就是转,也就是女娲发明的“人”字型,风火轮。

风为月,火为日,日月为轮,车轮滚滚。

这个【人】字的上边是竖∣,在太极图上是阳鱼中的一,叫雷;下边的是∧,是太极图中阴鱼的二,二四六八,二最小,是阴中的一,叫风。

这就是雷风恒卦。风雷动,万物生,恒也。

日月轮回永不停,子孙万千永不绝。

看看图明白了吗,把那图一折90度,立体再折90度,就是后天的图归于先天的图了。

你看不明白,就想象一下,你看不见你的后面,摆个镜子折一下,脑袋再折一下,就看到你的后面了。

所以,洛书是从地球向太空看,河图是从太空向地球看。

一回事。

这是还没有河图,只有河图的草稿。

当然了,从太空看地球你得跳出宇宙看宇宙,也就是一个人是看不见自己全部的,但神可以。

所以,女娲制作的那个大奔一样的“人”型黄土轮子。就是道和器。

那个三星堆的车轮看着是器,其实是道器合一的神。

这个神就是大。

这个【大】,又能大又能小,就是【太】,象家里的太太,可大可小,在老公和孩子面前大,在婆婆公公面前小。

这个可变的【太】字,又大又小,就是【一】。

就是【太一】,就是初始,就是久远,就是至高无上,就是无所不包,就是【逝远反】,就是【希夷微】。

这个【大】字,上边变成点,就是【元】,就是开始;内里多一点就是“太”,太通透了,一切皆知,知无不包。

所以,就变成了三星堆的车轮子,其实就是【太一神】的图腾。

全是乱猜测,但这个乱猜测,是我眼前能看到的东西。对与不对,笑笑就过了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