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内的标志性建筑——大三巴牌坊

读经典看 2024-02-26 07:34:12

作为一个繁华兴盛的港口,澳门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16世纪中叶开始,澳门逐步处于葡萄牙管治之下,直到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现在,在澳门的历史城区内,依然能见到葡萄牙和中国风格的古老街道、住宅、宗教和公共建筑,它们是东西方美学、文化、建筑和技术相互交融的最好见证。

大三巴牌坊,是原圣保禄学院天主之母教堂的前壁;"三巴",是圣保禄( Sao Paulo )之粵語諧音,前冠以"大"字,乃为区別另一座小三巴教堂。

1603年圣诞节前夕,教堂由耶稣会会士范礼安主持启用,而精致的前壁直至1637年才宣告落成。

前壁遗址宽23米,高25.5米,为巴洛克风格,以花岗岩建成,上下共分五层,上有內容丰富的石刻图案和青铜塑像。

底层正门入口处门楣刻有拉丁文" MATER DEI ",意为"天主之母",两侧有耶稣会会徽。

第二层竖立了四位耶稣会会士圣人铜像:顺次为方济各·玻尔日亚、依纳爵·罗耀拉、方济各·沙勿略和雷斯·公撒格。

在第三层,有圣母玛利亚的铜像矗立在正中,周围有天使浮雕,缀以七头龙,並有一艘葡萄牙商船,伴以汉字警句,该层的兩端,设有中国狮子样式的滴水兽。

第四层中间,置有耶稣基督铜像,两侧有耶穌受难刑具浮雕。

最顶层,以鸽子代表的"圣灵"位于三角楣中央,周围刻有象征天际太阳、月亮和星星。在顶端,还有一枚天主教信仰标志的十字架,凌驾其上。

这个前壁,外观是牌坊样式,而璧上的雕刻修饰全是西方元素,完美地糅合了东西方文化和艺术,为各地天主教堂中所仅见。

1762年耶稣会遭取缔继,学院被迫停办。

1835年,一场熊熊烈火吞噬了学院大部分建筑,而大三巴牌坊饱历四百年岁月洗礼仍恪守本位,成为一代又一代澳门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位于大三巴牌坊内侧的泥墙是以传统材料及技术制成的夯土墙体,是澳门现存较完整和十分珍贵的夯土墙遗址之一。

走近牌坊,触摸斑驳的石墙,想起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成鹫诗《三八寺》:“暂到殊方物色新,短衣长帔称文身。相逢十字街头客,尽是三巴寺里人。箬叶编成夸皂盖,槛舆乘出比朱轮。年来吾道荒凉甚,翻羡侏离礼拜频”,三巴寺全盛时的风华气派仿佛就在眼前了。

"時空穿梭·遊历三巴﹣﹣大三巴牌坊沉浸式数字体验展",藉数字技术、虚拟实境设备,欣然迈出数字化重构大三巴的历史性一步,使那些一代又一代人付出的努力,終可连缀成片、梦想成真,终于可以重现往日的华彩,让人们重遊沉寂百年的绚烂风景和历史时刻,感受"跨越虚实、穿越古今"的一瞬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