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如今,当我再次踏上这片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这里,就是曾经的平顶山4057厂,一个承载着无数三线人青春与梦想的地方。然而,岁月无情,如今这里已成为一片废墟,无人问津。
回想起20世纪60年代初期,那是一个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年代。美国在韩国、日本驻兵,对中国构成威胁;在台湾海峡,美国一直占据并支持蒋介石残余势力侵扰东南沿海一带;在越南,美国的侵略战争愈演愈烈;而在我国的西南部,虽然取得了对印度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但边界局势并未彻底缓和。更不用说西部新疆方向和北部,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局势也日益紧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所谓一、二、三线,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是由中国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三道线形成的地区。三线地区主要包括西南和西北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基本包括四川(含今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山西、河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而平顶山市叶县任店镇胡庄村,就是在这片广袤的三线地区中,国营4057工厂悄然兴起。它始建于1971年11月,起初是四机部五七干校,后来依托干校成立了国营4057厂,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四机部”。
国营4057工厂是一家主要生产军用电台的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师团用短波战术电台和军用接收机及配套的半导体等。在那个年代,这家工厂可是远近闻名的军工小镇,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70年代,军工厂鼎盛时期有3000多职工,生活功能齐全,可谓应有尽有。这里就像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大礼堂、家属院、学校、医院、菜市场、银行等一应俱全,热闹非凡。每天清晨,起床的军号声通过广播在工厂里响起,人们在广播声里睁开双眼,开始一天的忙碌。他们拎着菜篮子去不远的菜场买菜,顺便带回早点,再唤醒上学的孩子,穿衣吃饭。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走进子弟学校里,大人们也匆忙奔向各自的岗位。
那时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乐趣。八小时之外,人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业余生活。串串门、打打牌、聊聊天、钓钓鱼,还有的人在生活区的空地上开出一片菜地,闲时劳作一番,松土、施肥、浇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逢夕阳西下时,便能看见荷锄而归的人们,收获瓜菜的情景。
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十一等重大节日,或者上映“叫座”影片的周末,职工俱乐部内外都会呈现热闹的场景。基本上是职工家属和附近村民各占一半,大家一起欢庆节日,观看电影,那种氛围真是让人怀念。
而工人的文体娱乐更是丰富多彩。厂里每年都举行一次厂运会,有体育队、篮球队和足球队,每年都邀请军工系统的兄弟单位体育队举行邀请赛。那时的工人们不仅有着扎实的专业技能,还有着强健的体魄和团队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国家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着。
然而,进入80年代后,风云突变。改革开放给中国大地带来一派生机,我国从此进入到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新时期。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不畅,交通不便,这给4057厂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使工厂早日摆脱困境,工厂决定在逆境中调迁求生存。
1989年,这个承载着无数三线人青春与梦想的工厂,搬迁至郑州西郊。之后,它改制为郑州欧丽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它的作用。
然而,对于曾经的4057厂来说,它的历史并没有随着搬迁而结束。那片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那些曾经高大宽敞的厂房,那些曾经的热火朝天和战天斗地……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三线人的心中。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厂房已经倒塌,曾经的热闹已经不复存在。只有那些残垣断壁和荒草丛生,还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曾经的历史。走在废墟之中,仿佛还能看到那些曾经忙碌的身影。他们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在厂房里来回穿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这里,已经是一片寂静和荒凉。
岁月无情啊!它带走了那些曾经的美好和辉煌,只留下这片废墟和无尽的回忆。然而,对于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的人来说,这段历史却是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他们曾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他们曾在这里追逐梦想,书写人生。虽然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无人问津,但那段历史却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