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首任省委书记,四位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都是谁?

深更读过去 2024-06-25 05:38:05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4位,他们在建国初都担任过省委书记这一要职,而且还都是第一任,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乌兰夫

乌兰夫出生于一个蒙古族家庭,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青少年时期的乌兰夫就热情投身革命事业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乌兰夫进入北京蒙藏学校学习。结识了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回国后,乌兰夫在内蒙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日本入侵东北以来,又妄图入侵内蒙。而在日本人的策反和煽动下,德王决心要投靠日本人。在这一危险情况下,时任中共西蒙工委主要领导人的乌兰夫孤身一人前往险境,反复劝说德王“不能成为出卖民族历史的罪人”,但收效甚微。

1936年,乌兰夫领导发动了百灵庙暴动,加入国民党傅作义的抗日行列,乌兰夫将部队改编为蒙旗保安总队。后来,他又乌兰夫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对部队进行改编整顿,称新三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乌兰夫继续在内蒙从事革命工作,担任蒙绥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他解散了以蒙奸博英达赉为首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并组成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任主席兼军事部长。

1947年5月,乌兰夫领导组建内蒙古自治政府,被选为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夫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书记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1955年授衔,乌兰夫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唯一一位蒙古籍的上将。

苏振华

苏振华是湖南岳阳平江县人,受革命的影响,小小年纪的他就参加了了少先队,还当上了队长。1930年6月,苏振华带领37名少先队员加入了彭老总的部队,并入了党。

苏振华是政工干部,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后随部长征,又任红4师第1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

抗战开始后,苏振华随罗瑞卿率领部分学员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办学。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后为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政治委员,曾与杨勇一起组织指挥潘溪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5兵团政委,邓小平曾评价说:“苏振华是最能打仗的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苏振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贵州省委书记,领导贵州军民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1954年4月,苏振华调离贵州,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任海军政委。

1955年授衔,苏振华凭借赫赫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

宋任穷

宋任穷是湖南浏阳人,曾担任小学教员,受湖南进步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入了党。1927年9月,宋任穷作为浏阳县工农义勇军第四团第二中队党代表,跟随毛主席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又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宋任穷是政工干部,先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斗争,也曾担任师政委一职。长征期间,宋任穷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他和团长陈赓率红军干部团为掩护中央军委英勇作战。

红军到达陕北后,宋任穷担任红28军政委,和28军军长刘志丹共同战斗。在刘志丹牺牲后,红28军军长之职便由宋任穷担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任穷任八路军第129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到了1938年3月,宋任穷率骑兵团和一个独立支队奔赴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宋任穷作为冀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领导冀南军民,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打响后,宋任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政委,到了1949年初,宋任穷担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政委。他带领安徽人民组织数十万民工日夜赶送军粮,筹集渡江船只,支援渡江战役。

没多久,宋任穷调任南京,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协助刘伯承同志进行接管工作。到了1949年夏天,宋任穷担任了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团长,率部挺进西南。此后,宋任穷被任命为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他也成为建国后第一任云南省委书记。

宋任穷在云南任职不满3年。1952年,他离开云南,调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到了1954年,宋任穷出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协助罗荣桓处理军委总干部部的日常工作。1955年的大授衔,宋任穷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震

王震和宋任穷是老乡,1922年到长沙从军,后当铁路工人,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曾经担任过工人纠察队队长。1927年,王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王震辗转长沙、武汉等地,坚持从事工人运动、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后来,他也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担任过代理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委员、省军区代理司令员。后来,王震更是担任了红6军团的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王震任第120师359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数次伏击日军,创建了以恒山为依托的雁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为了保卫陕甘宁,王震率部回师陕北,并领导359旅开展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旗帜。

抗战胜利后,王震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来,在彭老总带领下,开始了解放大西北的作战,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军长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此后,他主动要求进军新疆,率部冒着风雨严寒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而王震则在此后被任命为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

在新疆,王震率部投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中,在极其困难的自然条件下,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953年,王震调离新疆,先后担任过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国家农垦部部长。但他此后多次回到新疆,并把新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