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溥仪退位后,大清国库还剩下多少银子?说出来你或许会怀疑

历史战争 2024-10-22 07:46:32

国库是一个国家财政收支的保管以出纳机构、这个机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之后,就出现了大府、内府、外府等类似“国库”职能的机构。

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直都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制度,理论上来说,世间的一切都是皇帝的。那么那俩俩说,国家的钱也就是皇帝的钱了?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国库中的钱财俱都是取自于人民的税收,那么理论上来说。国库中的钱财就必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皇帝的私产是并不和国库挂钩的。明朝时期朱元璋就创立了“内帑”制度,皇帝有自己专门的私产。

“内”即内府,意味着皇室的仓库。而“帑”念作是“ tǎng”,指代的是库里的钱财,公款的意思。至于“内帑”很简单,就是皇室的公产。而这一点,其实在汉朝时期就有雏形了,在《汉书·匈奴传》之中这个词语就曾出现过:

“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

所以至少是自明朝开始,国家的公款与皇帝自己的私产就已经分开了。而清朝承明制,皇帝的私产与国库依旧是分开的。若是没有必要,没有皇帝是会动用国库里面的财产的。

所以到明清两代,国库之中的财产支出俱都是用于民生。于是,要想了解这个国家的繁华与否,也是只要看国库便可以窥见一二,再不济便看皇帝的“内帑”,一个国家的大概情况也就了然于胸。一个国家在落寞的时候,他的国库必定不是很丰满的。

就比如说明朝灭亡的1664年,李自成带军队攻入北京,他们一共在北京待了40多天。用尽手段拷问大小官员“追赃助饷”,得银甚巨。那皇宫自然也没有拉下,那时候李自成搜刮了多少钱呢?有史料记载:

“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贼淫刑所得,扬言获之大内,识者恨之。”

“余宫中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钿丝装嵌,剔剥殆遍,不及十万。贼声言得自内帑,恶拷索名也。”

单单一个“宫中久以如洗”,且大顺军就连门环,镶嵌的金丝银丝,甚至是餐具都给“剔剥殆遍”。而宫中的藏银也已经''不足十万'',所以当时明朝的财政,可见一般,是为亡国之象也。

当然,明朝再落魄也没有清朝落魄。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曾经是辉煌过的。根据1820年清朝内务府的文献记载,当时的清朝的黄金储存量不少于800吨,而白银则是“不可计数”。

本来因为闭关锁国,清朝的东西只对外卖而不回流。世界上的白银几乎都是如流水一般的涌向中国,但从不外流,那时候清朝的白银储存量堪称世界第一。单论白银来看,说中国那时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没人不服。

但是到了清晚期的时候,同样是因为闭关锁国,清朝面对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场面。清政府一直都是处于割地赔款的处境之中,并且不断的转让海上的税收。在这样入不敷出之下,慈禧太后还一直都是穷奢极欲。

甚至到后面还要动用国库之中分拨给海军军费的那一笔银子,来给自己过寿。其实自这就已经看出来清朝的颓败之势已不可阻,很明显是因为“内帑”之中没钱了。才伸手动用国库的银子,所以清朝的灭亡是已经可以预见的了。

至于清朝在1912年溥仪退位之后之后,新上任的民国政府去国库之中取钱的时候,国库账面上只剩下了十个银元,竟也没有那么惊奇了。堂堂一国之库,甚至连一般百姓家都比不上,仅剩了十个银元。不论是有人携款潜逃,还是做假账,还是真的只有这么多。都是中国的怪,都是那时中国的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