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内卷?现在,让年轻人头疼不已的内卷问题,在历史上早就出现过了。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为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大统一王朝奠定基础。在《商君书·垦令》1章中讲道:让官吏必须完成当天的任务,这样官吏就没有时间向人民谋取私利,农民就有时间耕种了。
在《农战》1章中,商鞅又提出:不因为谄媚就给人官职权利,这样就会没有阿谀谄媚之风;不推崇《诗》《书》,不推崇商业,农民就会安心种地。任何人只能通过耕地和战争获得尊贵的地位和财富,国家就能超越6国。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让官吏必须完成当天的政务,这让秦国在实行集权的制度的同时,极大程度限制了官吏腐败的问题。集权的统治也成为后世2000多年各朝代效仿的榜样。
商鞅重视农战的方法,为秦国超越6国奠定了基础。但在嬴政统一6国前,法家的另一位人物,韩非子对已经发展壮大的集权国家秦国,提出了如今秦国严重的问题,韩非子在《五蠹》1章中写道:古代男人不耕田,女人不织布,吃果子穿兽皮,不做劳力就能活得很好。那是因为人少而财富多。现在人们生5个孩子还不嫌多,五个孩子又生五个,爷爷还没死,就有25个孙子了,现在的人多财富少,干的劳累得到的还少,所以人们都在争,即便惩罚加重了都不管用。这就是内卷。韩非子2000多年前说的问题,放到现在,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内卷老早就有了,只要人多了,僧多粥少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就发生了。尤其是当资源的增长速度慢于人口需求的增长速度的时候,内卷就开始了。
那么,该怎么避免内卷呢?对此,我国古代的统治者们想到了3个办法,
1是对外扩张,没办法解决分资源的人,那就增加可分配的资源总量。只要资源增加的速度超过人们的需求增长速度时,内卷就不会发生了。
秦国统一6国,获得了6国的土地和粮食,给秦国人带来了极大的资源,随后秦军还攻打长城以北和岭南地区,大大的扩充了秦国的疆土。蛋糕做大了,自然就不担心不够分了。
汉朝在经过文景之治后,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土地能承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极限。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开始攻击岭南、辽东、西南,甚至北击匈奴,把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都拿下来了,汉朝的疆域由此扩大了一倍。到了唐朝时期,唐朝的疆域甚至扩展到了中亚地区,唐朝人的足迹遍及中亚、印度、日本、朝鲜、突厥等地,这些地方的人也纷纷不远万里来唐朝朝拜,盛唐时期的万国来朝可不是吹出的。
以上这些朝代都通过扩张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
2是内部提高,宋朝最开始也是想走出去的,宋太宗赵光义接过哥哥赵匡胤的班后,也是在努力扩大版图的,可在收服幽州的时候战败了,赵光义乘着驴车从高粱河逃跑,成就了高粱河车神的诨名,当然,宋朝经此一役后,就没有再对外扩张的动力了,反而开启了内部提高的程序。宋朝的商业发展,农业精耕细作,瓷器越来越精美,就是提高质量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内部提高和内卷不同,内部提高是尽量开发内部有待开发的资源,比如精耕细作,重视商业,提高瓷器质量,这些都是在开发有待开发的资源,而谈不上卷这个词。
3是公平,在僧多粥少,大家蛋糕都不够分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平均分,也就是公平。历史上,当对外扩张不动,内部提高到一定水平不能再提高的时候,总会爆发农民起义。历代农民起义的核心诉求都是“均田地”,把地平均分。其他的可以不管,但地作为种粮食解决生存问题的资源,必须平均分。
清朝末期中国已经有4亿人,人均占有的土地已经从唐朝的人均百亩,缩减到了人均十亩,资源如此紧张,人作为资源本身,也极其便宜。影视作品里,当教员讲“人”这个字时,村里的小孩回答到:地主是人,我们不是人,我说我们是牛马,奶奶说我们连牛马也不是。当然,极度向内扩张也留下了很多弊病,比如裹小脚等存天理灭人欲的东西。
从上帝视角上看,中国东边是大海,西边是高原和荒漠,清朝在陆地上的扩张已经走到了极致,加上人太多,机器和工厂不需要,工业自然也就无法产生。所以,历史发展到这里,清朝的困境已经是历史的必然。
现在,我们面临的内卷,从历史上依旧能找到相似的地方,并且,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做好内循环,让大陆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资源,并且利用好资源。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扩展开外的市场,国家的影响力也紧随其后,跟上去成为企业的后盾。得到这些资源,内卷的问题也自然会得到解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需要的是资源,限制国家发展的资源,最主要的是石油、煤、天然气等工业能源,这些工业能源多的国家,发展空间就高。这些工业能源少的国家,发展就要受到限制。出于特殊的资源条件,我国发展电力、核电、人造太阳等技术,也是在未雨绸缪。
总的来说,水满则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多了,资源不够分了,内卷就成了必然的趋势,内卷到一定程度,如果不解决就会有很多麻烦。俗话说堵不如疏,根据历史和客观的规律,正视并解决内卷的问题,帮助年轻人走出当下的困境和困惑才是正道。
对此,大家对于资源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对于内卷,又是怎么看的?欢迎点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