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的真迹《鸭头丸帖》被书法界称为一字千金

义哥记录文物 2024-12-08 08:42:38

它是王献之少有存世的真迹,曾被书法界称其一个字就价值千金,它不但是上博的镇馆之宝,更是国家一级文物,它就是当年被大宋王朝一直收藏在内宫的《鸭头丸帖》。

图一

在公元 344 年,一位书法、诗歌、绘画领域的巨星诞生了,他便是王献之,字子敬,来自山东琅邪临沂。王献之是东晋王朝尊贵的驸马,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更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他与父亲王羲之在书法界并称为“二王”,更是当时的四贤之一。

图二

自幼,王献之便追随父亲王羲之踏上了书法的求学之路。成年后,其才华深得宰相谢安的赏识,而后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要职。他的情感经历也颇为波折,先后迎娶了郗道茂和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图三

然而,命运的时针在太元十一年(公元386 年)停摆,年仅四十三岁的王献之病逝,谥号为宪。

王献之在书法上造诣极高,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其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行草书笔法灵动,纵逸豪迈,气势磅礴,对后世影响深远。

图四

这幅闻名于世的《鸭头丸帖》是王献之写给友人的一封短短 15 字的书信,具体内容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原来,当时有人服用过鸭头丸后觉得效果不佳并告知了王献之,王献之服后同感,便约朋友明日相见探讨。此帖为行草字体,墨色枯润恰到好处,用笔疏密有别,笔锋灵巧多变,字间虽有断连,但断处气势依旧贯通。

图五

王献之所在的家族世代信奉天师道,他对老庄学说和神仙之术深信不疑,其与道教人士往来密切,还坚信丹药能让自己长生不老,没想到因常服丹药使其疾病缠身,鸭头丸便是其服用的丹药之一。

图六

可惜的是,王献之的遗墨留存极少,远不及其父亲王羲之的丰富。而这珍贵的《鸭头丸帖》,命运多舛。早在北宋太宗时期就被珍藏于皇宫大内的秘阁,宋徽宗时期藏于宣和内府。南宋高宗赵构也对其钟爱有加。南宋亡国后,它流入元朝宫廷,元文宗图帖睦尔欣赏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的才华,将帖赏赐于他。元文宗离世后,柯九思晚年受蒙古贵族排挤,携帖隐居松江(今上海)。

图七

明朝时,《鸭头丸帖》重回皇宫。明万历年间,其又散落民间,崇祯年间,先后为吴用卿、吴新宇等收藏家拥有。清朝光绪年间,其主人又换成了徐叔鸿。民国时期,被鉴赏家叶恭绰所得。最终,叶恭绰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国家一级文物!而它上面多达二十多枚收藏者的印章和多幅题跋便是其有序流传一千多年的最好见证,一千多年前的书法作品能够有序流传到现在实属不易,今天的我们能看到这副作品感到非常荣幸,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图八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