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人际关系总是很糟糕?可能是自我乱套了

不执的小世界哦 2024-10-06 22:32:43

法国作家埃尔文说:

“拥有好的心态,就算眼前的现实惨不忍睹,命运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很多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怎么去应对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总是很糟糕,身边连个交心的人都没有,那他要么习惯指责他人,要么习惯讨好他人。

而这两者,都是混乱的自我状态造成的。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原本爱玩爱闹的蛤蟆先生突然抑郁了。

他感觉自己很糟糕,身边的人都很讨厌,对他充满恶意,只能把自己一直关在蛤蟆庄园里。

在他消沉的那些日子里,原本生机勃勃的蛤蟆庄园变得破败,校董的位置也差点被獾抢走。

好在,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帮助下,蛤蟆实现了二次成长,抑郁好了、工作规划有了,与他人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蛤蟆能够实现二次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从苍鹭那里了学习到了跟自我状态有关的知识,并找到了让自己处于【成人状态】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蛤蟆到底是怎么收获成长的。

三种自我状态

为了帮助蛤蟆更好地探索自我和个人经验,苍鹭仔细地向蛤蟆介绍了人类的三种【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我们可能会表现出孩子气的行为,如愤怒、悲伤或兴奋。

“父母自我状态”,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

当我们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会像父母一样批评、安慰或指导他人。

“成人自我状态”则是我们的理性部分,它帮助我们根据事实做出决定。

在咨询过程中,蛤蟆慢慢意识到,过去的他,要么处在【儿童自我状态】,要么处在【父母自我状态】,极少处在【成人自我状态中】。

这就导致他要么处理事情很幼稚,通过撒泼打滚、各种捣蛋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要么在心里偷偷把所有责任推给别人,偷偷指责他人对自己不好。

通过对这3种自我状态的了解,并且回忆自己过去的种种表现,蛤蟆开始理解自己的坏情绪,慢慢学会了如何与坏情绪共处。

处于何种状态,在于你的选择

苍鹭说,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这三种自我状态。

长期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会表现得胆怯、逃避、需要依赖别人、喜怒无常;

而长期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人,则很容易对他人产生不满,从而时常指责或批评他人,严厉而固执。

人只有处于【成人自我状态】的时候,才能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共事。

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中认为,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风格在童年即已形成,极难改变。

蛤蟆虽然从父亲那继承了别人永远也无法拥有的财富,但是因为他的【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早已经根深蒂固,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被激发出来。

可尽管如此,要让自己处于何种自我状态,选择权一直在蛤蟆自己手里。

当他真正想要为自己负责,他便选择了进入【成人自我状态】,真正为自己负责。

为了避免总是进入这两种自我状态,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设置一个刹车和过滤器。

当我们感受到情绪不对的时候,不妨暂停做出反应,在大脑的过滤器里仔细地琢磨一下,这种情绪到底来自“儿童自我”还是“父母自我”呢?

如果感受到了“儿童自我”,不妨问一下自己,作为一个成人还应该像儿童一样胆怯、逃避、需要依赖别人的认可或评价吗?

如果感受到了“父母自我”,就问一下自己,有必要模仿原本就不赞同的父母去指责或批评别人,向别人或向自己发火吗?

心理学说,看见即疗愈。

当你看到自己处在哪种自我状态,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并生出自我负责的力量。

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在第一次咨询时,蛤蟆并不相信心理咨询能让他好起来,他去见苍鹭,不过是为了应付朋友。

苍鹭知道后,直接拒绝为他服务,并告诉他,这个世界上能够治愈蛤蟆的,只能是他自己。

在后来的咨询中,苍鹭通过对自我状态和人生坐标两个大方向,帮助蛤蟆真正看清楚自己的思维模式,终于让蛤蟆慢慢痊愈起来。

从蛤蟆的经历里,我们看到,必须由当事人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去改变,改变才会真正发生。

书中说,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

只有你愿意让自己呆在【成人的自我状态】中,打从心底里愿意为自己负责,才会在与人交往时不卑不亢、善良友好。

你如果真的想变好,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但如果你总是在观望犹豫,那么终究一事无成!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