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林海雪原》创作密码:向《三国》《水浒》等名著学习写作

祺祥阅览生活 2024-12-26 02:19:43

东坡先生有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意思是说,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地再去诵读,书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并明了其中的寓意。

东西方小说在下也读过几百部,其中《林海雪原》、《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读得比较多的书。近日重读这三本书,无意之中似乎发现了作家曲波在创作小说《林海雪原》过程中向《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学习借鉴的一些秘密,因此写了此文。

众所周知,《林海雪原》是 作家曲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7年9月首次出版。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 而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这部小说拍摄的电影《林海雪原》,曾风靡全国。由该小说片段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更是家喻户晓。

《林海雪原》几十年来一直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该小说被公认为是整个“十七年文学”发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并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诗人、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专家何其芳在《我看到了我们文艺水平的提高》一文中说:“在当时读完后我就想,(小说《林海雪原》,笔者注,后同)作者一定很得力于我国的古典小说,因为从其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学习古典小说的写法的痕迹。”

诗人何其芳

作家侯金镜在《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一文中说:(《林海雪原》)作者把主要英雄人物“都放在重大冲突和惊险的情节中去表现,并且适度地夸大了他们的行动”,“就必然显出了传奇色彩”。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在《〈林海雪原〉的现代传奇与写真》一文中说: 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与中国极其丰厚的传奇文学传统有很深的联系,它的文本结构、叙事方式、人物设计明显发生了向中国民间武侠、传奇小说传统审美口味上的倾斜与仿制,是现代革命的逻辑和传统传奇文学逻辑之间达成的妥协。

以上三位学者在评论小说《林海雪原》时,都提到了作者创作时学习了古典小说的写法和其与传奇文学有很深的关系,至于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究竟是如何学习古典小说写法的,三位学者则语焉不详,没有展开来说。今天我想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底。

笔者认为,曲波在创作小说《林海雪原》时向《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经典学习借鉴是有迹可循的。

下面我来谈谈具体细节。

一、《林海雪原》中的悍匪许大马棒身上有十分浓重的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的影子(当然,前者的份量与后者远不在一个级别上)

(1)、董卓的残暴和其下场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东汉著名的女文学家、诗人蔡文姬在其名作也是史诗——《悲愤诗》中真实地记载了董卓的残忍嗜血等暴行: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因此,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董卓专横跋扈,“逆天无道” “人神共愤”,这是有史实为依托的。

董卓不仅犯下弑君之罪,杀皇帝杀太后;又杀大臣;还杀良民,视百姓如草芥。即便已位极人臣, 他却还肆无忌惮地在洛阳郊外,干着杀良冒功的勾当。董卓时常带着军队出城去祸害百姓。在阳城这个地方,这个坏家伙纵兵围住正在进行社赛的村民,杀光所有男子,并凶残地割下一千多个头颅,血淋淋地并排摆在车辕上,还掳走了所有的妇女和财物。等回到洛阳后,董卓竟命令手下集中焚烧头颅。

《三国演义》第4章《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写道:

“(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军阀董卓

董卓的残暴激起了全天下人的愤怒,十七路诸侯群起而讨伐,但却奈何不了他。东汉司徒王允想方设法使用了连环计,董卓最终被吕布杀死并被老百姓点了天灯,总算是罪有应得。

(2)、许大马棒的嗜血与其结果

在《林海雪原》第一章《血债》中,许大马棒纠集两百多残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杉岚站惨案”,先是杀害了九位村干部和许多无辜群众,后又残杀了鞠县长等九位土改工作队成员,并将被害者头颅挂在树上,制造了极为血腥的恐怖气氛。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杉岚站惨案也确有其事:

据黑龙江宁安县志记载, 1946年6月,残匪马喜山、许大马棒策反了黑龙江宁安县沙兰镇区政府保安队排长石明山、班长许建勋,6月14日晚,马喜山、许大马棒率土匪百余人直奔沙兰镇,在叛徒接应下,偷袭了区政府及驻军营地,二支队六连李连长、刘指导员及10多名区干部和战士英勇牺牲,这次血洗沙兰镇血案就是《林海雪原》一书中描写的“血染杉岚站血案”。

因此,小说《林海雪原》以史实为依托,在第一章《血债》中这样写道:

“少剑波又向前走了几步转过墙角,一眼看到的是更为触目惊心的惨状。

是在饮马井旁的大柳树上,用铁丝穿着耳朵,吊着血淋淋的九颗人头。这些被害的人头,个个咬牙瞪目,怒气冲天,标志着他生前的仇恨。这仇恨虽死犹未息。

人头旁边,悬一块大木板,上写了八个字:‘穷棒子翻身的下场’。

少剑波气愤得全身像铁块一样,他转回身走到铡刀旁。”

许大马棒的倒行逆施,引来了解放军大规模的剿匪军事行动,最终,许大马棒匪帮被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彻底消灭。

二、《林海雪原》“青年猎手导跳绝壁岩”与《三国演义》“邓士载偷渡阴平 ”情节是惊人的相似,几乎是如出一辙

(1)三国末期魏国名将邓艾偷渡阴平行程七百余里,从巅崖峭壁、不能开凿的摩天岭裹毡滚下,二千军鱼贯而进度过了摩天岭。

《三国演义》在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中写道:

“行军二十余日,行程七百余里,全是巅崖峻谷无人之地,前有一全是巅崖峭壁、不能开凿的摩天岭……艾取毡自裹其身,先滚下去。副将有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

邓艾率军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

邓艾偷渡阴灭蜀路线

邓艾偷渡阴平最终灭亡了蜀国,但由于自己忘乎所以和钟会向司马昭进谗等各种因素,邓艾父子最终被监军卫瓘所派的将领田续带兵杀死,结局十分悲惨。(2)、小说《林海雪原》中少剑波带领小分队奔袭绥芬大甸子残匪,姜青山先讲猎手李猛等人的传奇故事,并导跳绝壁崖,帮助小分队征服了绝壁岩,避开了敌人的正面侦察视线,攻敌不备。

《林海雪原》第二十七章“青年猎手导跳绝壁崖”这样写道:

“这次的这条秘密路,最低的行程有七百里( 诸君请看,小分队行程与邓艾偷渡阴平一模一样长),才能到绥芬大甸子。 ……这条路全是少有人迹的原始处女林(与邓艾偷渡阴平“全是巅崖峻谷无人之地”惊人的相似 ),只有通过这里,才会最大限度地出敌不意。路上将不知要碰到多少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所给予小分队的困难。……

第二天清晨,雪止云散,小分队行进在日明地新的世界里。现在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天下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里。……”

“那恐怕困难,”少剑波摇摇头指了一下地图,“大完颜分水岭不是有一道横断三百多里的绝壁岩吗?”

“那不要紧!”姜青山笑道,“不错,这座绝壁岩是向来没有人攀登过的,齐刷刷就像一刀切下的一样(与邓艾军滚下而渡过的摩天岭又是惊人的相似),谁也不敢去碰碰它。可是中间有个三关道,只要有胆量就可以下得去。”

姜青山详细地讲述了三关道(以下有个传奇故事)。

原来从前有几个老猎手,为首的名叫李猛,四十年前在这里驱逐了一群山羊。这群二百多只的山羊,在他们围成的猎场上急奔急驰,到了绝壁岩,李猛命令他所有的猎手一阵激烈地射击。这群山羊在惊恐的急奔中立不住脚,闯下百丈高的绝壁岩,全部摔死。

唐代传奇中的“风尘三侠”

可是李猛的猎队追到绝壁岩顶,无路可下。如果绕道三百里到绝壁岩的尽头再回来取羊的话,就会被别的猎人抢去。于是李猛便吩咐一定要在绝壁岩上找道,找来找去被李猛发现了一处地方。……

在绝壁岩上发现有五个大搁台,上边的两个有条大石缝相连,中间的两个又有一条大石缝相连,最下边的一个一条大石缝直通岩底。

他们发现了这个地方,就做了一次冒险的试验。

“绝壁岩绝不了英雄好汉的道路!”李猛第一个从岩顶跳下第一个搁台,然后在百丈高的石壁上攀着大石缝,全身贴在石岩上,就像壁虎爬墙一样,全身每一块肌肉都抓在石岩上,贴攀到第二个搁台。又从第二个跳下第三个搁台,再从第三个又贴攀到第四个。再从第四个又跳下第五个,最后从第五个贴攀下沟底。就这样绝壁岩被好汉征服了,在征服中被摔死三个猎手(故事多么惊险传奇,代价又是多么沉重啊!)

绝壁岩

……为什么起名三关道,因为要走这条路,当然不是平常的走法,也不是一般的攀登。第一必须跳三跳;第二必须贴三贴;第三到了沟底,要上那岸还必须爬三爬。这九个动作合起来就是“跳三跳,贴三贴,爬三爬”。所以起名叫三关道。

姜青山最后唱出一段在猎人当中流传着的一支歌谣:

绝壁岩,考英豪,

天生好汉的三关道。

贴三贴,跳三跳,

力尽三爬更险要。

如无包天的胆,

不要嘴上噪。

大家听了姜青山的述说,特别最后那几句富有鼓动性的歌谣,每个人都鼓足了劲,紧张得好像就要跳岩一样。

“怎么样?同志们。”少剑波笑嘻嘻地向大家问道。

“有英雄路,好汉就能走!”

“英雄开了道,咱就能跟得上!”

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现在小分队开始跳了!虽然结好了绳索,可是谁也不用。第一个是刘勋苍,第二个是栾超家,第三个是孙达得和小董。接着小分队像一丸一丸的小石子一般,跳下第一个搁台(这情节真够传奇啊!)。这绳索只有少剑波、杨子荣和白茹三个人用了。

当小分队全下到第一级搁台,姜青山将岩上绳头解开,扔下搁台。

接着栾超家、刘勋苍两人开始第一贴。为了用大绳作为贴路上的保险带,他俩还背拉着沉重的大绳子。孙达得留在最后,等小分队全贴过去,他解绳子头。

小分队就这样地走了三关道,征服了绝壁岩(与邓艾军翻越摩天岭何其相似啊)。他们欢笑地唱着姜青山述说的歌谣……小分队一齐举起枪来,向岩顶高呼了几声:“再见!一路平顺!再见!”

小结:小分队在少剑波率领下,由姜青山导跳,征服了绝壁崖,最终消灭了最后也是最大的一股残匪——侯殿坤、谢文东、马希山股匪。

四、惊人相似、皆大欢喜的结局:《林海雪原》结尾,小分队主要成员新任职务与《水浒传》梁山好汉排座位

(1)、《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样写道:

“话说宋公明一打东平,两打东昌,回归山寨忠义堂上,计点大小头领共有一百八员,心中大喜。……

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

宋江唤过圣手书生萧让,用黄纸誊写。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观看良久,教萧让从头至后,尽数抄誊。

石碣前面书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天勇星大刀关胜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石碣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

地勇星病尉迟孙立 地杰星丑郡马宣赞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百胜将韩滔

地英星天目将彭玘 地奇星圣水将单廷圭

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 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

梁山泊忠义堂上,号令已定,各各遵守。宋江拣了吉日良时,焚一炉香,鸣鼓聚众,都到堂上。宋江对众道:“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罡地曜相会,必须对天盟誓,各无异心,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一同保国安民。”众皆大喜。

(2)、《林海雪原》第三十八章——《铁流》是这样描写小分队主要成员等人新任职务及其排名的:

冬去春来,大地万物俱苏,一切的一切充满了新的活力。

雄巍的长白山,一片碧绿,呈现着锦绣景色。恰似万宝库在闪闪放光。

整个的牡丹江市,沉浸在紧张愉快的劳动旋律中。……

牡丹江水,汹涌澎湃,浪头滚滚,犹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

牡丹江市南郊,海浪飞机场旁的碧绿草场上,集结着千军万马,歌声冲天彻野,战马咆哮嘶鸣。雄武威风的野战军,在待命出发。所有的指战员一个心,一个意志:“挺进!插到敌人的心脏去!毁灭蒋军主力!”

行列里有新任团长少剑波,和他的老战友前任团长现任团政治委员王景之,还有他小分队中的战友——新任侦察参谋杨子荣,新任英雄连连长刘勋苍,副连长董中松,新任侦察通讯连连长栾超家,副连长孙达得,新任警卫连(夹皮沟工人连)连长李勇奇,副连长姜青山(看,小分队主要成员和夹皮沟的主要好汉的职务都有了新变化)。

广场的周围,站满了汉、朝、蒙、鄂各族及士农工商各界欢送的人群,他们怀抱鲜花,手擎红旗,在欢送他们心爱的子弟兵……

少剑波在马上掏出日记本和钢笔,翻开日记本的新的一页,飞快地写着:

新的斗争开始了!……

诸位朋友,读到这里,您有何想法?您觉得作家曲波在创作《林海雪原》时对古典小说写作手法的学习借鉴是否有新的发展?是否成功?我期待您的回复与评论,谢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