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之子回国讲学,建议共产党改名,邓小平掐灭烟头后哈哈大笑

历史在现 2024-12-04 12:32:57

改革春风拂中华,政府盛邀华裔英才归。电机领域巨擘陈树柏,携科学瑰宝,应召回国传经授道。

陈树柏,1955年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电机工程毕业,后深造于伊利诺斯大学,获硕博学位。在美圣卡勒拿大学执教,因融合理论与实践于科研,硅谷高科技界声名显赫,终获1979年美国“总统特别奖”。

鉴于其在高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中国政府部门两度致函,诚挚邀请他归国,分享智慧,启迪后学。

陈树柏身世显赫,其父陈济棠乃国民党时期广东政要、陆军上将,与中共曾有对峙。陈树柏亦投身国民党军,解放战争时与解放军交锋,这份经历让他内心交织着复杂情感与顾虑。

陈树柏心怀故土,渴望为祖国效力,经深思熟虑,他提笔向邓小平致信,以探询为国效力的可能。

陈树柏速获钱三强副院长亲笔,转达邓小平盛情相邀,诚邀其归国授课。信中鼓励他打消疑虑,安心归来。

陈树柏夫妇受邀赴京,在中科院讲学,期间获邓小平等领导人接见。邓小平亲切表示:“海外朋友回来交流,我们热烈欢迎;台湾同胞探亲,亦同等欢迎。”

深受邓小平热情感召,陈树柏即时慨叹:“身处异乡的中华儿女,无不企盼祖国一统、昌盛富强。”

陈树柏归国见闻深刻,建设性建议中肯。他呼吁大陆在现代化征途中,应精心规划科技教育蓝图,倾注心血于未来人才培育,确保持续发展动力不竭。

谈及陈树柏,其父陈济棠,广东军阀界的重量级人物,难免成为焦点,让陈树柏略感微妙。中共对军阀多持批判态度,陈济棠曾掌舵广东八年,其评价令人揣测。

邓小平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令陈树柏动容:“令尊粤地执政八载,功绩卓著,至今仍为广东老一辈所深切缅怀。”

陈树柏惊愕于邓小平对其父的公开赞誉,随即谦逊回应,称自己年幼无知,往事细节未曾洞悉。

邓小平对陈济棠的赞誉非空穴来风,陈济棠1929至1936年主粤期间,于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均实现显著发展,其贡献有目共睹。

陈济棠主政时,正值国民党围剿红军之际,双方虽有交集,但此秘密久藏不露,连其子陈树柏亦未曾闻父亲谈及。

不久,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先生的回忆录《岁月印痕》面世,悄然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面纱。

蒋介石在1933年9月集结百万国民党军,遵循德国军事顾问的策略,采取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并构筑了密集的碉堡防线。他们从不同方向悄然合围中央苏区,意图将红军逼入绝境。

历经一年多激战,红军未能突破敌“围剿”,根据地日渐萎缩。面对严峻局势,中央红军决定实施战略转移,以图后计。

1934年9月,中共粤赣军区司令何长工抵红都瑞金,周恩来密告:“陈济棠邀我方秘密军谈,此乃良机,可利用陈蒋间隙……着手筹备谈判。”

何长工意外发现,此前名声在外的国民党军阀陈济棠,竟以反共闻名,这突如其来,令他颇感意外。

陈济棠在军事领域全力围剿苏区,1932年水口战役,红军与粤军精锐尽出,万余兵力激战正酣,陈部折损三千余众,终不敌而退守南雄。

1934春,筠门岭烽烟四起,作为苏区南隅屏障,红22师英勇迎击粤军三师猛攻,血战不息,成功减缓敌军北进之势。

在与红军的交锋中,陈济棠虽未占得明显优势,但却深刻认识到这种相争只会让中央军得利。两败俱伤的局面并非明智之选,应寻求共赢之道,方能真正强大。

陈济棠,昔日与中共势不两立的军阀,竟出人意料地提出与红军共商大计,此举无疑为局势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中共在深度剖析局势后,推测陈济棠或有诚意与红军展开对话,共谋和平之道。

陈济棠,广西防城港1890年生人,身为粤系军阀代表,虽为桂籍,却因两广渊源深厚。1907年,他入粤就读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追随孙文革命。英勇善战,历经磨砺,自排长步步高升,终成粤军高层。

陈济棠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准洞察革命脉络,每遇政治变幻,皆能慧眼识珠,紧随时代浪潮,步步为营。

1920年,粤桂烽火连天,陈济棠毅然离林虎而去,投身粤军第一师,担任营长之职,直接受命于粤军杰出将领陈铭枢麾下。

1922年,陈炯明图谋不轨,胁迫粤军听命。陈铭枢忠于孙中山,毅然辞职,将兵权托付陈济棠。紧要关头,陈济棠携手邓演达、张发奎,毅然举兵,共讨陈炯明,捍卫孙中山意志。

作为两广实力派李济深的得力助手,1927年11月,汪精卫密令张发奎、黄琪翔策划政变,旨在排挤与桂系携手的李济深,意图显露无遗。

陈济棠于危难之际,坚定不移地追随李济深,以非凡之力扭转战局,助其稳固局势,尽显忠诚与智勇。

战后,李济深依功分封,广东版图重构为四区,陈济棠获任西区善后要职及四军统帅,权势骤增,一跃成为地方实力派军阀。

随着陈济棠势力的崛起,迅速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1928年9月,张学良宣告东北易帜,国民党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形式统一。然而,蒋介石清楚地方实力派难以完全服从其指挥,因此他决定削弱这些派系,尤其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该派系常持反对态度。

李济深虽属粤系军阀,但其根源在广西梧州,与新桂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蒋氏精明算计,认为要削弱新桂系,必先瓦解粤桂间的联盟,因而策划将李济深拉下马。

在当时,李济深声势显赫,在国民党内的威望亦极高,使得蒋介石无法轻易应对。因此,他打算接近陈济棠、陈铭枢等人,以此策略来削弱李济深的实力。

在成功处理与陈济棠、陈铭枢等人的事务后,蒋介石于1929年3月以调和与新桂系之间的矛盾为借口,邀请了李济深到南京共商此事。

李济深与新桂系关系紧密,作为调停人再合适不过。然而,深知蒋介石心机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已洞悉其意图,坚决阻挠李济深赴南京涉险。

蒋介石见李济深滞留广东,遂邀国民党内颇有威望者作保,劝其安心赴南京。李济深踟蹰之际,陈济棠等人力推其去南京一游,更明确表示不必担心南京方面的反应。

李济深抵达南京后竟被蒋介石软禁,粤军因此大受震动。以余汉谋、蔡廷锴为首的将领主张通过武力营救李济深,计划派兵北上向蒋介石施压。然而,陈济棠、陈铭枢等人已被蒋介石拉拢,他们则倾向于和平解决,按原计划进行营救。

粤军内部曾产生严重分歧,但在蒋桂战争之后,蒋介石任命陈济棠为广东编遣区主任,稳固地掌控了广东的军队。为了助蒋介石一臂之力,在中原大战之际,陈济棠两度与新桂系交锋于粤桂之间。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