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家两代人名字,谐音“摄政株连”,这才是贾家败落真相

曦言说人间 2024-09-19 21:08:44

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暗藏着世间百态,家族兴衰,看得人唏嘘不已,曹雪芹更是以多用暗喻、草蛇灰线的写法引起后世学者赞叹,就连这贾家两代人的名字里,都藏着天大的秘密。

就比如其中的贾赦和贾政,还有贾珠、贾琏这哥俩,这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而是大有深意。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是曹雪芹早早埋下伏笔,暗示着贾家从辉煌走向悲剧的命运!

那么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贾政“存周”之谜

在《红楼梦》原作中,要说这荣国府里谁最有派头,那非贾政莫属,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别看他表面上严肃古板,其实心里头的小算盘打得比谁都响。

就拿他这名字来说,叫“贾政”,字“存周”,乍一听就像是个忠君爱国的纯臣,“存周”稍微读过点书的,都知道这是在说周公辅佐周成王的典故,维护的是江山社稷的正统。

但仔细一想,这“存周”二字细品起来,还真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周公辅佐皇室的大前提之一,就是他作为皇帝的叔父摄政,周成王年纪小,周公代为执掌朝政,这才稳定了周王朝的江山,保住了周天子的宝座。

再看看脂砚斋的批语,这位红学大拿可是直接把贾雨村比作了篡位的王莽,而把贾政比作了辅佐周室的周公,再结合贾家送元春入宫,结交王爷等行为,这暗示不可谓不明显,明摆着在说贾家当年也玩过“摄政”的把戏,甚至到了如今还想要故技重施。

心思缜密的曹雪芹,不仅借着脂砚斋暗示,还为了引导读者设下各种细节。例如林黛玉刚进贾府时,曹雪芹就借着她的眼睛给我们展示了一番荣禧堂的摆设。

当时还是小姑娘的林黛玉初来乍到,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这青绿古铜鼎可不是一般的物件,而是周王室的象征,旁边还摆着“金蜼彝”,脂批里也明说这是“周器”。

等到了贾政和王夫人的卧房,只见炕上“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放着那么多宝贝不摆,偏偏摆个“文王鼎”,作者的暗示不言而喻。

虽说不能通过这些细节就直接盖棺定论,但从种种迹象来看,贾家也不是没有一点“非分之想”。作为四大家族的一员,百年世家贾家“存周”的背后,指不定就藏着“摄政”的野心,这样的心思被皇室所窥探,很可能成了贾家最后败落的直接推力之一。

除了大家长贾政身上存在的这些暗示之外,贾赦、贾珠、贾琏的姓名中,也隐藏着曹公对贾府命运的铺垫与暗示。

两代名字,预示家族命运

古人取名讲究“名正言顺”,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寄托着长辈的期望,甚至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命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贾家人取名字可谓暗藏玄机,这些名字大多都暗示着人物的性格和家族的兴衰。

以荣国府为例,第三代的当家人贾赦和贾政,二人的名字都很有深意:

“贾赦”与“贾政”二词,恰与“摄政”谐音。乍看之下,贾赦的名字颇为大气,似乎预示着他能有一番作为,可他本人却终日沉迷享乐,宠妾灭妻,毫无半分“赦免”之人的宽厚仁慈。

而贾政瞧着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假道学”,他对宝玉疏于管教,导致他一事无成,成了纨绔子弟的代表。

贾赦不具备“赦”的品质,贾政也未做到真正的“政”,二人的名字与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了他们的虚伪和无能。联系前文提到的贾政“存周”,以及脂砚斋将贾政比作周公、贾雨村比作王莽的暗示,让人更怀疑贾家眼看子弟没什么指望,就想有点别的野心。

如果说贾赦和贾政的名字隐喻着贾家曾经的荣耀和权势,那么到了第四代,贾珠和贾琏的名字,则暗示着这个家族不可避免地衰败。

荣国府第四代贾珠和贾琏的名字,谐音竟是触目惊心的“株连”,而他们的命运也恰如其分,贾珠年纪轻轻便一命呜呼,对应了一个字“诛”。贾琏虽然看似精明能干,书中荣国府家破人亡之后也没有明确交代他的结局,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贾琏会遭到家族连累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摄政株连”四字,就像是一个不经意中的预言,预示着贾家将遭遇灭顶之灾,无人能够幸免。

曹雪芹的写作手法素来以“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著称,他借由贾家两代人名字的谐音“摄政”和“株连”,暗示了这个家族从辉煌走向败落的悲剧命运,恰如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大家不愧是大家,仅仅是几个人物的姓名就勾勒出家族命运的起伏,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那么,贾家到底是如何因“摄政株连”四字而最终走向败落的呢?

贾家深陷政治漩涡

贾府的富贵可不是凭空而来,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场这潭水,深不见底,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贾家最终“摄政株连”的结局,倒也不太奇怪。

小说中虽然没有明确交代朝代更迭,但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贾家所处的环境可谓暗流涌动。

当时有两股势力正在进行着无声的较量:一股是以忠顺亲王为首的“亲贵派”,他们代表的是新皇帝的意志,另一股则是以义忠亲王为首的“功勋派”,他们是开国元勋的后代,拥有着“太上皇”的支持,势力盘根错节,宁国府和荣国府,就是这股势力中的重要成员。

看到这里咱们读者也就明白了,贾家看似风光无限,却被夹在两股势力之间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还有元春晋封贵妃,看似是贾家重获圣宠,实际上却是皇帝一种制衡的手段。

贾府最终走向败亡

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贾府的败落并不仅仅是因为卷入两位封建统治者博弈的政治漩涡,偌大贾府内部的不堪和内斗,才是导致这个勋贵家族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贾家当家人首先便暴露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家族弊病,贾赦荒淫无度,是个毫无家主风范的纨绔子弟,把祖宗基业视为玩乐的资本,整日沉迷在酒色财气里。贾政虽然满口仁义道德,却迂腐不堪,而且纵容贾母、王夫人对宝玉过度溺爱,最终把他养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贾家第三代子孙里除了早逝的贾珠,剩下的也乏善可陈。贾琏看似精明能干,实则优柔寡断,还有好色的毛病,跟王熙凤之间更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小家不安,又怎么撑得起整个大家族?

贾宝玉虽心地善良,却天性不爱读书,只知整日与姐妹们厮混,毫无责任感可言。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虽精明能干,却也心狠手辣,为巩固自身地位,不择手段敛财,最后加速了贾府的败落,自己也没什么好下场。

外部势力的打压固然是压垮贾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内部的不堪和内斗,才是导致贾府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贾府的败落是当时封建王朝继续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也是金玉之家这许许多多的人性聚在一块所导致的悲剧。

结语

由此可见,曹公暗藏玄机的手法实在高明。

说到底,贾家从“摄政”的野心,到最终“株连”的结局,既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是自身不堪和内斗的必然结果。曹雪芹也用贾府的兴衰为后世敲响了警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家族的兴旺,光靠祖辈的荣光可不够,更需要后代子孙的自立自强。

参考资料:

《红楼梦》

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