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和毛主席不欢而散,叶帅哭着说出心里话

青春岁月如诗 2024-12-04 17:52:44

1959年7月2日,庐山会议正式召开,本次会议本来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我党内部的特殊问题,可没想到的是,会议开到最后,主题却逐渐发生了偏离。

会议之前彭德怀元帅提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内容不过四千多字。但正是因为这些内容引发了一些争执。

在这个背景下,庐山会议现场的气氛很是焦灼,尤其是会后当听到彭老总的一番话后,叶帅更是多次哽咽落泪,最后更是哭着才说出一句心里话。

那么当年叶帅到底说了什么话?在庐山会议上又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四千字信件

庐山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正值我国的发展瓶颈时期,当时彭德怀元帅看到国家和人民面临的处境,感到心痛不已,于是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长信,并交给了毛主席。

这封信也就是后面为人熟知的“万言书”,看完这封信以后的毛主席,做出了在庐山会议上进行传阅的决定。

当看到信件中的内容后,彭德怀元帅一下子成为了整场会议的核心人物,就连彭老总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这封信竟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当时在会议上,黄克诚不顾所有人的看法,公开支持彭老总的意见,可在会议结束后,黄克诚还是特地找到彭老总,并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两个担心。

黄克诚认为,彭老总写长信的做法有欠妥当,而且信中提出问题的方式也过于直截了当,不太容易让太多人接受。

听到老部下说的这话,彭德怀元帅叹了口气,他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但是面临国家这样的形势,必须有人愿意站出来说句话,他觉得唯有这种激烈的方式,才能够痛定思痛,所以彭老总并未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

黄克诚见彭德怀元帅的态度如此坚定,只能劝说对方:老总,这么多年您的性格当一点都没发生变化,您是陪着主席一路过来的人,这些话为什么不当面交流,非要写信呢?

听闻此话,彭老总赶忙解释道: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当面说有时候不一定能说的全面,通过写信我可以把真相和我的所想都写的很全面。

彭老总的想法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他考虑了这么多,却唯独忽视了一个关键点。

贸然写长信给毛主席这个做法,无疑是将当时社会发展遇到的障碍都压在了毛主席身上,可难道这些问题只能毛主席一人解决吗?

要知道当时毛主席已经百病缠身,而且也鲜少插手国际大事,彭老总这封信,无疑会让毛主席徒增烦恼。

叶帅的眼泪

不过当收到彭老总写的信之后,毛主席非常重视,前前后后仔细看了好几遍,甚至还专门写了两段批示放在信件旁边。

毛主席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彭德怀元帅敢于站出来说话,确实是极富勇气的表现,虽然彭老总在信中有很多地方都用词比较激烈,但毛主席非常了解彭老总的性格,所以这些刺耳的话反而被毛主席认为非常中肯。

为了让党内有更多像彭老总一样敢于说真话的人,毛主席才想出了将信件在大会上传阅的主意,可没想到,这一操作却给彭老总带来了不良影响。

等到会议结束以后,无论是朱老总还是叶帅等人,都主动和彭德怀元帅进行沟通。

尤其是叶帅看到彭老总不太理解的样子之后,更是忍不住出言相劝。在十大元帅中,叶帅一向不善言谈,可此次与彭老总沟通期间,叶帅却数次哽咽落泪。

等到最后叶帅终于忍不住心头的情绪,对彭德怀元帅说道:毛主席如今尚在人世你都敢做出这样的事情,等到以后还有谁能够管得住你呀!

朱老总也表示,自己和彭德怀元帅相识已久,深知他的性格,但对于他做出的这番举动,朱老总却认为不太妥当。

或许就是因为这次庐山会议,毛主席和彭德怀元帅之间存在了一些误会,其实两人在之后也进行过几次沟通交流,但很可惜的是心结一旦结下,就不那么容易被打开。

虽然如今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这场会议还是有许多值得今人深思的地方,后人应当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等待历史的评判……

4 阅读:1739